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承载千年情感的神秘节日全解析!

米奇评情感 2024-10-11 15:15:58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一、关于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 “六” 定为阴数,把 “九” 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常会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长辈的敬爱之情。

二、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天象崇拜: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易经》把 “九” 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从这一天开始,阳气到达顶峰后开始逐渐减少,寒气将至。而在农耕文化中,九月也是农作物丰收的时节,人们在此时祭祀天帝和祖先,以报答天帝和祖先的恩德。

古人对山岳也充满敬畏和崇拜,他们认为登高可以接近神灵,起到避灾祈福的作用,这也成为了重阳节登高习俗的起源之一。

2.历史演变:

先秦时期,重阳节的习俗只在宫中流传,《吕氏春秋・季秋纪》就有相关记载,九月农作物丰收后,人们要祭天帝和祖先。

到了汉代,先秦九月祭的色彩逐渐淡化,驱邪祈寿的一些食俗和佩俗由宫廷传入民间,重阳节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并且形成了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饵(现代称为 “重阳糕”)等风俗。西汉初期还形成了敬老的习俗。

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将这一天视为 “长寿节”,地方官府会在这天举行 “养老礼”,招待当地的高龄老人。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子,重阳节又多了骑射这一习俗。

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活动普及全国,唐德宗时还给官员休假并提供活动经费。此后宋元明清几代,宫廷、民间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重阳节。

三、重阳节的民俗习惯

1.登高远眺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时候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灾,同时也寓意着步步高升。许多文人墨客在重阳节登高时,还会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2.观赏菊花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菊花象征着高洁、坚贞和长寿,人们在欣赏菊花的美丽之余,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长寿的期盼。各地还会举办菊花展览,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3.遍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生动地描绘了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

4.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5.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 “吉祥酒”。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 “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四、重阳节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登高需谨慎

虽然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登高需要谨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存在关节问题、心血管疾病等,登高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如果老年人要登高,最好有家人陪伴,并选择坡度较缓、难度较低的山峰。

2.饮食要适度

重阳节有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但要注意饮食适度。重阳糕通常比较甜腻,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菊花酒虽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也不能过量饮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3.预防秋燥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咳嗽等症状。要注意多喝水可以适当饮用一些蜂蜜水、梨汁等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饮品。在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环境中。外出时,可以涂抹一些保湿护肤品保护皮肤。

4.注意保暖

重阳节正值秋季,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感冒。

5.关爱老人

重阳节是敬老节,我们要关爱老人,多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可以为老人准备一份礼物,或者带他们去旅游、参观展览等,丰富他们的生活。

重阳节是一个满溢温情且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心关爱老人,携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家园。

0 阅读:3

米奇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