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墨之父著名画家刘国松经典绘画作品墨气淋漓宇宙绝妙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7-14 22:26:01

现代水墨之父著名画家刘国松四十五幅经典绘画作品墨气淋漓包含宇宙的绝妙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近现代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近现代绘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基层,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人民群众新生活和中华民族和时代特色的新的美术作品,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和感动人们的心灵,满足了人民大众审美需求,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没有博大的艺术视野,哪有宽广无限的题材?观赏刘国松的作品能够拓宽我们的思路。他的作品题材范围大大超出了常见的高山流水、溪桥渔浦之类,上至宇宙天体,日月星辰,下至奇石绝崖,莽原大河,无所不包,不受任何限制,任意自由驰骋。

观赏了刘国松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来一起分享现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绘画作品。

刘国松,1932年生于安徽蚌埠,祖籍山东青州,1949年定居中国台湾。1956年中国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创立五月画会,推动现代艺术运动,随后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提出“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与“革中峰的命”的鲜明主张。一生创造了五个时期独特的个人风格。

为推动现代水墨,刘国松一生都在积极传播和宣扬现代水墨艺术,奔波来往于中、港、台及世界各地。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两岸多所重点大学及美术学院的荣誉教授,现任中国台湾师范大学的讲座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获得多项荣誉,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主要绘画作品有:《妈妈你在哪里》《仿北宋人梦庐》《童趣》《山水》《岭上烟雨》《小雪图》《海上生明月图》《阴山图》《发射神舟六号之一》《钱塘潮》《天池图》《雪山图》《地球何许之六图》《火焰山图》《黄河水流泱泱图》《阿里扎达士林图》《草海之晨图》《白云锁山腰图》《吹皱的山光图》《日升的感觉图》《雪枝下的春意西藏组曲之163图》《阿玛达布朗峰图》

《香江岁月图》《火花海浮冰九寨沟系列七十一》《康地嘉峰西藏组曲第七十号》《行空》《上升的月亮》《月之蜕变之七十六》《子夜的太阳》《潮起潮落》《迷雾》《春之交响》《雪网山痕皆自然》《长河万山》《喘息的火山》《高可扪天》《四季》《如梦似幻》《云耶雪耶》《上升的太阳》《春夏之间》《日月沉浮》《空谷回音》《夏山图》《寒山雪霁图》等。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妈妈你在哪里》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妈妈你在哪里》少年见志,刘国松于1932年生于安徽,祖籍山东青州。其父刘仲起早年参加北伐军,1938年牺牲于武汉保卫战。此后他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先后流徙于湖北、陕西、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回想起早年的流亡岁月,刘国松说,这种生活锻炼了他不怕困苦的坚强个性,也让他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可怕而大不了的事情。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仿北宋人梦庐》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仿北宋人梦庐》花鸟 1952年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母亲等转移到了武汉,也就是在这里邂逅了一家裱画店,刘国松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此后,刘国松整天浸淫在画纸堆中,还把习作拿去让裱画店老板指点。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家里经济拮据,母亲希望他初中毕业之后就去当学徒。

生性好学的他,怎肯轻易放弃学业及当画家的梦想。“我觉得有些事情是注定的,那个时候我很喜欢打篮球,每天都会经过一个报栏,平时我都不看的,但是那一天我偶然发现报纸上登载了南京遗族学校招收公费生的消息,第二天我就跑到湖北省教育厅去报名。”但是刘国松的抚恤证是山东的,按规定不能在湖北报考,他就亲自给南京遗族学校写了一封信求助。不久之后,刘国松就收到了校方回信,同意他到南京投考。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童趣》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童趣》刘国松因喜画画经常去这个裱画店看画。这家店的老板慧眼识珠,送给经济拮据的他剩下的纸和旧毛笔,并指点其每天努力练习作画。一天刘国松看见报纸上刊登着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招生的信息,便报名参加了考试并通过,于1948年起就读于该校。这所遗族学校是为国牺牲的烈士子女所就读的学校,蒋介石担任校长,宋美龄是主席校董。一年后,刘国松随遗族学校一起搬到中国台湾。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山水》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山水》1954年作。刘国松揣着母亲凑的钱买了一张单程票,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踏上了从武汉到南京的列车。所幸,他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进入初三下学期就读。刘国松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在课业上更加勤奋用功,其美术成绩更是校中翘楚,被师长、同学们称为“小画家”。也就在这时,刘国松下定决心,未来定要在绘画上出人头地。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岭上烟雨》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岭上烟雨》1964年作。刘国松跑遍了很多中国台湾省的很多纸厂,最后他找到了一种糊灯笼的棉纸。把纸筋糊在正面,待画完后再将纸筋撕去,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皴染”效果。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小雪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小雪图》纵52厘米横88厘米,1963年作。北京中国美术馆典藏。此作品呈现了刘国松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阴阳合一为万物生命来源的哲学。阴与阳,不是两个对比的力量,而是一体的两元素,彼此之间的互动,创造了宇宙万物。 传统国画以黑色的实线条构图,而无法创造出白色的虚线条。刘国松开创了抽筋剥皮皴,在黑色的实线里创造出白色的虚线,表现出阴阳之间的互动,因此成功的营造了阴阳两元素的构图。 阴与阳互动的主题,由黑与白的对比的表现,在抽筋剥皮皴的线条之外,也在墨色的大笔触与白色宣纸的背景衍生出现,使总画面有整合的效果。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海上生明月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海上生明月图》刘国松进博会中外共享区艺术作品,“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的《海上生明月》很好的诠释了这一主题。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阴山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阴山图》此图主要就用了绉纸法、拓墨法和拼贴法创作而成。刘国松先生的作品能够诱发对艺术技巧即技艺美的探求。他作画基本不用毛笔,而运用各种特殊的方法,如拓墨法、水拓法、喷雾法、反衬法、拼贴法、泼墨法等等,五花八门,不择手段地追求偶然“碰”出的各种效果,那种人工难以捕捉的神奇的花纹、肌理,恰切地结合形象的表现,有着自然天成的机趣,观之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此画是中国文化衍生出的中国画,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结合,显示了不夷不惠、我行我素的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的精神。我想,只要是有志于中国画创新研究的画家、学人,在他的作品面前定会象块石子投入心潭激起浪花,荡开思绪的漪涟。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发射神舟六号之一》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发射神舟六号之一》综合媒材、拼贴,纵150厘米横89厘米,2005年。

在中国台湾就读高中时,刘国松在美术和文学方面的特长得到发挥。这促使他在1951年大学入学考试时七个志愿栏里均填上了艺术系,并通过专业考试,被中国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录取。大学期间,刘国松开始接触、研习西画,从印象派探索到抽象派。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钱塘潮》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钱塘潮》水墨、纸本,纵45厘米横87.5 厘米,1974年作。是刘国松“水拓画”时期早期的作品。1972年之后,刘国松开始对水拓技法的尝试。水拓法即将墨与颜料滴入水中,取其在水面漂浮游散的效果,以纸吸附后再进行画面的加工处理。因带有极大的随机性,如何控制浮动于水面的墨与色,成为一大难题。1977年到1987年前后,刘国松的水拓法日益圆熟,而这段时期也是他创作成熟的巅峰期。

1956年,因不满当时美术体制,决定自成一派寻找出路,刘国松在毕业后与校友,以反对传统水墨与类印象派画风、主张全盘西化为指导,联合创立“五月画会”,并于次年五月举办了第一届“五月画展”。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天池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天池图》水墨、纸本,纵71.5厘米横93.5厘米,1982年作,是刘国松驾轻就熟的水拓作品。1985年前后,在把最难控制的水拓技法控制得相当精准之后,不再感觉到挑战性的刘国松又开始尝试新的技法,即“渍墨法”:把两张纸相摞、打湿,两张纸中间就会有一些水泡,用干排笔调整水泡位置就可以赶出任何需要的形状,再滴下墨汁、颜料,使之顺着水泡游走而产生墨、色肌理。这种技法运用了墨的渗透性,用水墨于纸上应运而生的自然效果取代以笔雕琢出的画痕,使整体呈现浑然天成的灵气。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雪山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雪山图》纵91厘米横185厘米,1999年作。

人都是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终于有一天,在探索的过程中,刘国松和“五月画会”其它成员逐渐发现一味追寻西方只会失去自我。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地球何许之六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地球何许之六图》纵105厘米横76厘米,1969年作。

当时是1958年,刘国松进入抽象创作的阶段,在研究中,他发现了抽象派画家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受到了中国书法的影响。他当时想,既然西方艺术大师都在模仿中国艺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扬光大。于是次年便提出“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这样的艺术理念。在行动上,他在油画布上以石膏打底,并中西合璧以抽象形式画出水墨渲染的效果。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火焰山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火焰山图》纵91厘米横58厘米,1991年作。

这一年,刘国松经推荐前往台南成功大学建筑系担任郭柏川老师的助教,在一次关于中国现代建筑的讨论中接触到“将所采用的材料特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的观念。同年,他还被在中国台湾展出的一批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等宋代水墨画深深地震撼到。在这两件事情的催化下,刘国松放弃了使用近十年的油画材料,以抽象的形式重新回到宣纸水墨上来,并在1961年提出“中国画现代化”。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黄河水流泱泱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黄河水流泱泱图》纵138厘米横69.5厘米,纸本水墨设色,1983年作,中国美术馆藏。

随后在1964年开始推崇自由创作方式,如中国绘画史中不用笔创作的各种技法,在70年代初更是提出艺术创作应忠于个人想法,即有权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和技法。他本人也发挥自己热爱探索钻研的精神进行了很多水墨实验并不亦乐乎,例如采用新出品种的纸、打破传统用棕树皮或油漆刷子当做笔、绘画媒介方面则标新立异使用建筑用制图墨汁等。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阿里扎达士林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阿里扎达士林图》纵89.5厘米横56厘米,2008年作。

这些还不够,这期间的1963年,在工具材料方面刘国松自主研发了“国松纸”,施展“白线实验”,要求纸厂在纸张正面做纸筋,画完墨色以后将纸筋撕掉,显露出白线,同时笔痕清楚明了。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草海之晨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草海之晨图》纵82厘米横88厘米,2010年作。1983年春节期间,他为在中国美术馆演讲准备了100余张幻灯片,采用两个幻灯机对照的方式,一边介绍新的水墨技法,一边展示用新技法画出来的画。这些展览及相关活动,带给大陆艺坛极大冲击,激发了大批艺术家创造意识的觉醒,特别是对传统笔墨观念的解放。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白云锁山腰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白云锁山腰图》纵79.6厘米横65厘米,2007年作。1983年春节期间,刘国松应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首次大陆个展。展出期间,他主动要求主办画展的单位为他安排公开的讲座,介绍20世纪的西方艺术、中国台湾现代水墨艺术和现代水墨新技法。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吹皱的山光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吹皱的山光图》那其中石头的纹路,是表现中国台湾东部,那个峡谷叫做太鲁阁的绝壁,所以石头上有很美的纹路。因此我来这样子诠释。《吹皱的山光》石而无纹,怎么记风霜的日记?山而不皱,怎么刻绝壁的额头?而水是最随缘的了,性之所至,发明了独有的皱法,日磨月磋,细腻中别有韵味,一页页神秘的地质史,最美的天书何须文字?莫问大禹有没有来过,早已被岁月点穴,天机如此深沉,怎肯就道破?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日升的感觉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日升的感觉图》刘国松的太太黎模华曾经戏言,刘国松是个信仰现代水墨画的“传教士”。“为了理想和信仰,一个传教士是不计任何代价的。我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建立现代水墨画传统,但是光凭我一个人建立不起来,我们要形成大流,才能和文人画的巨大传统抗衡。”刘国松说。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雪枝下的春意西藏组曲之163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雪枝下的春意西藏组曲之163图》2011年作。刘国松对他炼丹一般“炼”出来的新技法却不藏私。“大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本营,画家之多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是我宣扬中国画现代化对象最多的地方。这些技法只是技术,知道的人愈多,中国水墨的创作就会有更多作品出现。”刘国松说。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阿玛达布朗峰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阿玛达布朗峰图》日华奇观,呈现出多层七彩颜色序列轮回。2008年作。刘国松说,“只要中国强大,中国的艺术就能兴盛起来。”虽然万水千山走过,刘国松仍然保持一口乡音,其中所饱含的,是爱国之心。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香江岁月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香江岁月图》水墨设色,纸本,手卷,1987年作。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火花海浮冰九寨沟系列七十一》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火花海浮冰九寨沟系列七十一》刘国松感觉中国绘画的衰落,是因为艺术家们因循守旧,不敢创造、表现自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探索不同于传统画法的新艺术途径,革新现代中国水墨画,刘国松在中国台湾成立了“五月画会”,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在当时的中国台湾画坛引起轩然大波,引发大规模的讨论。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康地嘉峰西藏组曲第七十号》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康地嘉峰西藏组曲第七十号》刘国松先生曾讲到:“现代水墨画是中国台湾融合了外来文化的本土绘画,中国台湾画家自行开创产生不同风格而成就了本土绘画。”

刘国松还有个艺术主张,认为“凡笔墨所不能表达者,必另选工其,另觅材料,另创技法,另辟蹊径。”

他热衷于从各种作画工具、材料革新,为了获取各种可能的效果肌理,别出心裁地利用各种工具材料,不断实验创新。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行空》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行空》刘国松对中国山水是推崇备至的,但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却也经历了从肯定、否定再到肯定的心路历程。因而他一生有过多段艺术转变,比如他甚至还有一段绘制“太空画”时期。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上升的月亮》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上升的月亮》1969年,阿波罗号第一次离开大气层,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并带回了许多从月球望向地球的全景照片。刘国松看到这些照片后,受到启发,跳脱出地面山水的视角,开启了一系列带有东方式抽象意味的“太空画”创作。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月之蜕变之七十六》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月之蜕变之七十六》2008 纸本设色,纵175.8 厘米横44.5厘米,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在经过几年的太空画创作后,刘国松回头再看自己的画作,发觉画的颜色越来越浓,书法的笔法越来越少。于是他猛然回头,为了避免过于西化,又从太空宇宙回归大地,回归到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子夜的太阳》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子夜的太阳》刘国松先生的特殊皴法和水拓法、渍墨法都是在不断的实验中发展成型的。所谓的水拓法,是用墨在水面的浮力以及宣纸的吸水性所形成的效果,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流动感,这种技法摆脱了传统用笔方式的束缚,让水墨材质特性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潮起潮落》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潮起潮落》刘国松先生的渍墨法则是将两张纸相贴后打湿,纸张中间会产生细微水泡,再用干排笔调整水泡位置,继而滴下墨汁或颜料,即可让其产生自由的墨色肌理。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迷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迷雾》刘国松先生就是这样灵活地运用各种技法,极大地发挥了水墨的渗透性,让水墨创作在当代绘画领域中不断开创出新的格局。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春之交响》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春之交响》刘国松先生的许多山水画作品,有别于传统的画法,几乎不描写具象景观,而是营造出一种博大壮丽、气象万千的空间境象。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雪网山痕皆自然》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雪网山痕皆自然》刘国松先生的风格偏于抽象表现主义,在变幻不定的意象中,总能感觉到一种隐约的山水意味,高山峻岭、草木河川、云驰树掠,其笔墨纵横,自有一股生动气韵。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长河万山》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长河万山》刘国松的绘画生涯,可以说是在不断地突破自己、打破传统,探索水墨新形式的过程。他曾经质疑文人画的书画同源,认为中国画都是用点和线来组合的,所谓的用笔好,就是点和线画得好。

他觉得传统绘画长于点、线,唯独“面”有所不足,因而尝试用现代绘画的点、线、面观念来重组中国绘画形式。

然而当他面对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时,这种感觉就立刻消释了。范宽那扑面而来的矗立的崇山峻岭,正是他孜孜以求的界面。而这崇山的磅礴之气,也让刘国松对《溪山行旅图》情有独钟。

《长河万山》是刘国松自开始水墨创新以来的重要作品,其意境便取自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传达出山水浩瀚无垠的境界。

画面中曲折起伏的山峦,以他首创的抽筋剥皮皴技法描绘,并融入宋代山水的笔法,营造出更细腻的质感。近景以墨黑、冰蓝和红橙色的拼贴为特色,展示了刘国松在水墨媒介上的突破。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喘息的火山》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喘息的火山》刘国松曾对中国画感到忧虑。因为一提起现代艺术,世人便会将其等同于西方艺术,说起国际绘画,便会想到欧美绘画。而中国画呢,它不能一直守着传统,在新时代也要有所创新,创造出一种属于中国的,却又是现代的画风。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高可扪天》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高可扪天》

刘国松说:“我们早已被教育灌输得跟着西洋的调子唱,跟着欧美的拍子跳……艺术上全盘西化之不可能,一味追随西洋现代画的潮流,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也违背了现代艺术的精神。”

因此他希望中国画的现代革新是创造一种“中国人所独有的,是世界所新创的,也是西洋所没有的”的新的绘画语言。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四季》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四季》刘国松对中国水墨画也很有期待,认为“油画能够开辟出那样多的道路,产生如此多的风格与派别,水墨画也可以发展出无数条的道路,创造出无数种的风格与派别来。”

只要每位画家都共同努力,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不忘传统而又突破传统,中国画定是未来可期。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如梦似幻》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如梦似幻》吴冠中这样评价过刘国松:“一个中国人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向新时代推进了一步,向西方世界显示了东方艺术的特质与骄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兴奋。”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云耶雪耶》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云耶雪耶》纸本设色,纵187 厘米横380厘米,2017年作。这幅是刘国松先生于2017年创作的《云耶?雪耶?》。传统中国画中的雪大多为留白,而《云耶?雪耶?》等雪山系列作品则用“抽筋剥皮皴”(自然而不规则的白色线型肌理)得到有力的白色线条。作品中,山、雪、云相融合,白线撕出了雪和山石的力量感,纸筋随机生成的不受制约的纹理,使得山峦起伏浑然天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上升的太阳》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上升的太阳》纸本设色,纵196 厘米横 65.5厘米, 2008年作,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实际上,形式、形式因素本身,原本隐藏着各种奥秘和生命的基因,原本就有它自在的内容和审美价值,奥秘与其特质特征相关联,既可能与“天机”、“物趣”同构,也可能与“人意”产生共鸣,从而参与到精神情感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中来,倘若画家和欣赏者都能深入理解克莱夫贝尔那“有意味的形式”之妙谛,实在大有利于艺术的发展。因为形式的创构确实是艺术创造中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春夏之间》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春夏之间》纸本设色,纵137.5 厘米横34.5厘米。1984年作,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刘国松先生创造白线的实验成功后,接着又提出“画室也是实验室,不是传统绘画复制的工厂”,用科学家的精神,在画室这个实验室做实验,并落实到画面上。在太空画系列后, 刘国松于1972年开始尝试水拓技巧,将水墨或色彩等倒在水上,使其出现各种纹理,再将纸平铺水面,纸面形成一定的画面图像。这幅《春夏之间》,就是他于1984年在水拓技法炉火纯青时创作的。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日月沉浮》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日月沉浮》纸本设色,纵57.7 厘米横89厘米, 1970 年作,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由于形式自身的内容与作品内容诸因素的组织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某种同构关系,极有利于步入创造的境界,所以,艺术家把形式与内容化合为一、把形式创造从单一的物化形态层面提升的努力非常有意义。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空谷回音》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空谷回音》彩墨,纵65.5厘米横85厘米。1965年作。此画运用其独创纸张与著名技法“剥皮抽筋皴”开创一雄浑空间;拼贴、染色、撕筋所形成的特殊肌理彷佛浑然天成,劲健狂草线条将山势化为动态,大片留白则巧妙地制造了深度与丰富的诗意,“空谷”意象呼之欲出而回音荡漾。咫尺万里,自然的气势与生命的力量皆在其间。款识:刘国松 一九六五(左下) 刘国松作「空谷回音」一九六五(框背标签)。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夏山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夏山图》题识:刘国松。一九九一。纵185厘米横93厘米,1991年作。刘国松作品中的形式意味又可称之为一种生命的复合意态,它所宣泄传达的,乃是生命的信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刘国松的情感意旨、大千世界客体物象的生机神采趣味在物化的过程中,已与艺术形式及形式因素的意态形成了一个生命整体。而拥有审美心灵和慧眼的观众,则完全可以理解其语义,感知到“生命意象”的别样魅力。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寒山雪霁图》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寒山雪霁图》纵85.4厘米横55.8 厘米,1964年作,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典藏。此画是改变国松艺术版图的巨作,首度以大笔挥洒的动态气势,转为一种光影交晃的山形,成功开创了以流畅自如的大笔触画出山水的意象。

总而言之,正是那些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的形式意味,导引着人们发觉:刘国松的艺术世界,无疑是一部充实丰富、玄妙而又蓬勃、跃动着生命精魄的交响乐章。

1971年,刘国松应邀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执教,担任艺术系系主任一职。在职期间,他对艺术课程改革和推广现代水墨创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81年,他受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三年内,在全国18个重要城市巡回展出,并多次演讲讲学,推广现代艺术思想,宣导中国画革命运动。

1984年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与李可染同时获得美展特别奖。80年代中后期起,刘国松开始推动海峡两岸艺术交流,亲自撰文在中国台湾的《文星》等杂志介绍大陆画家。步入21世纪,他又先后获得两岸最高的“国家文艺奖”和“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更在去年成为第一位华人画家获得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中国美术包括山水画创作不可能不有所变化。虽然就总体而言,山水画界在民国时期尚未天翻地覆,旧传统还勉强维持其在画界的主流地位,但着眼于长远,当年少数派的努力正勾勒出山水画的发展前景。

0 阅读:0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