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人笔下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原因在于她是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武则天称帝时,由于善于用人,获得许多大臣好感,他们对她钦佩感激
而崔融,更是以死相报,因给逝去的女皇写“哀册文”心力交瘁。
那么崔融为何会如此忠于武则天呢?
据两《唐书》记载,武则天圣历年间曾到河南嵩山一游,见到一块名为《启母庙碑》的石碑,十分欣赏碑文的书法和文字,因此对这位名叫崔融的作者加以重用。
崔融何等人也?两《唐书》只记载他是“齐州全节人”。
其实,他是魏晋南北朝时豪门大姓清河崔氏的后代,而号称“南祖房”的齐州全节一支,一直是政治豪门和文化世家。
崔融的《启母庙碑》究竟什么地方打动了女皇呢?
这是一篇纪念并歌颂伟大圣母的韵体长文,全文二千五百字左右,内容丰富,文采优美动人,尤其对三皇五帝极为颂扬,还列举了上古时代若干女性神人的事迹。
其中最感动世人的是他对人间伟大母性的赞颂:“气为母则群物以萌,月为母则容光必照。坤为母则上下交泰,后为母则邦家有成。”
这篇歌颂母性伟大的文章感动了武则天,她立即命人把作者崔融请到嵩岳启母庙前见面,并下诏令他撰写出这次朝觐并封禅嵩山的纪念碑文。
此后,崔融即为武则天重用,一直进官爵至凤阁舍人。
古代史家和诗界文人对崔融的评价一直很高,如张说就用“良金美玉”来比喻形容崔融的诗文和才情。
崔融一生创作有大量诗文,还有若干为别人代笔的文书。崔融的创作体裁多样,文采美丽多情。
崔融在我国诗歌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即他对律诗体裁的形成,和“初唐四杰”以及“沈宋”有同样的推动之功。
专家们都认为武则天时代的宫廷文人领袖沈俭期和宋之问为五七言律诗的创始人,其实与他们齐名的崔融在五七言律诗的创建中也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崔融可以说是唐朝边塞诗派的先驱之一。边塞诗人群体出现在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有李颀、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他们主要生活在武则天晚期和唐玄宗开元年间。
荒凉的边塞情调和边塞人的落寞心情,是边塞诗的基本特色。崔融的诗具有极高水平,写景抒情都可称为大家。
总之,从他留下的诗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崔融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3),活了五十四岁。他家庭环境十分优越,本人又勤读苦学,青少年时学识文笔已经很出色,在二十岁前后就科举中第。
然而一直到他的《启母庙碑》为武则天所欣赏、从而得到提拔,前后已经历近二十年之久。崔融才华虽好,但在宫中长期不受重用,即使作为太子侍读,也无权无势。
这二十年对崔融而言是坎坷厄运之年,不仅不得志,而且身边残酷的皇位争夺也引起了朝臣内部争权夺利、派别对立、暴吏酷吏滥杀无辜,周兴、来俊臣、傅游艺等杀害了几千忠正朝臣和耿直士大夫,使朝廷无人敢言。
身处宫廷内部充任御前文秘之职的崔融,在心情上肯定也受到强烈影响。
在崔融近二十年不得志的生活中。
从武则天这样爱才的性格,可以看出后来崔融由写《启母庙碑》而为女皇深加欣赏,也是历史之必然。
武则天的“铁杆忠臣”崔融在世的最后十年,正是武则天执政的最后十年。这十年间,几乎每年都发生重大政治事件,和与崔融密切相关的大事。
第一年为武920天亲封神岳嵩山的朝廷特大庆典,崔融撰写的《启母庙碑》被女皇看中,从此成为了女皇亲近的重臣。
第二年国家大事有两件,一为东北边疆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武则天派一系列大将率数十万兵征讨,武攸宜、王孝杰等皆率军在边境决战,一些著名文人也被派往北部边疆参谋。
崔融也于此时被派往边境,并在此和陈子昂等名人相遇,互相有诗歌相赠。这使崔融大开眼界,结识了更多诗友。
第二件是张易之、张昌宗于此年年初被太平公主引入宫中,很快成为女皇武则天的男宠,后来又成为宫中文苑带头人,李峤、苏味道、崔融都成为二张的部下。
此事对长期欣慕女皇的崔融有强烈影响。久视元年,涉及朝政的有两件大事。
一为年初正月,武则天组织了一次君臣吟诗大会,即著名的石淙诗会,几乎汇集了当时的在朝重臣和著名文杰,如狄仁杰、崔融、苏味道、李峤、姚崇、沈俭期等,武则天母子和亲人宠臣都在诗会上有和会诗吟。
长安二年,武则天因病疗养,崔融的好友、著名诗人陈子昂于当年被地方官吏拘捕,因冤案惨死狱中。
这对崔融是很大的打击。
早自正月,即由张柬之等拥立太子显发动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武则天的亲信宠臣,并残酷处死武则天的亲近女秘上官婉儿。
武则天被迫传位李显,唐朝复辟。
武则天虽仍被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但重病的她,由正殿迁居上阳宫“养病”,至十一月,终于在孤寂中病死,终年八十三岁,这最后十年里,崔融深受武则天重用。
在武则天封禅嵩山大典之时,命他为这次仪式写出贺文,然后立马给崔融加官进爵。
此后,崔融官运亨通,几乎一两年就升官一次,最终迁凤阁舍人。
这是有实际权力、可以参议和草拟国家命令文件的官吏。
所以,《新唐书·崔融传》载,当时“朝廷大笔,多手敕委之”,可见女皇多么器重他。
这十年对于崔融来说,还有一件重要任务,即他曾参加了武则天专组的一群御前文人队伍,为她提供一些特殊文化服务。
从罗元贞先生《武则天集》附录三《武则天历史简表》看,早在高宗还在世时的上元二年(武则天五十三岁),她就在宫中“创建北门学士’文化组织,罗先生号为“智囊团”,“令学士参决春天奏疏,编撰《列女传》、《乐书》、《百条新戒》等”。
后来,这个组织日益扩大、更新,李峤、苏味道、崔融等诸文士逐渐参与进去。
而对崔融本人来讲,这自然是对他政治和学问上的一次大挫折,应对张昌宗这位女皇宠信存有较大不满。
但从他自己的身份、地位、处境着想,也是无奈之事。
他只有投靠这位有权有势的女皇男宠,才有可能发挥自己文学、政治上的长处。
崔融为了讨好二张,甚至还专写了一首美化张昌宗为神话人物王子乔的化身的诗。
这首诗崔融共写了二十句整一百字,引用了古代神话人物浮丘伯、丁令威、王子乔等的生动故事,同时赞美了张昌宗的容貌舞姿。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不得己的顺从和随遇而安,不能以此评判和断定这些文人没有气节。
但是,历史的惩罚是无情的。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五大臣发动政变,过去曾和二张亲密接触过的朝臣遭到严惩。
凡武则天晚年重用和欣赏的朝廷重臣,尤其是最有才的那些文官,特别是“文章四友”与沈、宋之辈,是清洗的首列。
崔融、杜审言、李峤等自然首当其冲。但在当时的官员中,有许多人对己被逼下台的武则天还是深有感情的,他们对这突然的改变心有不满。
大部分参与五臣政变的人,实际是对二张和武三思等人的腐败不满,并不是针对己八十三岁的女皇。
正月,武则天由正殿迁居上阳宫养病,十一月病逝于上阳宫之仙居殿。武则天死后,有不少朝臣给她写了挽歌表示怀念。
但要说对女皇最为尊敬而且忠贞不二、直到为之“用思精苦”重病而亡来写哀册、实录、悼念诗文的,只有崔融—人。
谈到崔融对武则天的崇敬和爱戴,还要追述到他的青壮年时代。
垂拱四年(688),群臣第一次聚众请愿武则天母后正式称帝,当时崔融写了一篇《代宰相上尊号表》,表中倾情地表达了对未来女皇的尊崇。
文中代表宰相、群臣、百姓请武则天“上尊号日圣母神皇”,崔融还特别弘扬了历史上中国女性之光辉,有“女娲神化,仍参泰古之皇;太姒徽音,独擅隆周之母”等语。
这些都可明显看出崔融对这位圣母神皇的崇敬之心。
到四十多岁受到重用之后,崔融更对武则天有知心之感,崇敬之外还感到亲切。
崔融还经常参加武则天召集的一些御前诗会。
崔融被武则天因爱才而重用,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使崔融能对武则天忠诚一生、至死不二心理形成的必然精神因素。
正由于如此深刻的心理原因,因为崔融对武则天的绝对爱戴,才导致他因撰写《武后哀册》和武则天生平的“实录”重病而死的历史悲剧,这也是我国文化史上稀见的沉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