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来自网络再编辑
国道G324,起点福州,终点昆明,又称“福昆线”或“G324线”,全长2712公里,横跨中国东南和西南两个区域,途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等五个省份。而在福建段,习惯上把它称为“福厦路”,也就是福州到厦门,因为这一段分布两个全福建最繁忙的路段,一个是入福州市区前的一小段,一个是厦门与泉州这一段。

虽说是国道,但在各地的道路建设是不一样的,一样的只有公路两边缓冲带的保留距离。有的时候,甚至同一个县级市里的不同路段都会有不同的道路景观规划。而今天要讲的这段位于号称泉州“南大门”水头镇,全长约9公里长,于2月份开工进行改造,改造的主要项目是白改黑、排水系统(明沟将改暗沟)、绿化、照明和管线等。

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公路两边的排水沟先行改造,主要是重新浇筑混凝土沟槽和沟盖,将原来的明沟改为暗沟。

从这个位置和高度看,这个沟盖除了把明沟改为暗沟外,还能起到护路基的作用,届时再往现有路面铺上沥青即可。而这条国道的改造主要是功能和景观提升,因为不远将来324国道将从另一条新线过,现有这条将变成一条市政道路。这将是国道324在水头镇的第三次国道变街道。

图源:来自网络再编辑
可以这样说,贯穿水头全境的324国道,见证了水头的发展。四十年来,324在水头的线路挪了三次,建了四次。每挪一次,都是水头镇区进一步城市化的体现,也是泉州镇域经济发展的写照。

这是国道最初经过水头镇区的的线路,于34年前改造成水头“厦盛路”,为其时水头最长最直的一条街。这条街从改造最初的清冷街道,慢慢发展成水头街道最靓的仔。水头的老镇区也是从这条街道开始展开,最高峰时,这条街道的店租要一万多(月租),而且还抢着要。这条街承载了多少水头人的成长记忆,还有无数外地人的青春岁月。只是,时至今日,厦盛路的繁华开始渐渐落幕,就连海都医院都要外迁了。在国道穿越水头镇区的这一段成为商业街后,国道从上面图片左边绿色线处调往红线处,也就是贯穿水头镇这条国道的“第二代”。

由于当年这一区域只散落几个村庄,属于水头镇区的郊区,没有商业,只有部分的工厂。而那时水头镇区已有往南发展的趋势,所以,在好些年里,调整的这一段一直没有繁华起来,都是以酒店、茶店等不一定需要很繁华地段的门店为主。一直到零几年至一几年水头发展黄金期时,人气开始向四周不可抑制的外溢,导致“第二代”国道也转变成为镇区商业街,国道不得不再次向外围迁移。也就是现在水头的“世纪大道”(非晋江那条世纪大道)。

水头世纪大道原名“荷北路”,后来在与国道另一段交叉路口不远的地方建了一个小区,也就是在水头口碑不错的“世纪新城”。然后这条曾经十几年“三无”(无路灯、无基础设施、无绿化等)的道路,在按城市快速路兼一级公路改造后,更名为“世纪大道”,本地人有时会说是“环城路”。而非这次的非正式改线,直接就从隔壁官桥镇的国道复线另开一个口接过来,然后接到原来国道G324镇区旁边的另一段,全长约为8公里。这一个条公路的改造,不但缓解了水头段国道的交通压力,还打通了水头西北部区域的“任督二脉”。令原来被称为“山里”的沿线村庄,出行更方便了,而且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真正把“要致富,先造路”这句话给具象化了。

这次的国道线路调整比第一次调整所带来的变化大,一下子把水头镇区框架拉大打开了,同时也让水头镇原来拖后腿的西北部区域,成了水头镇经济的新增长点,让这一区域融入水头镇之前一路高歌的跳跃式发展,并且填补了水头镇南北路网中的缺失。这是国道G324在水头镇因地方发展的第二次调整,也是国道324的“第三代”。

只是和停车场建设一样,怎修都赶不上需求。这一条路的两边虽然到现在还是以工业区和部分村庄为主,但这条路其中一段紧挨水头镇区,与水头镇奎峰北路依靠中间几条之路形成一个重要的出行小路网,并且开始向街市化发展。所以,这条国道第三代也开始不堪重负了。

而这时正好赶上国道324泉州段的改线,水头段国道顺势而为开始了第三次调整路线的脚步,在西北部崇山峻岭中另外规划了一条路线。而这条也就成了水头镇国道324的第三次调整和“第四代”,并从水头镇福鼎山钻隧道过去与厦门翔安的新国道路线衔接,同时也关联了从石井镇延伸过来的“科院北路”。

同样,这条新规划的路线也是高起点,也是带市政功能按一级公路建造。这条路的开通将产生和水头镇很国道第三代一样的作用,令水头镇西部区域的交通路网得到完善和改善,同时,带动这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届时,水头镇全域都在完善路网的覆盖之下,成功把水头镇全域完全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期待水头镇再次腾飞,为泉州乡下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成为泉州“南大门”一颗永不暗淡的明珠。

声明:部分图截自网络再编辑,如有侵犯到任何权益,告知速删!文及部分图片为原创,除头条系统转发功能转发外,拒绝搬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