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个股市题材:可控核聚变

穗哥财富自由之路 2025-03-26 13:34:35

麦哥的投资笔记

(仅做知识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两个月暴涨300%!”

这不是比特币,也不是AI芯片,而是美股核聚变概念公司Oklo的一二月份创造的股价上涨记录。

因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押注,这家公司从默默无闻到引爆全球资本。

大洋彼岸的A股的可控核聚变题材同样活跃……资金涌入“终极能源”赛道,仿佛突然之间,可控核聚变从科幻走进了现实。

黄仁勋的预言成真了?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说:“AI的尽头是能源。”

如今,AI算力需求每年翻倍,一座大型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堪比一座中型城市。

高盛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对冲基金去年三季度开始对核电股的持仓量激增40%,核能已成为AI时代的“硬通货”。

美国即将开建全球第一家核聚变电厂,而普通股民该如何看待这场能源革命?

核聚变是什么?

可控核聚变(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是指人类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实现轻原子核(如氘和氚)聚变成较重原子核(如氦)的过程,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技术。

可控 vs 不可控

氢弹爆炸就是“不可控核聚变”——能量瞬间释放,无法利用。而可控核聚变则是让反应像“小火慢炖”,持续稳定输出能量,用来发电。

为什么难如登天?

要让原子核融合,需要极端条件:

温度:1亿摄氏度以上(太阳核心的10倍!)压力:把燃料(如氘、氚)压缩到比钢铁还密实。

科学家用超强磁场或激光,把燃料变成“等离子体”(类似太阳的状态),悬浮在真空里防止容器融化。 离实用还有多远?

中国‌:中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2025年实现了上亿摄氏度1066秒的稳态运行,标志着在聚变能源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国际‌:美国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通过国家点火装置(NIF)实现了聚变反应能量超过输入能量的“点火”状态。

针对可控核聚变的资本布局有哪些?

国内方面,注册资本超10亿元的“上海未来聚变能源公司”成立,瞄准2035年首度发电目标。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郑雪博士指出,中国已制定“三步走”战略:

2025年启动实验堆建设,2035年验证技术,2050年建成商业电站,中国有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聚变能应用。

而国际科技巨头也争向抢滩,亚马逊投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谷歌与Helion Energy合作研发磁重联技术;日本启动聚变电厂FAST项目,全球技术竞赛白热化。

微软与三里岛核电站合作,计划修复反应堆为AI数据中心供电,目标2028年实现100%无碳能源。

OpenAI创始人不仅投资Oklo,还与Helion签订对赌协议,目标2028年实现净能量输出。

AI倒逼能源革命,算力需求引爆电力危机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突破800TWh,其中AI数据中心占比超11%。

核聚变为何是“终极答案”?

燃料无限:1升海水提取的氘,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全球氘储量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数亿年。

零碳排放:反应产物仅为氦气,无长寿命核废料,符合碳中和目标。

能量密度碾压: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是核裂变的4倍,是煤炭的1000万倍。

A股可控聚变相关概念公司进展

安泰科技:为EAST装置提供钨铜偏滤器,打破国际垄断,技术壁垒全球领先,产品已应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

永鼎股份:超导带材技术国际第一梯队,磁约束装置核心材料供应商,与国内可控核聚变客户签订超导带材合同并完成交付。

弘讯科技:参与欧洲核聚变项目,为装置提供高动态电源解决方案,技术合作推动估值提升。

融发核电:核岛设备龙头,中标1.06亿元核电项目。

当然,对于可控核聚变这个概念题材还有很多的质疑声。

比如,商业化时间表存疑? 技术成熟度不足?

可控核聚变是不是科幻,未来30年能否全面应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好了,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想法,欢迎留言交流哦!让我们一起在投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求赞,关注

1 阅读:196

穗哥财富自由之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