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苏轼好友著名诗人赵令畤四幅经典书诗名帖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7-27 22:21:00

南宋苏轼好友著名诗人赵令畤四幅经典书诗名帖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书法、绘画和诗词一并成为中国最具代表的文化精粹。写书法能够修身养性,静观欣赏好的书法作品,也会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尤其是观看名家的书法真迹,潇洒和飘逸间,足可以陶冶情操、聊慰心怀。

——题记

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艺成就并不算十分显著,但在高宗赵构的示范作用下,南宋士子的书法热情颇为高涨,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状况,有助于书法史的贯通,亦有助于了解有元以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代从帝王到文士,均保持着极高的书法热情。这种书法热情是当时社会文化热情的集中表征之一。甚至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文化的热情,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文化,主要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心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这其中,内府与士人的法书收藏与鉴赏、金石学与方舆学著作对历代石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南宋时期书法家赵令畤经典书法作品。

赵令畤(1064~1134)初字景贶,宋代诗词人。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太祖次子燕王德昭﹝赵德昭﹞玄孙。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为知州,荐其才于朝。后坐元祐党籍,被废十年。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四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着有《侯鲭录》八卷,赵万里为辑《聊复集》词一卷。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主要书法作品有:《赐茶帖》《致都尉节使尺牍》诗词《乌夜啼·春思》《跋怀素自叙帖》诗词《春风依旧》等。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行书《赐茶帖》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行书《赐茶帖》又名《久雨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该帖为行书五十七字九行信札。观其用笔结体,平实而不失灵性,颇有东坡风韵,其文辞精练。赐茶一事为宋朝之制度,与贡茶一道,亦属君臣上下之礼。“馀冀为时自爱”一语,则将惜茶宝之情袒露无遗。

《赐茶帖》为致仲仪兵曹尺牍,九行,五十七字。观其用笔结体,平实而不失灵性,颇有东坡风韵。其文辞精练,行笔俊雅。

赵令畤缘于对佳友的“梨栗”之报,以茶为礼,将上赐之茶旋即奉献“仲仪”乃及父母,故知其交谊之深,亦更知上茶奉于高堂,实为宋人之孝道也! 然“馀冀为时自爱”一语,则将惜茶宝茶之情坦露无遗。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行书《致都尉节使尺牍》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行书《致都尉节使尺牍》纵33.3厘米横41.5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该帖为行书五十七字,九行信札。观其用笔结体,平实而不失灵性,颇有东坡风韵,其文辞精练。赐茶一事为宋朝之制度,与贡茶一道,亦属君臣上下之礼。“馀冀为时自爱”一语,则将惜茶宝之情袒露无遗。

释文:令畤顿首:辱惠翰,伏承久雨起,居佳胜。蒙饷梨栗,愧荷。比拜上恩赐茶,分一饼可奉尊堂。馀冀为时自爱。不宣。令畤顿首,仲仪兵曹宣教。八月廿七日。

释文:令畤顿首:辱教翰,伏审雨湿,台候起居佳胜。蒙惠贡茶并衣服,愧感无量。衣服后纳库下量,面致不宣。令畤顿首再拜。都尉节使{?}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词作《乌夜啼·春思》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词作《乌夜啼·春思》原文赏析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乌夜啼·春思》词作赏析

此词的标题作“春思”,所写正是乐府诗中常见的闺中思妇怀人的主题。作者因与苏东坡结交而受牵连,为新党排斥,列名元祐党藉,故词中每托闺情幽思以寄怨慕之意。此词亦是如此,词中伤心人别有怀抱,借闺人春思寄托作者政治上的苦闷、失意,以婉言达深意。

上篇由写外景步步侵入内心,引发连绵不断的春思。“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两句对起,通过景物描写首先点明地点和时间。地点是一处有院墙围护着的楼房里,而时间又是飞絮落花暮春季节的晚上。同时还可以从“萦帘、”碍月“的细致心理反应和”弱絮“、”低花“的视觉观察所见,衬映出芳春夜月怀远的闺人形象。寥寥十二个字,把背景和人物全然活现出来,堪称妙笔。

下面紧接以”年年春事关心事“一句,便正式表明她感情的趋向和分量,重点”春事“二字。所谓”春事“即历来诗词中经常咏叹的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或”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一类的离情别绪。这里说“年年关心”,可见离人远去之久。春归而人不归,教她怎不思量!所以当她听到楼外哑哑啼叫的欲栖而未定的乌鸦时,怎能不为之柔肠寸断!“肠断”二字,下得何等沉重,而思妇的哀痛情绪也就可想而知。

下篇由内景转向心理刻画,表现相思感情的进一步深化。这内景就是由“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两句所展现的春夜闺房画面。“鸾衾翠减”是指绣有鸾鸟图案的翠色被面已经褪色,而“舞镜”只是对图案上鸾鸟形象的修饰,它是根据古代传说独鸾不鸣,见镜中影即鸣不止的典故,或用来增加鸾鸟形象的生动性,并作为下句“啼珠”的字面对仗。“鸾衾翠减”也是回应上片的“年年”二字,从翠被褪色暗示离人别去时间的长远。

而“凤蜡红斜”则是指思妇的深宵不寐,痴对着缀有凤凰形象的蜡烛,看它不断消熔的红泪直到烧残斜坠了。“啼珠”是指蜡烛点燃后流的蜡珠,如唐人元稹诗“柳误啼珠密,梅惊粉汗融”,又“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即是,这里把凤蜡消熔的蜡珠称为“啼珠”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总之,两句词中的物象无不和思妇当前的处境心事相关,即所谓景中见人之法。

结末两句把主人公孤栖难耐、百无聊赖,苦闷压抑的情怀,以凄惋慰藉的语言娓娓道出:“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这两句是从五代词人顾敻《虞美人》“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化出“这是无可奈何的自慰,也是幻想,反衬现实的矛盾,突出闺人离思的沉重。

此词以巧思蕴藉见长,体现了作者笔致含蓄,语婉意深的独特风格。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行书《跋怀素自叙帖》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跋怀素自叙帖》行书,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令畤夏日与,刘延仲吕辩老过,都统太尉王公,观法书,名画,如行山阴道上,映照人目,殆不可言。遂知兵火之余,珍奇多大,莫此若也。因见辩老素师自叙, 一洗累年胸中尘土,是真幸会。绍兴二年五月十二日,赵令畤德麟题。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之人,可谓“全才、通才、奇才、天才”,在众多领域堪称大家、大师,又为人乐观豁达、诙谐睿智、爱好美食,于是朋友圈满满的,真可谓“知交满天下”。

在苏轼的朋友圈里,其中就有一个叫赵令畤的,身份特殊,是皇室宗亲。赵令畤与苏轼同在颍川(今安徽阜阳)为官期间时,结下了深厚友情。

苏轼非常喜欢且欣赏他的才华,就在元祐六年十二月,苏轼曾为赵令畤改字“德麟”,并作《赵德麟字说》阐释其意,极力赞扬赵的才能并勉励他在如此大有作为的时代施展才华、有所作为。苏轼除了专门为其作《字说》,还作《秋阳赋》、《洞庭春色赋》二篇,还曾多次上奏朝廷举荐赵令畤。经过苏轼的赞赏和推荐,赵令畤名声大噪。

赵令畤一生也十分感念苏轼的知遇与提携。除了经常写信给苏轼表达谢意之外,还总是希望和苏轼一起做同事,为苏轼分忧解难,以报答苏轼的知遇之恩。比如说,他们在颍川(今安徽阜阳)一起工作时,赵令畤就为苏轼解决过“救灾”的难题。后来苏轼调任扬州知州,赵令畤也申请追随苏轼到扬州一起工作,甚至想寄居扬州,只可惜未能如愿。

后来,在苏轼的举荐下他们有幸在京共事了一段时间,随后苏轼被贬英州、惠州、儋州,赵令畤也因与苏轼关系密切而受到“罚金”处理,赋闲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创作很多文学作品,其中就有《清平乐·春风依旧》,这首词后来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词作《春风依旧》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赵令畤词作《春风依旧》释文:“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赵令畤感爱妾之逝而作,为悼亡词,他说,春风一如往昔,只是对隋堤上的杨柳特别的关爱;在天气清和明丽的时候,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柳枝,一直把它揉搓出千万条嫩黄的垂丝,随着春风荡涤摇曳。

赵令畤说,去年春天,你我在城门外的隋堤上,一起流连;今夜,我却只能在梦中和你化为云雨的魂魄相见。我如此的悲痛,只需要几个夜晚,就会令我的一生憔悴不堪。

上篇写隋堤春柳,写在春风骀荡中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春风还是那么和煦,不过它对沿堤的柳树好像特别关爱。在天气清和明丽的时候,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柳枝,一直把它揉搓出千万条嫩黄的垂丝,随着春风荡涤摇曳。“春风”从横向空间扩展写春风中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依旧”则从纵向时间延续包蕴自昔年至今年的同一时境、物是人非的变化,为下片的“去年”、“今宵”之顿跌做一铺垫。“搓得鹅儿黄欲就”一句,将春催杨柳生发的过程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

下篇,写盼归而至黄昏无望的无限感伤。作者把去年今日的柔情蜜意与今年今日的丧魂落魄放在一联之中,大喜大悲,给读者一种肝肠欲断的感觉。“紫陌青门”为去年今日与佳人踏游之地,而今年此日则佳人已如云雨飘逝,难睹芳容,抚今思昔。益增悲慨。末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如果把一个人生生置于这种折磨之中,用不了几天,他就会死掉。”极言此刻的折磨是何等难以忍受。

这首词是作者为感爱妾之逝而作,为悼亡词。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绾合一起,对爱妾寄予了深挚的悼念。这首词虽悼爱妾,非念正室,但其中沉痛哀伤之情,似不下于东坡的悼妻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特别是最后两句“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可谓是销魂蚀骨,写出了人生最大的悲凉:斯人已去,独活之人了无生趣!悼亡至此,何其沉痛!正如近人俞陛云所评,“抚今追昔,人之常情。此词结末二句,何沉痛乃尔!”(《宋词选释》)。

总之,南宋的书法文化表现出两大时代特征:一是加紧对前代书法资料的整理,二是重视当代遗存的著录。

南宋的理学家对书法本身的艺术性同样不甚关心,他们对于书法的态度完全围绕着理学展开,书法成为他们阐述自己理学观念的一个工具,这必然会使在书院学习的生徒对书法的认识产生影响。

当时的人们对书法崇拜的标准也由书法本身转移到了对书写者的学问、地位的崇拜上,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趋时贵书”。

在南宋长达152年的过程中,南宋书法仍然有着很多闪光点。南宋书法的主要实践大致可以这样概括:在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宋四家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行草书风格的实践,并给元、明书法初步指明了艺术实践的道路。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看了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0 阅读:133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