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政坛正经历一场剧烈震动。这位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为口号的总统,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地展开人事调整。上千名拜登政府时期的官员被解职,更有四位“重量级”人物被公开点名。此番动作的背后,有怎样的意图?曾经的“亲密盟友”如蓬佩奥等人,为何也出现在了这份名单之中?特朗普的“复仇”之路,又将把美国带向何方?
当地时间 1 月 20 日,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职。随后发生的事件迅速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可以感觉到,华盛顿的政坛氛围正发生着显著变化。在就职典礼后不到三小时,五角大楼就撤下了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的肖像画。这大概率是“白宫”授意,更像是一种信号。
众所周知,米利与特朗普的关系一直颇为紧张。在此之前,米利一直是美国政界的焦点人物,特别是在特朗普上一次执政期间,两人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据多家美媒透露,此举或许预示着新政府对于军队系统的重新洗牌。而米利作为与特朗普有隙的军方代表,自然首当其冲。大概率来说,美国政府军事体系也正在酝酿大的人事变动。
紧接着,21 日凌晨,特朗普通过其自创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发布消息,宣布解雇一千多名拜登政府雇员。他在文中特别强调,这些人与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愿景不符。或许,这是特朗普向外界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展现出他在人事任命方面将奉行“忠诚挂帅”的原则。
他甚至使用“你被炒了”这一其个人标志性的说法,既是一种宣示,也是一种警告。这还不算完,特朗普还同时发布了针对四名拜登政府成员的正式解职通知,包括米利在内的四人被直接点名。这四个人中,知名厨师何塞·安德烈斯因为创办“世界中央厨房”而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
安德烈斯曾在俄乌冲突和加沙冲突中积极行动,为当地居民提供餐食援助。然而,他与袭击特朗普未遂的嫌疑人瑞安·韦斯利·劳斯之间的一张合影,给其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或许是这个因素导致他上了特朗普的“黑名单”。
另一位引人关注的是布莱恩·胡克,此人的背景与伊朗密切相关。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胡克曾担任伊朗问题特使,是特朗普对伊“极限施压”政策的积极推行者。尽管后来被其上司蓬佩奥解职,但此次再度被特朗普“针对”,其具体原因可能仍未明确。
伊朗和以色列媒体对此事进行了重点报道,美方后续是否会对伊朗问题上有进一步举措,尚待进一步观察。凯莎·兰斯·鲍姆斯,这位前亚特兰大市市长,曾在弗洛伊德事件中公开批评特朗普。可以说她是一直站在特朗普对立面的政客。此番被解职,或许是特朗普对其过去言论的“反击”。
米利、安德烈斯、胡克和鲍姆斯
而在 1 月 22 日,据新华社消息,特朗普下令剥夺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的安保待遇。博尔顿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曾担任要职,但两人最终因意见不合分道扬镳。博尔顿后来成了特朗普的批评者。
甚至不惜以出书的方式公开了一些“内幕”,特别是2020 年出版的《生事之屋:白宫回忆录》对特朗普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博尔顿甚至在新书中称特朗普“不适合当总统”。可以说双方已经彻底决裂,以至于特朗普下令吊销了博尔顿的涉密许可,禁止他接触保密资料。博尔顿对此则回应“针对他的威胁依然存在”。
不只博尔顿,还有一位备受关注的人物也失去了安保团队——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在当地时间1月23日,据CNN等多家媒体的报道,蓬佩奥和他的助手布莱恩·胡克的安保人员已经被撤走。要知道,拜登政府曾经多次提示,因为他们在之前任期中的所作所为,可能让他们处于危险之中。
蓬佩奥和胡克两人在特朗普1.0时期的对伊朗政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特别是2020年初对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的无人机袭击,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冲突升级。蓬佩奥曾一度考虑竞选总统,但在放弃参选后并未明确表态支持特朗普。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可能是导致他后来与特朗普关系微妙的原因之一。
这些人事变动并非孤立事件。据报道,特朗普过渡团队已经拟定了一份“裁员名单”,计划对五角大楼等进行重大调整。也就是说,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及其他成员,都有可能“被换掉”。结合之前米利肖像被撤,五角大楼“大换血”可能迫在眉睫。
显然,特朗普正在组建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团队,无论是军方还是权力机构。甚至有消息称,特朗普已经要求十多名高级职业外交官辞职。这反映出特朗普对外交团队也开始进行重构。而这可能仅仅只是个开始。
在政斗中,人员的任免往往具有很强的象征性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本人也并非“高枕无忧”。他本人似乎也一直是伊朗方面的一个关注焦点。根据之前的情报显示,一些针对特朗普的袭击计划曾被挫败。
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安保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特朗普对蓬佩奥等人采取的这些举动,或许会导致他未来的人事工作增加一些难度。毕竟,谁都可能因为“政见不同”而被边缘化。这动作大概率将产生更长期的影响。
从这一系列动作中,能够观察到特朗普执政的一些特点。快速、果断,甚至带有些许“复仇”色彩。他在上任伊始便迅速着手进行内部调整,展现出极强的执行力。同时对有“旧怨”的人员采取迅速行动,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的立场。
这些人事变动还释放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在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中,“忠诚”将成为用人的一个关键考量因素。他正在组建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执政团队。对于那些与他意见相左,或者说不那么“听话”的人,无论其过去资历如何,都难逃被“清理”的命运。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美国政坛中,围绕权力的博弈仍将继续上演。
特朗普的“铁腕”作风,在美国政坛投下了一颗震撼弹。他的举动揭示出美国政坛文化中更深刻的一面。以人事任免来打击异己,巩固权力。所谓的“分歧”,很可能是各方势力博弈的最终体现。这一连串的人事“地震”,预示着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可能带来美国社会的分化加剧。那些被解职或边缘化的人,很大可能会成为反对派的中坚力量。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