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发达国家“卡壳”了?
过去,发达国家代表着强大和富裕,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向往的榜样。然而,近些年来,这个“俱乐部”的大门似乎逐渐关闭,新成员的加入变得异常艰难。
有人调侃,若中国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发达国家名单恐怕得半数除名。也有人认为,发达与落后,是相对而言的,标准本身就具有灵活性。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新兴发达国家的诞生?中国崛起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发达国家”停滞不前不可否认,发达国家人民通常收入更高,生活也更好。这得益于高利润、高附加值产业的带动。
然而,这些产业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们的容量是有限的。
煤炭行业是很好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九十年代,因经济增速趋缓且煤矿过剩,一度呈现“挖一吨煤,亏五元钱”的困局。
即使在后来经济回暖的时期,煤炭行业的利润也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能源局分配保供指标,限制产量,以防止供过于求导致行业整体亏损。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石油行业。沙特的石油资源曾经使其富甲一方,但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出现,对国际油价造成了巨大冲击。
如今,即使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油价有所回升,但沙特等中东产油国依然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信息来源:《「环时深度」俄乌冲突,中东产油国成“新变量”》,环球网。
值得一提的是,高科技产业依靠技术垄断获取高额利润,而金融产业则通过支持或“掠夺”实体产业来分一杯羹。
但现在,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发展很快,这些行业竞争也越来越厉害了。这无疑加剧了全球高利润产业的竞争,使得“蛋糕”的分配更加复杂。
中国经济的崛起,不仅体现在自身的高速发展,更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
以牛肉为例,近二十载,全球牛肉的产量近乎恒定,甚而呈现出下降之势。而中国,无论是生产端还是进口端,都大幅增加了牛肉的消耗量。
猪肉、水产品、汽车、手机等领域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而且,中国的增长,不仅填补了全球其他地区的下降,甚至成为了全球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很显然,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可以高枕无忧。中国在高利润、高附加值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一些传统发达国家,例如韩国,造成了明显的压力。
信息来源:《专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2024年商品消费将持续回升 数字、健康等消费成为新增长引擎》,每日经济新闻,2024年1月2日。
而韩国的主要盈利产业,如汽车、光伏板、显示屏、造船等,正受到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
当然,网友们对“发达国家”的定义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发达国家:定义含糊不清?有人认为,发达国家需要承担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也有人指出,资源型国家,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高收入,也不一定能算作发达国家。
传统的衡量标准,例如人均GDP、工业化水平、科技发展程度等,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
即使按照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标准,中国或许已经可以算作发达国家,但这只是一个数据层面的判断。
当然,中国自身并没有急于给自己贴上“发达国家”的标签,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目标,例如“星辰大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种脚踏实地的做法,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堆砌,更关乎国民的福祉、社会的进步和对世界的贡献。
盲目追求“发达国家”的头衔,而忽视了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长远目标,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
以越南、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为例,它们目前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2008年时的中国。然而,在城市化、基础建设等方面,与当时的中国相比,这些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可否认,我们对其他国家发展水平的感知,往往存在滞后性,需要一些标志性事件,例如奥运会等,才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其发展成就。
波兰、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一些欧洲国家,虽然经济体量不算大,但在某些方面已经和发达国家看齐了。这说明,“发达国家”的标准并非一刀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无论如何,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才能给投资者吃下“定心丸”,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
合作与竞争,挑战与机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稳定的政治环境。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如何在新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更要逐步摆脱对资源出口的依赖,大力发展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构建更加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发展道路证明,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是实现经济腾飞的有效途径。
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发展道路也要不一样,得量体裁衣,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最终实现繁荣富强。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给世界带来了不少机会,也带来了一些难题。各国都得积极求变,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而全球经济的未来,成败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