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白崇禧为何选择为红军让路?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小松历史菌 2024-08-09 22:34:06

1934年,在李德等人的错误军事指挥下,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败,为保存有生力量,8.6万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在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遭遇国民党军队50万人的围追堵截。特别是在湘江战役时,中央红军打得非常惨烈,战后统计,兵员直接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人。

但是,纵观整个湘江战役的全局,有一个国民党将领却给红军让出了一条路,给了红军一次绝处逢生的机会。

在湘江战役的白热化阶段,桂系将领白崇禧,命令部队由南北封锁(全州至灌阳),改为东西封锁(兴安至恭城),这就导致湘江有个一百余里的缺口,而红军最终也就是从这个缺口突围。

有人说,白崇禧身为国民党将领,为何会选择给中央红军让路呢?难不成双方达成了默契?还是说白崇禧必须让出这条路呢?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说一下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国民党桂系军队的代表将领,李宗仁的心腹爱将,参加过北伐战争,指挥过台儿庄、武汉会战等抗日战役,因其谋略过人,又被称为“小诸葛”。

其实,相比较陈济棠和红军书面协议达成的主动让路,白崇禧的让路更多是迫不得已。

当时,在白崇禧的手里,只有桂军的两个军,共17个团,这就是他的所有军事资本和看家性命。

如果拿出重兵,去全州一线围堵红军。那么,白崇禧手里就没有多少兵力防守大本营 ,一旦国民党中央军乘虚而入,杀入广西,那白崇禧根本没有办法抵挡。

对于白崇禧来说,他很清楚桂系军队和红军,都是蒋氏要消灭的对象。红军在,桂系军队就在;红军不在,桂系军队最终也是难逃覆灭的厄运。

“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小诸葛白崇禧不可能不懂。所以,那就留着红军,以此来牵制蒋氏的中央军,桂系军队也有发展的机会,不会被中央军快速吞并。

所以,在湘江战役的前3天,白崇禧就已经把他的主力,全部调集在兴安至恭城沿线集结,表面上是为阻挡红军,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中央军进军广西,吞并桂系。

同时,红军长征并非是简单的逃亡,而是一次重大战略转移。如果真要阻挡红军的转移锋芒,势必会消耗掉自己的大量兵力,到头来就让蒋氏中央军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与其消耗自己的兵力,不如直接放过红军,减少无谓的牺牲,让他们继续西进。

同时,还可以避开中央军,让其远离桂系的统治区域,使得蒋氏假借追剿红军,实则吞并广西的政治愿望,彻底落空。

白崇禧内心也很清楚,不让出这条路,今天红军的下场,就是明天整个桂系军队的下场!

所以,白崇禧不仅是为了红军,更是为了保住自己,和整个桂系军队的命!

但是,湘江一战,中央红军还是损失了五万余人,也就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晚年时候,白崇禧对于当时让路给红军的事情,还是只字不提。所以,这段历史的具体真相到底是什么,还是不得而知!

3 阅读: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