孩子,别成流量“牺牲品”——网红儿童现象透视

星洲和趣事 2024-12-14 11:40:43
一、网红儿童现象的兴起

在短视频时代,孩子成为一些博主的 “流量密码” 并非偶然现象。随着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萌娃类短视频开始受到众多网民的喜爱。起初,家长们只是简单地记录孩子的日常生活,视频中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给人带来温暖和阳光。然而,如今的晒娃行为却逐渐发生了变化。

很多家长以孩子为主角拍摄短视频,比如某母婴博主,其发布的 70 多条视频中绝大多数都与孩子有关,孩子配合妈妈演绎故事、介绍产品和分享经验。类似这样以孩子为主角的短视频账号越来越多。未成年人似乎成了一些博主获取流量的关键。

这种现象的兴起,一方面是因为萌娃自带可爱属性,容易吸引网友的关注。亲子视频让屏幕前的网友体会到家庭陪伴的幸福,也满足了部分网友 “云养娃” 的期待。另一方面,一些家长看到了其中的商业机会,希望通过孩子的视频实现流量变现。

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以孩子为主角的视频。一些账号突出 “反差萌”,父母扮演 “摆烂” 的角色,让孩子展现懂事和早熟的一面;一些账号营造 “天才儿童”,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有一些账号通过孩子 “恶搞家长”“制造冲突”“化身小棉袄” 等剧情演绎打造人设,吸引流量。

在这些账号背后,还有 MCN 机构的身影。他们会挑选有潜质的培养对象,一般要求有一定粉丝基础、五官端正、长相清秀、口齿清晰的幼儿或小学生。这些孩子比较吸睛且没有学习压力,培养成熟后可以往服装、日用品等商业方向发展。机构会提供脚本和剪辑,帮助对接广告,抽取佣金。

比如辽宁大连的张女士,她与 MCN 机构签约,由机构运营指导其账号,账号主角是她的一对 5 岁双胞胎女儿。一个月能接两三条广告,每个广告到手 2000 元至 4000 元。还有大学生辛雪,她拍外甥安安的短视频意外走红后,很多 MCN 机构找上门来,承诺签约可接更多广告。

为了提高短视频引流效果,一些家长、MCN 机构想方设法为孩子打造人设、博出位,从开通账号、确定人设到运营推广都有具体方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本来面貌却慢慢被淹没。

二、网红儿童的打造方式

1. 演绎剧本引流带货不少 “网红儿童” 账号通过剧本演绎打造人设,吸引流量后进行变现。将广告内容穿插在视频剧情中,借孩子之口推荐商品。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大量以孩子为主角的视频通过各种剧情演绎吸引流量。比如有的账号突出 “反差萌”,父母扮演 “摆烂” 角色,让孩子展现懂事和早熟;有的营造 “天才儿童”,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有的通过孩子 “恶搞家长”“制造冲突”“化身小棉袄” 等剧情来打造人设。这些账号通常会将广告内容自然地融入视频中,孩子在剧情推动下推荐商品,如在介绍爸爸的 “新车” 视频中,孩子的台词 “爸爸,这车真舒服” 就巧妙地为产品做了宣传。随机查看十几个粉丝量超 100 万的 “网红儿童” 账号,都有类似的操作,多个账号还开通了橱窗带货功能,个别博主甚至进行直播带货。MCN 机构挑选有潜质的儿童进行培养,提供脚本和剪辑,抽取佣金。MCN 机构在 “网红儿童” 的打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会挑选有一定粉丝基础、五官端正、长相清秀、口齿清晰的幼儿或小学生作为培养对象,认为这类儿童比较吸睛且没有学习压力,培养成熟后可以往服装、日用品等商业方向发展。位于浙江杭州的某 MCN 机构负责人刘女士坦言,剧本演绎和打造人设的情况在 “网红儿童” 短视频中很常见。辽宁大连的张女士与 MCN 机构签约,由机构运营指导其账号,账号主角是她的一对 5 岁双胞胎女儿。MCN 机构会帮忙对接广告,抽取 50% 左右佣金,同时提供脚本和剪辑。大学生辛雪拍外甥安安的短视频意外走红后,很多 MCN 机构找上门来,承诺签约可接更多广告。2. 设定特定风格“流量专家” 称不能随便拍,要靠脚本、台词,设定 “小大人” 风格,将儿童变成表现自然的 “演员”。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有自称 “流量专家”“运营专家” 的账号称,可以为 “母婴赛道冲流量”。调查中,记者以母婴博主的身份向自媒体平台上的 “流量专家” 咨询,得到的答复是 “肯定不能随便拍,主要靠脚本、靠台词,不然谁都能火了”“需要设定‘小大人’风格” 等意见,甚至有 “专家” 直言要将儿童变成表现自然的 “演员” 才能获得成功。不少家长和 MCN 机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为孩子打造人设、博出位,从开通账号、确定人设到运营推广都有具体方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孩子的本来面貌却慢慢被淹没。三、校园日常成卖点

1. 热舞视频引争议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以校园生活为拍摄场景的视频逐渐成为卖点,其中不乏小学生跳起热舞的内容。这些热舞视频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例如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些小学生热舞视频中,孩子们随着动感的音乐尽情舞动,然而评论区却夹杂着低俗言论。这些言论不仅不恰当,还可能对孩子们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孩子们本应在校园中专注于学习和成长,这样的热舞视频一旦传播开来,可能会让他们过早地接触到不适当的网络环境。

2. 教师拍摄引质疑

如今,有不少老师将学生的视频发布到网上,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质疑。

首先,老师拍摄学生视频容易暴露学生的隐私。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和生活本应受到一定的保护,但当这些视频被发布到网络上后,学生的个人信息、日常行为等都可能被公开,从而使他们面临被网友侮辱或言语攻击的风险。

其次,老师拍摄学生视频可能会占用学生的时间。如果老师在上课时间拍摄,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即使是在课余时间拍摄,也可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可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此外,老师拍摄学生视频并发布网上的行为,其背后的目的也值得商榷。有些老师可能是为了吸引流量,最终实现牟取私利的目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职业道德,也违反了相关规章制度。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部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不应擅自拍摄和发布学生视频,更不能将学生作为牟取利益的工具。

四、网红儿童现象的影响

1. 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扭曲价值观,助长不良风气,孩子可能荒废学业,产生功利化和浮躁化心态。

网红儿童现象容易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当网红可以轻松实现财富自由,从而荒废学业。一些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过度关注网络流量和商业利益,产生功利化和浮躁化的心态。例如,部分家长为了追求流量,让孩子不断进行各种表演和直播,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可能会对社会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让更多孩子认为 “当网红” 比接受教育更有吸引力。

损害身心健康,制造社会焦虑,易被盲目模仿,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些视频中,“小网红” 被贴上不适当的标签,如 “御姐”“小奶狗” 等,同时出现 “嗑 CP”、容貌焦虑、性别偏见等内容。这些不良言论容易被青少年盲目模仿,让一些孩子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此外,一些 “天才儿童” 视频是 MCN 机构策划出来的剧本,制造、贩卖焦虑,易使一些家长强行干预孩子的正常成长过程,加剧社会的功利化和浮躁化。

泄露隐私,形成灰黑产业链,面临网络欺凌和人身安全威胁。

网红儿童的体貌特征等隐私在网上曝光,可能引起不法分子注意,让孩子面临网络欺凌乃至人身安全威胁。例如,一些电商商铺以打擦边球的方式,通过低级趣味吸引流量,让童模被装扮成不适当的模样,销售量却过千。同时,利用儿童制作 “软色情”“软暴力” 的擦边视频,易引发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可能使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的儿童丧失明辨是非和善恶的能力。

五、应对措施

1. 加强监管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对利用 “网红儿童” 牟利等不良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平台或行业协会应发布自律规范,对涉及儿童的内容进行严格评估风险,减少推送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内容。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儿童在网络环境中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2. 平台责任

网络文化市场主体应加强内容建设,提升对违法违规内容的模型识别能力。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快速准确地识别出不良内容。同时,提高人工审核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对审核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能够准确判断涉及儿童的内容是否合规。平台还应建立用户举报机制,对用户举报的不良内容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不良信息扩散。

3. 家长责任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利用孩子获取流量牟利的行为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严重伤害。避免让孩子成为牟利工具,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家长要筑牢家庭防线,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孩子过早地接触不良网络

0 阅读:4

星洲和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