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是如何对待“观”这个概念的

文化虚而待物者 2024-07-18 16:58:47
古人的“观” 《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这样建议人们: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淤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即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是为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是魏晋后人的作品,体现了葛玄等道人对黄老思想的解读,它指出,人“观”应当包含三个维度: 1. 一是观内心,要“心无其心”。在这一点上老子的观点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庄子讲“至人无己”,“唯道集虚,虚者心哉”、“其形化,其心与之然。” 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讲: 《周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 单从“观心”一点上我们看到,都要求不要“成见”,即不能带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去观察,只有“清净”以后,我们才能看清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本来面目,或者说,回到本来的自己。 2. 观“形”。即如何对待我们的皮囊,毕竟我们自己如何对待自身往往是对待外界的参照。 老子的世界观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人生是一个“大同”的过程,是一场对造物主“天地”的祭祀:在这场祭祀中,我们为男为女、为牛头为彘肩、为红花为绿叶,我们的本质是刍草,是纸扎,祭祀结束,我们完成任务就改被舍弃践踏,谁要是抱着不放,或者重新捡起来,其实是留恋祭祀中自己的扮演,那么这就是一场人为自找的梦魇——入戏了,造化操弄后,代入了自我操弄; 庄子对肉身皮囊的态度是“一受其形,不亡以待尽。”“其形化,其心与之然。”“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必且为镆鋣’,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庄子人为皮囊是一种造化的“偶然”,你是成为一块金属还是成为人的形状是一种“投掷骰子”的结果:然而你一旦披上了“人皮”,不到死的那一天,你摆脱不了人皮;披上什么皮子,就决定了你是什么心,有“人皮”,你自觉的“有异于”禽兽,而披狗皮,你看见树就忍不住翘起一条腿;你是一头牦牛,你这辈子在被人做成肉干之前,唯一的“事业”就是吃草——所以庄子的“皮囊”是一种拖累。 孔子是务实的政治家,他用一部《周易》告诉人们,人生下来是有等级的,找对自己的位置,是处事得当的前提,具备处事的见识,是人的“德行”。孔子在《系辞传》中把人分为六级,一级对应卦象的一爻,为此他详细给出了人处在不同等级,需要面对的外界“洗礼”: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3. 观物。如何对待我们所处的世界。 “权变”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这是道家虚无清净的出发点,一切的权谋,都必须来自观察的充分,以形成和对手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展示给外界的是“见素抱朴”“知其雄守其雌”。然后采取的策略是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其不欲见贤。 后世很多道家的书其实就是“用兵之道”,如《阴符经》、《六韬》等,黄老是取天下然后治天下的,汉初和唐宋,都纷纷从黄老之中体悟“帝王之术”。 关尹子《文始经》,后世以为伪作者多,然而一句“在己无居,物形自著”足以奠定关尹子在先秦诸子百家的地位了。 观物,庄子讲了观法, “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 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 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人间世,就如一个大的靶场,每个人都是“羿”,每个人都在“彀中”。由于利害攸关,人人都成为射手,互相攻击,人人都“游于羿之彀中”。然而不中者,命也。 作为政治家孔子看到的是什么?他的观点和价值取舍集中体现在《系辞传》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 2024-07-19 22:25

    越传统的东西越能忽悠人,越古老的迷信骗术含量越高. 越喜欢去古代取经的,越爱套用儒式古文的,越喜欢玩歪门邪道害人。迷信就是一堆骗术合集,目的就是打劫偷盗掠夺,主要类型有宗教迷信(如佛教圣经教)和教条迷信(如儒家儒教)。余下的就是心机。玩骗术心机的都特别擅长伪装,玩传统骗术的通常会打着玩传统文化的名义

  • 2024-08-03 17:42

    古代道家用唯物主义哲学真理发展走出了个科学路线,江湖术士为了诈骗伪装道家,用一元论唯心主义胡编乱造出了个道教

文化虚而待物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