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就有的便携式口粮,五合一与十合一又有什么区别?

轻兵器 2023-11-07 20:40:19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C口粮和B口粮(续)

理论上来说,C口粮能够做到开盖即食,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这方面士兵们最有发言权,他们向来访的军需官反映,如果没办法加热,只有那几种带有豆子的肉类罐头才勉强能吃得下去;对于肉类和意大利面、肉类和面条这两种罐头的抱怨最多,这两种食物里面的水分太少,即便是隔水加热口感也不怎么样,如果直接在火上加热甚至还会有烧焦的风险;带肉汁的汉堡包和带肉汁的猪肉香肠碎肉饼里面的肥肉太多,口感太油腻,肉汁更是多得有些过分;鸡肉配蔬菜罐头的接受程度要看士兵们拿到的是哪个批次的产品,例如生产较早的C-4和C-6口粮中的产品就很不讨人喜欢,后来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新的配方,C-7口粮里的鸡肉配蔬菜罐头味道就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才赢得士兵们的广泛欢迎。

炖牛肉罐头和咸牛肉杂烩罐头的接受程度最低,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士兵们吃腻了。1950年9月5日颁发的10—495号供应公告极为详尽地列举了可以采用的菜单,然而军需部门手里能动用的C口粮品种十分单调,根本没有多少其他品种的存货,炖牛肉罐头和咸牛肉杂烩罐头倒是不少,于是就被一股脑地运到朝鲜——先把最重要的吃饭问题解决再说,至于口味儿太过单一,缺乏必要的调剂这些小事情,那就委屈大家先忍忍吧。在其他品种的肉类口粮罐头采购量逐渐增加之前,这两种肉类罐头在朝鲜战场上已经泛滥成灾,士兵们的评价是加热以后吃着太油腻,不加热又根本吃不下去。日复一日都是如此,再有耐性的士兵们也会不胜其烦。

B口粮系列中的五合一口粮则是另外一种在朝鲜战场上应用广泛的口粮,同样是出自陆军军需生存研究与发展实验室的杰作。开发这种口粮的初衷是为了向沙漠地区乘车作战的单位和小分队提供专门的饮食配给,美军在1942年底的北非战场上就曾经大量使用五合一口粮。

五合一口粮主要是由罐头食品和脱水食品组成。美国陆军军需部开发这种口粮原本是打算用于那些出于各种原因得不到野战厨房供应的部队,第一个目标用户就是美军的装甲部队,所以负责生产五合一口粮的阿莫尔罐头食品公司提出的宣传广告语也是开门见山:“坦克里的士兵应当吃得又快又好”。其他的目标客户还包括无法从野战厨房得到饭菜的火炮班组,以及经由铁路运输时没有餐车提供服务的部队。

五合一口粮在朝鲜战争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军需官们也很失落

方便分发是五合一口粮的一大特点,哪怕是在不具备复杂的专用烹饪设备和烹饪技能的情况下,小分队或由大部队分散而成的多个单位仍然可以凭借简单的厨具自行准备饭菜。顾名思义,五合一口粮是一种集体口粮,里面的食物足够分成5份,让5名士兵美美地吃上一天,这也是五合一口粮要实现的另一个目标——当时美军的大部分装甲战车都需要至少4名以上的车组乘员进行操作,五合一口粮基本上就是按照满足一辆坦克的车组乘员一天的消耗来规划的,每人每天可以得到4200大卡的充足热量。

第一种规格的五合一口粮是在1942年初开始采用的,最初的菜单只有三种,每个菜单的食品都比较丰盛,例如面包酱、脱水蔬菜、肉类罐头组合,甜炼乳、果汁、水果、脱水汤料、麦片、饮料,以及饼干、水果糖、盐、砂糖和卫生纸等常见的物品。所有非罐装物品基本上都采用牛皮纸包装,全部封装在一个单独的纸箱里,然后再和罐头食品一起装进一个457mm见方,610mm深的纸板箱里面。菜单的品种就印刷在纸箱外面,可以方便士兵们进行选择。纸箱连同里面的物品总重约为12.3kg,一名士兵就可以轻松搬运。散装运输时一般每个货运托盘装载60个纸板箱,总重超过1吨。直到1943年夏天,五合一口粮始终是北非战场上最为成功的野战口粮。然而,随着十合一口粮的出现,五合一口粮的地位很快被取代,大规模的采购在1943年底逐渐结束。

十合一口粮在使用中的灵活性较差,二战结束之后没过几年就被淘汰出局

十合一口粮本质上就是两个五合一口粮装在一个箱子里。通过这样的组合,菜单的数量从3个增加到5个,在食品种类方面可以为士兵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十合一口粮在二战期间的采购量超过3亿份,每份价格约为85美分,堪称是战争后期最常见的一种集体口粮。不过,五合一口粮并没有被打入冷宫,以前的库存仍然在继续使用。二战结束后,五合一口粮依旧保持着很高的声望,而十合一口粮则被认为在使用中缺乏灵活性,最终于1948年5月被美国陆军淘汰出局。五合一口粮在1946年4月举行的陆军食品会议上进行了完善与规范,再度披挂上阵。

美军在朝鲜战争时期采用的五合一口粮共有5种菜单,其中包括10种肉类罐头、罐头包装的面包或饼干、3种布丁、5种果酱、6种蔬菜、硬糖、饮料、麦片、果汁、水果、甜炼乳、小甜点、奶酪片、脱水汤料、黄油酱、香烟、开罐器、厕纸、肥皂、净水药片等等。在小分队被迫使用野战口粮超过一天的情况下,5个不同的菜单能够给士兵们增加一点新鲜感,避免因长期食用同一种菜单而出现厌食情绪。

理论上来说,五合一口粮所包含的各种食物应该比C口粮或者K口粮丰富得多,只需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就可以满足士兵们的需要。然而事与愿违,在朝鲜战场上,五合一口粮却出人意料地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并没有收获多少好评。1951年2月,第8集团军就要求不必再向他们提供五合一口粮,这让军需官们感到非常郁闷,派下去了解情况的军需官们进行一番调查走访,总算弄清楚了其中的部分缘由。

主要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处于交火状态的地区,身处前线的美军士兵无法像在后方的食堂那样聚集在一起吃饭,也难以公平合理地对五合一口粮进行分配,这难免会引发一些不满情绪。此外,餐具的清洗保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五合一口粮必须使用士兵自己的餐盒来加热或进行其他必要的加工,餐具上必然会留下大量的油污和食物残渣,而在战场环境下,士兵们很难好整以暇地清洗餐具,肮脏的个人餐具都有可能导致大范围的健康问题。

除了以上这些不便之处,五合一口粮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很难弥补的缺憾。罐装食品的体积较大,在战斗中不方便携带,而且严寒条件下的口感也让人很难接受。哪怕是经过充分地加热,常见的几样肉类食品罐头也不合大多数士兵们的口味儿。最惹人生厌的是牛肉肉汁罐头和猪肉肉汁罐头,士兵们抱怨肥油太多,肉汁也太多,肉反倒没有多少,而且里面的肉全是一些碎肉渣渣,没什么可嚼的东西。口粮里预煮过的麦片按理说吃起来很方便,直接往里面添加热水或者是冷水就能下肚,不过士兵们一致认为,只要没有专门负责烹饪的厨师帮大家用牛奶煮麦片,或者提供牛奶让大家自己想办法加热,预煮过的麦片仍然让人无法接受。

五合一口粮在朝鲜战争期间暴露出的缺陷实在是数不胜数,一些偶尔显现出的闪光点也不足以挽回声誉。尽管士兵们表示罐装的布丁和小甜点的味道还算不错,桃子和其他水果罐头也深受喜爱,但是总的说来,在没有完善的厨房设备和专业厨师的情况下,战场环境使用五合一口粮还是会遇到相当大的麻烦。

不受欢迎的K口粮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K口粮颇有一些废物利用的意思,其实早在1946年4月举行的陆军食品会议上,K口粮已经被建议停止使用,1948年,陆军正式宣布淘汰K口粮。只不过K口粮从1942年5月开始大批量采购,在1944年采购最高峰的时候超过1亿份,到二战结束时库存量仍然非常多。本来美国政府还打算通过战后的平民食品援助计划来处理海外的仓库库存,朝鲜战争的爆发让K口粮再次有了发挥余热的机会。远东司令部对于库存的过时产品进行一番认真地检查,认为K口粮完全“适合人类食用”,于是许多过期的K口粮被送往朝鲜前线,以此来弥补战争初期C口粮数量不足的缺憾。

最初的K口粮是为美军在二战时期新组建的空降兵部队准备的,显而易见,需要从天而降的伞兵们在选择个人装备方面必须十分慎重,尤其是涉及体积和质量。C口粮由于罐头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并不适合伞兵们在这方面的要求。军需部必须为他们提供一种体积小、质量轻、营养丰富、方便携带的口粮,并且外包装也要经得起复杂而严酷的战场考验,至少要能塞进伞兵们的制服口袋里。

K口粮在1941年进行测试的原始状态样本分为两种,一种包括肉糜饼干、花生棒、葡萄干、浓缩肉酱,另一种由肉糜饼干、巧克力棒、肉制品和饮料粉组成。由此逐渐演化成以饼干和小包装肉类罐头为主食的早午晚三餐组合,每餐一盒,独立包装。处于试验阶段的KP口粮又被称为“伞兵口粮”,表明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新口粮,不过陆军也注意到伞兵口粮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很快就于1942年将该项目作为一种通用的野战口粮应用于所有的兵种。这种口粮之所以被命名为K口粮,既是为了与其他品种的口粮以示区别,而另外一个原因据说是为了向主持开发的Ansel Keys博士表示敬意。

二战期间,K口粮的食品成分和外包装经历多次修订。根据1945年夏天确定的最终修订版,K口粮的早餐中包括罐装肉制品、饼干、压缩谷物棒、速溶咖啡、水果棒、口香糖、糖片、香烟、净水药片、开罐器、厕纸,以及一只扁平的小木勺;午餐的纸盒里有罐装的奶酪制品、饼干、糖果、口香糖和各种饮料粉、砂糖、盐片、香烟和火柴、开罐器和小木勺;晚饭包括罐装肉制品、饼干、肉汤粉、糖果和口香糖、速溶咖啡、砂糖、香烟、开罐器和小木勺。

每份K口粮的三餐均采用独立包装,为了减轻质量,K口粮在食品的包装材料上尽可能地避免使用铁皮罐。除了肉制品和奶酪必须用罐头保存之外,其他食物的外包装基本上都采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璃纸,在短期内具备较好的防潮保鲜效果。罐装的肉制品或奶酪制品都装在一个牛皮纸盒里,而其他各种食物再用玻璃纸包在一起。装箱时,所有的食品先装在一个经过浸蜡处理的牛皮纸盒里面,不仅防水密封效果较好,抗冲击性能也相当出色,外面的包装盒同样采用质量较轻的牛皮纸。每12份K口粮装在一个硬纸板箱里,需要海外运输时,外面会增加一个木制的运输箱,能够在频繁的搬运和装卸过程中提供更好的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K口粮配送的开罐器并不是著名的P38型折叠开罐器,而是一种用金属丝压制而成的钥匙型开罐器,造型和加工工艺极其简单,这也可以说是为了减轻质量和成本而采取的一种举措。

最初的K口粮被认为是给伞兵们当作应急口粮来用的,因此其质量确实控制得相当不错,初期版本三餐的质量也只有1.2kg,战争末期的版本质量增加到1.4kg,即便如此,也仍然比C口粮轻了许多。质量大幅度减轻必然是以牺牲口粮所提供的热量为代价,最终版本的K口粮仅能提供大约2830大卡的热量,维持中等体力劳动者的热量消耗都有点勉为其难,在人体热量损失速度极高的寒冷季节就显得更加难以胜任。

陆军部对于K口粮的营养和热量倒是信心满满,毕竟预想中仅仅是拿K口粮来临时救急,然而士兵们在战场上却有可能连续几个星期都得依靠K口粮活命。在这种情况下,研发K口粮时引以为傲的优势也成了最让人诟病的地方——为了减小体积,K口粮里的食品都是极易消化的浓缩产品,尽管能够提供一定的营养和热量,却无法在进餐时让士兵们的胃获得必要的饱足感。长期使用必然会引起体重减轻、维生素缺乏、免疫力下降等不良症状。除此之外,这种高浓缩口粮还会带来另外一种严重的副作用,那就是士兵们的胃需要再经历一段时间才能重新适应正常的、营养丰富的食物。一些士兵离开前线回到野战食堂就餐之后,往往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甚至是严重腹泻的情况,原因也就在于此。其实K口粮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不分场合用得过多过滥,这才是K口粮逐渐惹人生厌的最大缘由。(待续)

限时福利! 2021年7-12期杂志打包限时优惠!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编辑:曾振宇 丁涌强
2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