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普义
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智慧。古人云:“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览。”此言虽简,却道出了书法鉴赏与创作之间深刻而微妙的辩证关系。它启示我们,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之路上,鉴赏与创作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书法艺术生命的双翼。
善鉴者不写:鉴赏的艺术与境界
“善鉴者不写”,并非指擅长鉴赏者不会书写,而是强调其鉴赏能力之高超,已超越了一般书写者的局限。他们能够以更加宏观、深邃的视角审视书法作品,不仅关注笔墨技巧、结构布局等外在形式美,更能深入作品内核,体会作者的情感寄托、精神追求乃至时代风貌。这样的鉴赏者,如同拥有了一双慧眼,能够穿透岁月的尘埃,洞察书法的真谛。
鉴赏的艺术
鉴赏书法,首先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包括对书法史、书论、书体演变等知识的广泛涉猎和深刻理解。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准确把握每幅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特色及艺术价值。同时,鉴赏者还需具备敏锐的审美感知力,能够感知到作品中微妙的墨色变化、线条质感以及气韵生动之美。
鉴赏的境界
更高层次的鉴赏,则是一种心灵的共鸣与对话。鉴赏者需抛开杂念,以一颗平和、纯净之心去感受作品,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鉴赏者不仅能够领略到书法的艺术魅力,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正如古人云:“观书如观人,见字如见心。”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让人在欣赏之余,获得心灵的启迪与净化。
善写者不览:创作的专注与自由
“善写者不览”,则是指那些书法技艺高超的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能够心无旁骛,专注于笔墨之间,而不被外界的评价与干扰所影响。他们深知,真正的艺术创造源于内心的真实表达与自由挥洒,而非对他人作品的简单模仿或迎合。
创作的专注
书法创作,需要高度的专注与投入。创作者需将全部心思凝聚于笔端,通过提按、转折、使转等动作,将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转化为具体的线条与字形。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都将成为创作的阻碍。因此,善写者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创作环境,让自己的心灵与笔墨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创作的自由
然而,创作的自由并非无拘无束的胡乱涂鸦,而是在深厚的技法功底与丰富的艺术修养基础上,实现的一种超越形式的自由表达。善写者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书体、笔法、墨法,创造出既符合书法规范又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他们的作品,往往既有传统的韵味与格调,又蕴含着独特的创新精神与时代气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是创作者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与升华的结果。
骨与肉: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与评判依据。
骨与肉的平衡
在书法中,“骨”指的是线条的刚劲有力、挺拔峻峭之美;“肉”则指线条的圆润饱满、丰腴厚实之感。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在骨与肉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既不过于刚硬而失之刻板,也不过于柔软而显得臃肿。这种平衡,既体现了书法的力量之美,又展现了其柔美之韵。
筋书与墨猪的对比
“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筋书以其线条的刚柔相济、筋骨毕露而著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墨猪则因线条过于臃肿、缺乏骨力而显得呆滞无神,难以引起观者的共鸣与喜爱。这一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书法创作中骨与肉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圣与病的评判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是对书法作品艺术价值的高度概括与评判标准。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笔力与丰富的筋骨之美,给人以崇高、神圣之感;而缺乏笔力与筋骨的作品,则显得苍白无力、病态百出,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
结语
综上所述,“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览”不仅是对书法鉴赏与创作之间关系的深刻阐述,更是对书法艺术审美标准与评判依据的高度概括。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之路上,我们既要学会鉴赏,以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去领略书法的艺术魅力;又要勇于创作,以深厚的技法功底与丰富的艺术修养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对平台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