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起诉“红内裤”事件博主,为何流量常在风口浪尖上?

遇见小媛 2025-04-08 21:14:17

胖东来起诉“红内裤”事件博主的这件事,热度刚过去不久。

搜了下大概的事件:起因是一位博主发视频说,胖东来卖的“红内裤”质量有问题。接到投诉后,胖东来先道歉,后又在下架相关产品后组织人、机构检测,最后的结果是“红内裤没问题”。

之后,也可以看到胖东来的诉讼案件。

此外,还在这起事件之外,看到有位微博上的学者,发表了一些言论。粉丝挺多的,音量也挺大的。

刚开始还差点以为这两起风波,是同一件事。最后发现不是的。

就是觉得,两方对垒,最后应该也落不到网友下定论。这种情况,应该“谁质疑谁举证”。没道理说破天了,最后还是没道理。

1.“歪理”,歪得没道理

那位学者说胖东来没核心竞争力,就是靠流量活着。

我觉得,这流量也不是谁想有,就突然就有了的。现在想把一件事炒成热点,那应该也没那么容易吧。

除非是影响力太大了,然后又踩中热点关键词,那随意几句话才会上热搜。

就是,“碰瓷”不太好。

不说这件事,纠结合很多职场或生活中的小事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和别人“骂起来”的。

首先,肯定是经意或不经意,争论双方出现了一点小摩擦,抑或是其中一方单方面挑起“口水战”,先前都没有任何征兆。

没有任何征兆,又为什么会发生呢?

那这就要分情况讨论了,我目前能想到的,大概有这么几种:

在之前接触中,就有意无意试探了下别人的底,然后心里再掂量掂量,觉得可以“碰瓷”,就开始乱喷了;

还有那种“狐假虎威”的,故意找茬儿的,那就更好精准反击了。只要是没道理开始挑衅别人,不管前期舆论如何,最后“真理”基本上不会站错队;

还有泼脏水,抱着“几句话我就要让你社死别想混了”的心态“strong”的,也不用怎么回怼。基本上摆事实就行,大家都会冲浪,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比较常见的……

所以,在强调言论自由的今天,每个人当然都可以表达。但前提还是要能够自洽吧。

冲突总是不可避免,我觉得要是大家势均力敌,正面冲突也没什么吧。就像竞技比赛一样,谁又会躲呢?

但没来由地硬杠,真的有点问题。

2.流量去哪儿了

流量的确是下降了,但互联网的放大功能也确实是越来越大了。

为什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成为热点呢?流量又去哪儿了呢?我是不知道的。现在以前不准备期待有更多流量了。

我是觉得,比起模糊匹配,精准匹配可能价值更高一点。

以前,流量比较多的时候,其实不是很关注外界的反馈。但现在流量少了后,我反而会更关注一些之前没关注到的信息了。

这种转变,还是挺微妙的。

不论是在心态上,还是在输出上,就是自己觉得还是和以前,有些不同的。

当然,流量还是挺重要的,但也挺玄学的,所以“紧跟热点”到现在也没过时。

如果可以,找到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的平衡点,或许可以让它们产生某种联系,这是很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0 阅读:5

遇见小媛

简介:不一样的城市,我将用文字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