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城厢的消失

小开说上海 2024-08-01 09:58:47

导读

曾几何时,上海老城厢是上海文化的标志,上海人的家园。现在,随着时间流逝,上海老城厢正在离我们远去。

闹猛不得了

老早底,上海老城厢闹忙不得了,路上的人昂行昂是,商店是交交关。

讲起老城厢,南市区最有代表性。

上海最早的居民聚居地,上海文化真正的根源之一。

老早南市区,老西门、小东门、文庙、新开河,都是上海氛围浓烈,正宗的老城厢。

南市中华路金坛路

以前杨浦也闹忙不得了,特别是八埭头,号称杨浦的南京路。

老早有句闲话,东有八埭头,西有长寿路。表示杨浦、普陀,一东一西的两个繁华路段。

我问过很多虹口、杨浦一带的老同志。

一致认为,八埭头比虹口提篮桥还要闹忙。

杨浦八埭头海鲜一条街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热闹的老城区,虽然比不上八埭头、老西门,但也是人声鼎沸,商业繁荣。

虹口的提篮桥,80、90年代热闹的不得了,到处是小吃美食,路边都是奇人异事。有人掏出一样东西,就说是明朝的,引起众人驻足观看。

虹口提篮桥的大名电影院

升级改造

进入21世纪后,上海发展进入快车道。

原先的老城厢,不同程度的进行改造。

有的全部升级,一点痕迹都不留。

有的循序渐进,留下了主要建筑和格局。

而老城厢的居民,则全部迁出,前往曹路、周浦、顾村、彩虹湾、嘉定西、松江南、佘山北、奉贤金汇等地。

居民迁出后,老城厢布局成为关键,如果不及时跟进,则可能造成真空,一到晚上犹如进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博物馆化

当然,上海不能没有老城厢,也不能没有弄堂。

于是,很多地方开始重新打造老城厢,“修旧如旧”、“精致路线”。

与其说是老城厢,不如说一个博物馆,让大家领略几十年前的风土人情。

张园就是个例子,一个是规模庞大,二是张园确实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于是,以张园代表老城厢,不可避免的博物馆化。

还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思南公馆。

有很多游客到上海,都要去思南公馆打卡拍照。

而思南公馆的大量建筑要么商业化、要么高端化。

里面有好几幢建筑,都拦着不让进,属于什么私房菜。

不过,这些博物馆确实很有文化气息,每当有重要活动,电视采访的时候,都是张园、思南公馆打头阵。其文化地标的地位,可见一斑。

此外,虹口的霍山路、舟山路一带,有浓厚老式里弄氛围,配合犹太难民纪念馆、提篮桥监狱,未来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博物馆区域。

新式里弄

相比于沉重的博物馆,更多的地区尝试建立新式里弄。

例如虹口、杨浦,都在老城区建立了高度商业化里弄。

这些新式里弄,已经没有居住的属性,(本人公众号:唐山路小开)更多的是一种类似“奥特莱斯”的商业模式。

黄浦、卢湾、徐汇也是大张旗鼓的新式里弄。

特别是黄浦的几个新式里弄,配合步行街、张园,打造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海派文化商业街。

不过,在一阵热闹后,新式里弄遭遇到各种问题。

田子坊,是卢湾以前热闹地段,一度成为新式里弄的标杆。

然而,过度商业化、高端化,让这里成为“斩冲头”代名词。

这几年,田子坊生意一落千丈,很多店铺关门倒闭。

很多旅行团,也把田子坊从打卡地,降格为可有可无的路线。

如今,田子坊趋于平静,寥寥无几的游客、无所事事的店员、空荡荡的里弄,仿佛过去繁华,都不曾发生过。

再会,老城厢

当老城厢进入21世纪20年代,似乎只有两条路。

要么博物馆化,被高高的供起来,让人来回忆一下。

要么老瓶装新醋,成为一个商业街。

但这些商业街,脱离了原先的氛围和居民,更像是一个披着老城厢外衣的新商城,没有老城厢的内核,所谓洋不洋腔不腔。

上海老城厢,离我们越来越远。

也许以后的上海小孩,只能在博物馆、新式里弄,见证老上海的文化了。

0 阅读:8

小开说上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