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说,大学选报专业不能用狭隘的、简单的把专业好不好就业,能不能“吃上饭”作为定义标准。矛头直制张雪峰老师。人民日报是为了国家着想,不希望有人才短板;张雪峰老师是为了普通家庭着想,希望能选一个就业、薪资不那么差的。站在各自的角度谁也没错,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没背景、没资源、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能吃上饭最重要,为人民服务也得自己能吃上饭啊。大部分家长报专业以吃上饭为主,主要是因为孩子也不知道喜欢啥。但凡孩子明确了喜欢啥的,最后家长都支持孩子报喜欢的专业了。网友:张雪峰说的没错啊——让普通人的孩子去学能吃饭的专业,让领导们的孩子去学有情怀的专业。有什么问题吗?网友:当你选专业的时候,建议你们不要短视,要有梦想!等你们毕业时候就会说,脱掉孔乙己的长衫,脚踏实地的去送外卖。网友:普通家庭老老实实选个工科最好了,我孩子就选工科类,去年出来就有几个大厂和合资企业要,月薪过万了,对于我们这种家庭很满意了,毕竟我们这样的家庭,没什么关系,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上升资源,工科就是门手艺,手艺人到那里都有饭吃。
网友:人民日报肯定要站在国家整体角度,这没错。其实也没必要站出来说,毕竟真正会找张雪峰报志愿的,是很少一部分人。他和他的公司不至于有那么大的作用。至于现在网上很多人支持张雪峰,那反而应该是各级组织和领导关心的问题。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响应。问题真的是陈胜吴广有多大能耐吗?后来也证明了他俩没多大能耐。核心还是社会出了问题。专业报志愿也一样,很多人认同支持张雪峰,不是因为他个人有多能耐,而是社会现状在那里摆着。真的就是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如果大学生稀缺,随便什么专业都好就业。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事实,作为学生和家长,在机会相对少的情况下,选择更容易就业的本来就是应该的。与其在新闻媒体上指责张雪峰,还不如想一想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国民经济结构决定了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是否适应满足这种需求?西交大的王树国校长也说过,目前大学已落后于社会需求。有了问题不想着解决问题,反而致力于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是不是过于自信和傲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