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给老人过寿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传统,当家里的老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家族里的子孙后代就会给老人做寿,隆重的为老人举办一场寿宴。
寿宴也就是给老人做的生日宴席,在这一天里,亲朋好友、以及家族里的人几乎都会到场,来为老人祝寿,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为老人祝寿的传统,风俗因地而异,但都会大宴宾客,称为寿宴。
所谓传统,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既然是从古传承下来的,就有着许多的习俗规矩。尤其是在为老人做寿时这么重要的事情,其中流传下来的习俗,就更为重要了。
给老人做寿也是有着许多讲究的,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三条习俗,民间亦有“寿有三不过”的说法。
下面就来看看,究竟是哪三种寿不能做的吧!
一、做九不做十,男做九、女做十!“做生日”和“做寿”看上去意义相同,但若细分又有不同,“做生日”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怜,“做寿”则是晚辈对长辈行孝道。
自古以来,为长辈“做寿”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做九不做十”,“男做九女做十”,的说法。
意思就是,男人过六十大寿,要在五十九岁时举行,做七十大寿,要在六十九岁时举行,女人则是在岁数整十时举行。
为什么有“做九不做十”的说法呢?
因为十全则满,满则招 损”,“做九不做十”是为了防止过于圆满而带来损失。正所谓“物极必反”,事态发展到了极端,就会向相反方向反转。
而女不做九,是因为“九”和“鸠”谐音,“鸠”是凶悍之鸟,寓意很不吉祥,俗话说女人就像是小鸟一样依人,因此女不做九。
二、未满六十,不得做寿!根据现代情况来看,很多年过六十的人,身体都还很健康,完全没有做寿的必要,就算是要给老人做寿,六十岁也是起点。
古人对于做寿,不同的岁数,都有不同的叫法。
如60为“花甲寿”、70为“古稀寿”、77为“喜寿”、80为“伞寿”、88为“米寿”、90为“卒寿”、99为“白寿”、108则为“茶寿”。
这些称呼来历不同,但却是从六十岁起步,很少有人会在五十岁时做寿。
前文中说了,给老人做寿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做九不做十”。既然是“做九不做十”,那么五十岁做寿就要在四十九岁时举行。
四十九岁做寿,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四”与“死”谐音,与“尸”近音,这时做寿有“折寿”的寓意,况且民间也有这样一句俗语:“生日年年有,寿诞六十首”,意思是说人只有到了“耳顺之年”即60岁才有资格做寿。
说这些与迷信无关,凡事图个吉利、心安,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了。
所谓心安则福至,这是一种自然性的心理疗法,对老人能否长寿,也是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三、父母在,不做寿!一般人到了“做寿”的年纪,父母大多都已经不在了,但也有很多极为长寿之人,自己的孩子都到了做寿的年纪,身体仍然安康无恙,这些人大都是在八十岁往上。
中国人以“孝”为先,如果自己的父母还健在的话,自己做寿就是很不孝的行为,因此不会有人在父母健在的时候,举行寿诞。
古人云“尊亲在不敢言老”,这体现了对老人的一种尊敬和孝心。
因此,做寿的人,如果父母还健在的话,是不能做寿的,哪怕年龄到了也不能做寿,故民间也有这样的说法:“上有老人不做寿。”
以上这些传统礼仪习俗,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按照古代礼制规定,幼儿,青年,中年人都是不能过寿的人,《周礼》记载: “ 六十为下寿, 八十为中寿,一百岁则为上寿”。
从古至今人们都对“寿诞礼”比较重视,这是华夏儿女孝道的体现,常言道不孝之人不可交,如果一个人连孝道都做不到,估计也没人敢与他正常相处,往后的日子诸事不顺也是必然的。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国人喜欢玩文字游戏,尤其是古代
我们那里做寿酒都是男上女满是一个道理[点赞]
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我认为没有科学依据,在我看来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愿天下良善勤劳父母都能健康长寿!
我们这里是按人的虚岁去做的,男做齐头女做一,意思是说:男做虚岁60岁,女做61岁的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