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九月,在日本全面投降之后,因为苏联消灭日本数十万关东军缔造出了大量的政治空白,中国的东三省一时之间成为了苏联代为管理的重要地区,而在此前,苏联,美国以及英国三国的多次协定中,三个国家都基本认可让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接收东北。
苏联美国以及英国三个国家这种做法是罔顾中国主权的,尤其是雅尔塔协定,这是一个没有中国人参与讨论,却决定了中国未来命运的荒谬协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第一时间就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有着大量的机会接收日本侵略者遗留下来的大量武器装备,而且蒋介石还下令八路军以及新四军不允许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中国共产党武装一时之间竟然遭受到如此待遇。
毛主席等人也因此看出,蒋介石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所谓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恢复中国的元气,这绝对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因此,在延安的党中央第一时间就把目光放到了中国政治以及军事力量基本空白的东北地区,因为在国民党军放弃了大量的华北根据地之后,我党我军利用游击以及敌后根据地的优势,在华北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根据地,所以当时能够最快前往东北的部队,不是国民党军,是华北的八路军以及在华东的新四军。

基于这个原因,我党在1945年的九月以及10月,在东北获得了巨大的成果,当时的东北基本上被苏联全面接管,而日本的投降军队以及一些行政人员全部被苏联人安排在了通化以及临江一带。
而最早进入东北的曾克林部队,他们在东北发现了大量的日军残留的弹药库还有兵源,曾克林后来回到延安中央对党中央进行了一系列东北情况的汇报,因为曾克林所描述的情况十分之乐观,党中央当即决定动员各根据地包括党中央的军政力量前往东北进行建设。
与此同时,因为毛主席前往重庆参加国共谈判,他的职务暂时由刘少奇负责,在刘少奇的主持下,中共中央东北局正式建立。

在1945年的9月14日晚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延安这块土地上,此时此刻决定成立东北局,经过党中央的考虑,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
因为当时有苏联人从东北搭乘飞机来到延安,他们现在要返回东北,东北局的立即组建,就是为了保证他们在组建完成之后,能够⻢上获得交通上的便利,跟随苏军⻜机去沈阳 。
在彭真的带领下,他们不久之后到达沈阳,并且第一时间来到了张作霖曾经的大帅府,将这里选为东北局的办公地点,在第一时间,彭真就召开了东北局的会议。

刚刚来到东北的时候,所有从延安出发的同志们都是兴高采烈的,只不过东北局的几位领导脸上挂着笑容的同时,似乎又有一些可以清晰看见的伤痕,这些伤痕,其实就是他们在来东北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造成的。
苏军从延安出发,按照原本计划,苏军的飞机要在山海关机场降落进行一次加油,这才能顺利地飞到东北沈阳,只不过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驾驶经验丰富的苏联飞行员,竟然在降落的时候发生了事故。
由于飞行员操作失误,⻜机在跑道中段落地 ,一 下子冲出跑道 ,一头扎在稻田里。

机头插进泥土里 ,机尾高高翘起来,当时的情况在外人看来是非常危险的,甚至都有人认为,这一飞机的人都遭遇了不测,但是飞机内部的情况,却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彭真的头被狠狠撞了一下,但并没有什么大碍。
而叶季壮被翻滚的油桶压在下面,伍修权和报务,译电员都受了轻伤。
只有陈云最幸运,被⻜机的惯性推到驾驶室里,一点没有受伤。

这一次的小磨难更加奠定了东北局领导们的信心,正如我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小磨小难屡见不鲜,但杀不死他们的只会让他们更强大,所以在东北局开会的时候,大家的情绪都非常乐观。
会议结束之后,东北局书记彭真以及委员伍修权第一时间拜访了苏联军队在沈阳的最高负责人,这个负责人是一个少将,鉴于大家都是共产党员,所以苏联军队的负责人对于我党的态度非常良好,并且大方的表示,这附近有一个存放有十万枪支弹药的军火库,苏联方面可以转交给八路军负责看管,言外之意就是可以给予我军武装。
这个消息可以说是非常的好,也仿佛预示着在东北这一块地方,两个国家的共产党基于同一理念之下,未来一定会有着更好的关系拓展。
只不过,这种良好的关系,随着苏联的动摇,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竟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当时间到了1945年11月的时候,苏联方面的态度开始摇摆,在一开始,他们承认了我党进入东北,并且对东北进行解放的一系列工作,可是随着杜聿明指挥着13军以及52军跨过山海关挺进东北之后,加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以跟苏联之间的国际约定为理由,要求苏联驱逐在东北地区的我党势力以及军队。
让国民党全面接管东北,这是苏联与美国以及英国此前协商好的,苏联此时便暴露出了懦弱的一面,他不敢在明面上与英国和美国发生冲突,因为苏联始终认为,他们未来的核心发展方向以及核心利益,依然是在欧洲,所以在1945年的11月,苏联在沈阳方面的卫戍司令一改此前的常态,对我党态度十分恶劣。
除此之外,也渐渐开始暗示我党离开沈阳,可是此时的我党已经有大量的部队进入了东北,这些进入东北的部队基本上都没有带后勤装备。

此前各地方中央分局根据曾克林反馈回延安的东北情报在各地区进行动员,这些部队都以为东北有着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资,除了黄克诚以及少数部队还带着原本在抗日根据地的装备来到东北以外,绝大多数部队来到了东北之后,可以说是两手空空。
如果此时东北局被驱逐出沈阳,那么一大批进入东北的干部以及军队即将面临失去组织,失去统筹的危机,所以彭真等人据理力争。
而苏联方面态度转变的具体时间,是在十一月的中下旬。
在11月初的时候,驻沈阳的司令对东北局领导人说:
“苏军要在11月20日撤军,让我党接管沈阳。还具体地说要东北局在沈阳出版报纸”。

出报纸,就意味着我党会在舆论上掌握主动力量,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以民为本的人民政党,只要能够获得宣传的渠道,解放东北的速度将会快速增长,这也是苏联方面给我党释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但是,此前的承诺有多么响亮,后来的食言就显得十分之荒谬。
可是时间到了11月15号的时候,苏联方面多次给东北局发出警告,让东北局立即离开沈阳,沈阳接下来将由国民党接管,苏联在沈阳的负责人之前所说的承诺,也意味着不可能再兑现。
也同样是在11月15号这一天,东北局在沈阳召开东北人民代表会议的时候,遭遇到了非常严峻的情况,苏联方面的军队强行冲入东北局的会场,并且叫停了林枫正在主持的会议现场,他们要求东北局立即离开沈阳,如果现在不停下会议,那么他们就帮助东北局停下会议,野蛮姿态展露无疑。

只不过林枫灵机一动,提醒苏联军人:
“如果你们非要这么做的话,就会有干涉他国内政的嫌疑”。
当时的国际,对于明面上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在林枫说了这番话之后,苏联军队也没有硬来,但是要求我党立即离开沈阳的态度依旧是非常坚定。
在第二天,彭真与伍修权一同前往苏联在沈阳的卫戍区司令部与苏联的军方进行交涉,伍修权将军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对于苏联人他是非常了解的,他也希望基于他在苏联留过学的经历,能让苏联的军方好好沟通这件事情。

只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在沈阳的少将卫戍司令态度却非常恶劣,他一改苏联在沈阳方面最高负责人的良好态度,十分强硬,并且威胁东北局立即要撤出沈阳,他的态度,让伍修权十分不满,伍修权将军后来回忆,那一天他与彭真在跟苏联的少将卫戍司令交涉的过程中:
“同我们打交道的是苏军驻沈阳少将卫成司令。这个人很粗暴,不会办外交,自以为是个将军就很了不起,说上面指示要我们退出沈阳。彭真同志和我反复向他说明我军的愿望,讲不应撤出的理由, 他却搬出他们上级的指示,说必须这样做,不能讲价钱”。
苏联方面的前后态度变化,以及这个人的恶劣态度,让伍修权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

而在这一次交涉之中,让彭真和伍修权最难以接受的事情,就是苏联方面竟然提出了军事威胁,多年以来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老大哥的苏联人,竟然在这种关键场合,叫嚣用坦克驱逐东北局,虽然他们不可能真的这么做,但这种态度,无疑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最后他竟说,你们不走,就用坦克把你们赶走!彭真同志⻢上抓住他这句话,说从来还没有共产党的军队用坦克去赶另一个共产党的军队 , 同他吵了一架 ”。
也是随着彭真的这一番话,才让苏联在沈阳的军方嚣张的态度有所收敛,但这一次会谈,双方都是不欢而散。
所以,当年我党我军进入东北之后,其实并没有获得苏联方面的大力援助,反而是在各种国际压力下发展艰难,东北地区的我党我军也因此经历了从一开始抢占先机进入东北城市,后来又无奈离开城市,进入各农村地区进行根据地发展以及包围城市的策略。
也正是在我党独特的解放策略的运作中,一次次的击败了国民党自以为强大的军队,然后在1948年的年末,以辽沈战役彻底击败国民党在东北的所有部队,最终成功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及人民的力量解放东北。
东北的解放历史,可以说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最为励志的写照。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