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红军收容师长流落广西,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至今成谜

在长征的艰苦岁月里,红军不仅要与敌人作战,还要应对不断的人员伤亡和物资短缺。在红军撤退至广西的过程中,一位师长流落广西,

在长征的艰苦岁月里,红军不仅要与敌人作战,还要应对不断的人员伤亡和物资短缺。

在红军撤退至广西的过程中,一位师长流落广西,为了不让那些宝贵的资源被敌人掠夺,他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

为了保守秘密,他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联系上组织,将消息上报。

可当多年后,组织按照他留下的线索去寻找这批物资,却什么也没找到,甚至至今下落成谜。

这位红军师长是谁?为何这些物资没有找到?

秘密埋藏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敌人的进攻开始逼近,红军主力不得不踏上了长征的漫漫征途。

在这危急时刻,红五军团承担起了整个后卫的重任,保护着主力部队的安全撤退。

乔明增,作为红五军团收容师师长,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

在湘江战役惨烈的战斗之后,随着敌人不断逼近,红五军团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作为收容师师长,乔明增不仅要统筹指挥,还要处理后方的大量事务。

此时,红军主力逐步向前推进,但有许多伤员和无法继续行军的战士不得不留在后方,等待着伤口愈合或者寻找撤退的机会。

而乔明增的任务,则是要安置这些失散的红军战士,并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必要的物资支持。

为了支撑这支遍布伤员的队伍,红五军团准备了一批急需的物资。

乔明增被委以重任,负责看管六担银元和三担武器。

银元是用来安置伤员、购买粮草和其他必需品的,而枪支则是为了组织当地的武装力量,策划反击或起义。

这些物资是红军未来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乔明增必须时刻保证它们的安全。

但随着红军主力继续撤退,到达广西境内后,敌人对红五军团的追击愈加猛烈。

为了保护物资安全,乔明增决定寻找一个隐蔽而安全的地方,暂时安置六担银元和三担枪支。

广西灌阳洪水菁村,一个地处偏远、与外界联系断绝的地方,成为了乔明增藏匿物资的首选。

这个村子被连绵不断的山脉环绕,地形复杂,敌人不易追踪,而村民也相对忠诚于红军。

乔明增在与几名信得过的红军战士商讨后,决定将银元和武器埋藏在村口的那棵大枫树下。

在一个深夜,乔明增带着几名信得过的战士,悄悄来到大枫树下,埋下了六担银元和三担枪支。

接下来的日子,乔明增依旧以乞丐的身份待在村里,继续监视周围的动静。

在隐匿自己身份的同时,他保持着与村民的接触,时刻警惕任何可能的威胁和敌人的接近。

消息暴露

时间在红军的长征路上如流水般悄然流逝,红军的失踪人员在这一带不断聚集,洪水菁村成了许多红军暂时的栖息地。

而乔明增所看守的六担银元和三担枪支,已经开始引起了一些失散红军和村民的关注。

最初,只有个别的红军战士知道这笔财富的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乔明增打听银元的下落。

最初,乔明增能凭借他的聪明和机智,巧妙地避开了这些询问。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向他打听,乔明增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保持沉默了。

他决定悄悄地从埋藏的地方取出一些银元,帮助这些战士和村民度过眼前的困境。

起初,他只是取出少量,用来帮助那些最需要的人,但越来越多战士找到他,银元的消息也被更多人知道。

渐渐地,更多的人开始主动接触乔明增,询问关于银元的下落,乔明增清楚,自己的秘密已经无法再被保守下去。

正当乔明增决定再次前往大枫树下,换个地方埋藏这些银元时,意外发生了。

那晚,几百名村民突然围住了他家,要求他交出银元。

在极度的心理压力下,乔明增意识到他已经无法独自继续守护这些银元了。

他和几名战友开始四处寻找,最终带着大家走了几次不为人知的小道,将银元藏匿得更加隐蔽。

但很快,这个消息传到了敌人耳朵里,敌军的巡逻更加频繁,山外的道口开始设卡盘查,一些村民在敌人的诱导下已然动摇。

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不牵连村民,乔明增决定离开这里,回到山东老家。

未解之谜

乔明增计划回到老家后,借助熟悉的地理和人脉,重新寻找组织,汇报银元和枪支的情况。

或许还可以重新争取机会,将这批宝贵资源转移至真正的红军手中。

但从广西灌阳到山东肥城,直线距离就有一千六百多公里,更何况他还不能暴露身份,只能扮作乞丐,一路步行穿越重重封锁。

他日夜兼程,翻山越岭,从广西来到桂林,然后进入湖南,再一路北上,风餐露宿,夜宿破庙。

一次在河南境内遭遇大雨,他躲在桥下避雨,不料被路过的士兵当成间谍搜查,险些被押走。

幸好他反应机敏,顺势将炒米撒了一地,“疯疯癫癫”地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

乔明增最终抵达山东肥城时,已是寒冬腊月,他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甚至连亲人都险些认不出他。

为了确保安全,他没有直接进家门,而是在村外的草垛里守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夜深人静,确定没有敌军监视后,才敲响了自家的门。

乔家人重逢时,悲喜交加,乔明增简单休整了几日,便开始向亲人传播红军的思想。

他将广西一带的遭遇,原原本本地讲述出来,并劝导家中兄弟们也投身抗战。

受他影响,乔家八个子女,除老人和妇孺,几乎全部参军,成为后来的抗战骨干。

更难能可贵的是,乔明增在与组织取得联系后,通过秘密渠道,将银元藏匿地点、埋藏方式和周围地形一一上报,希望组织有朝一日能派人前往寻找。

但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战火蔓延,前线局势急转直下,乔明增不顾伤病,毅然参加八路军部队,再次走上前线。

两年后,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英勇牺牲,年仅28岁,至此,洪水菁村大枫树下的银元和枪支,真正成为了“无人知晓”的秘密。

抗战胜利后,党组织曾组织过数次寻找行动,不乏乔明增留下的资料,但均未有结果。

六七十年代,也曾动用金属探测仪器,希望能在洪水菁村一带有所发现,但结果依旧是空。

如今,那六担银元已不再是战争时期的财富,但它所承载的精神,却如同一座丰碑,屹立在历史的记忆中。

乔明增走了,带着他未竟的承诺,但那笔“财富”真正的价值,远胜于银元本身——它是一种信仰的证明,是一个红军战士对国家与人民永不背叛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