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猪的要割掉猪尾巴?

衡州的六哥 2025-03-14 17:54:50

猪尾巴,也称皮打皮、节节香,是中华料理里一道乡土名菜,卤猪尾巴,猪尾巴炖黄豆等等是餐桌上一道常见的佳肴。但近年来,很多“农家乐”菜谱里见不到猪尾巴,即便有,也仅5厘米长的一个尾巴,而且价格也不菲,店家还抱怨赚不到钱,什么原因呢?

大家都知道!现代社会,其发达程度的一项显著标志就是:规模化养猪。社会越是发达,对食品卫生的管控越是严格,规模化养猪场的数量也就越多。

言归正传,为什么猪尾巴贵呢?这是因为,现代规模化养猪,在猪出生两三天的时候,猪尾巴就被割掉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养殖场一般在猪出生10天后断奶,以便喂养合成饲料加速其生长,但是,猪吮吸母乳的本性和欲望还在,于是,纷纷啃咬同伴身上最像母亲乳头的尾巴。

二,目前养殖场里,国外引进的猪种较多,加之近年来养殖野猪比较流行,而这些猪不太爱好和平,本来就极具侵略性,一旦打起架来,很容易攻击到对方脆弱的尾巴。

三,猪本来就是杂食动物,如同青藏高原上,饿极了的牦牛也会吃羊肉喝羊汤一样,猪一旦闻到血腥,会产生较大的攻击热情,试想一下,一个猪圈里只要有一条猪被同伴咬下尾巴,那么群猪就可能变成堪比狼群的“猪群”。

四,短尾巴更有利于粪便的清洁。

散养猪,虽不存在啃咬尾巴的问题,但那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更别提及引风投和IPO了喔……于是,二十几厘米的猪尾巴,硬生生变成了宰猪时平均5厘米的长度了,这也难怪为什么现在猪尾巴那么稀缺了。

0 阅读:4

衡州的六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