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普洱茶制假近300年黑料

慕慕茶 2024-03-09 07:47:20

近半个世纪来,普洱茶经历了飞速发展、运作崩盘、电商崛起、炒作古树、金融属性、市场低迷、直播火爆等传奇经历,全国普洱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很多人也开始有了识别伪劣茶的能力,消费也越来越理性。

雍正7年,普洱茶正式变成贡茶,深受京城达官贵人喜爱,这来自云南大山里的茶叶,迅速身价上涨,可当普洱茶火爆起来之后,假冒也就伴随而生,这么多年,这个行业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狗尾续貂,假冒伪劣样样精彩。今天来聊聊百年以前,普洱茶不为人知的制假秘密。

—1—

清代、民国时期

(1)最早开始做假普洱茶的记载,以次充好。

乾隆时期,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味涩,亦作团,冒普茗名,以愚外贩,因其地相似也,而味自劣。”也在乾隆年间,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做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省交界处土人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清香独绝也。”

从这两个记载可以看出,当时普洱团茶的口碑是相当不错的,味细腻,清香独绝。因此,假冒者就利用边境或川滇交界处的茶来仿冒。这些仿冒者还是比较温柔的,所用的木邦茶仍然是大叶种,只是产地在今德宏州、缅甸一带:而川滇交界处,则以出产“剪刀粗茶”而著名,在清初的时候,这种茶连进行茶马交易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本地交易土货。然而它仍然是茶,且对人体无害,这叫以次充好。

剪刀粗茶

(2)制假背景。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天下大乱,人心不古,中国各地的茶商开始用一系列手段制造各种假冒、伪劣茶品。

茶叶在宋代之后,就已经取代了瓷器和丝绸,成了对外贸易的第一出口和创收产品。在明朝时,世界上50%的白银都被中国通过贸易给赚了过来。到了清代,中国也是世界上GDP总值最大的国家。我们仅仅拿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数据就一目了然了。

①1664年,英国首次从中国进口茶叶为100磅(一磅=0.453千克,100磅,约有不到100斤茶叶);

②1678年,进口增长到4713磅;

③1684年,进口高达38390磅;

④1750年,进口470万磅(另外走私300-750万吨,因当时的茶税很重);

⑤1799年,进口2300万磅(这一年乾隆帝驾崩);

⑥1879年,进口1.36亿磅(鸦片战争后清朝开放了对外贸易);

从上述可以看出,清朝出口茶叶是逐年递增的,放眼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和清朝的茶市场和茶品牌相抗衡。为了利益,清朝就玩起来了令人不齿的手段。有的茶商,往茶叶里铁、加水,以图增加重量;在黑茶中掺杂各种树叶,有时完全用树叶冒充茶叶;为绿茶染色,改善看相;用陈茶冒充新茶;用石蜡为茶叶抛光;甚至在茶叶中加入滑石粉、洋靛、白蜡、石膏、铅白、酪黄、砂绿等,制成看相甚佳,但饮后却令人生病的“阴光茶”;如此种种,使得中国的出口茶信誉不断下降,有些国家则专门设立检验机构,禁止中国的染色茶进口,这对中国的绿茶出口打击极大。

正因为只看到巨大的需求,丰厚的回报,清朝把千年的茶叶基业毁了,印度、美国迎头赶上,直到今天中国茶叶出口,依然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如果大清严把质量关,一边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一边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现代化制茶设备,那英国是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中国的。一代霸主,自废武功,千年基业,毁于一旦。

(3)普洱茶和中国其他茶品一样,假冒成风。

说回普洱茶。处在云南边地的六大茶山的少数茶庄也追随绿茶、乌龙茶、黑茶的作假风潮,加入其中,他们仿冒别人的商标,用树叶冒充茶叶,缺斤短两,用拼配茶冒充一口料茶品……以致当时的茶庄必须在内飞、大票上作说明,以示出身清白。

从上图的内飞、大票的局部集合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茶庄第一是防假冒字号;第二是要证明原料是正山春蕊、嫩尖,而不是劣质茶叶甚至树叶。

1910年,雷永丰茶庄创办人雷逢春认为,他所创建的雷永丰、雷朗号、春华祥等茶号,“制作粗细茶叶,贩运来滇,行销于川、黔、楚、京、汉各埠,类皆拣选正山地道细嫩茶叶,制造精良,货真价实,远近客商信用已久。近有狡猾奸徒,往往以低伪假茶,或径直用雷永丰名目,假冒充销,或则以依稀仿佛,音型相似之某永丰,希图影射,实于商号之信用及营业均属有所妨害。切查此项假茶,其揉造时所用之原料,并非真正茶叶,不识系用何种树叶制造而成”。

1920年,在雷永丰要求打假的十二年后,制假情况仍然严重。

石屏同庆号茶庄为防假冒,在它的大票上印上:近来假茶渐增,仿造愈众,以致鱼目混珠,真伪莫辨,且有无耻之徒假冒小号招牌,希图射利。是以本主人有鉴于此,特设法维持,力革奸徒作弊,故自庚申年八月改换双狮旗图为记,贵客赐顾,务请格外留心”。

同庆号及时更换内票,只要是为了让更多人辨识出假货,说明当时普洱茶价格不会低,特别是这些品牌茶叶,有可能比杂牌小茶庄的圆茶价格高很多,正如现在的普洱茶市场,到处是名山古树,低收高出,如出一辙。

制假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我在《一场官司引出“制假”百年的普洱茶》一文中提到,倚邦、易武茶商,用改造茶冒充阳春嫩尖之类的茶叶,导致销路的下降,进而使后治后、永庆昌、德昌、宋绳、宋成、恒盛等众多茶庄倒闭。

这种状况到民国时期愈演愈烈。据考证,边境之外的越南,在法国人统治之下,受世界性的对中国劣质茶抵制的影响,对假冒、掺杂的普洱茶控制尤其严格。在20世纪30年代,甚至禁止华茶入口销售,运到越南的茶叶必须全部运回,甚至连倒在江河内都不允许。这对普洱茶的生产、出口、销售都是致命的打击。

倚邦末代土司的儿子曹仲益先生也曾回忆:“茶叶的衰退,源于茶商抢购当中,制造了部分假茶,致使对方不买。所以历史的名茶倒了牌子,造成制茶停业,从此以后,茶号倒闭,使倚邦的茶业遭受到了严重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1930年末至1940年初,也是假茶盛行的年代,由于战争与出口统制政策,茶叶销售地对茶叶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一些惟利是图的商人就利用印度大吉岭茶、越南茶仿冒云南商标,制造侨销圆茶和藏销紧茶。

1917年,茶帮、茶行、茶铺、茶号代表齐集昆明,向云南省都督唐继尧,云南全省商务总会会长祁奎,副会长王连升上书,称:......内有奸猾之徒,竟不免贪图厚利,揉造假冒普洱圆茶沽销,损人利己,以至世间假茶越来越多,......普茶名誉因之日益败坏。......不得假冒普茶名誉揉造,以清界限。至于假茶,则一律不得收买。”之后多家茶号为了打假,也纷纷效仿同庆号,推出自己的内飞和大票,这也就是后来普洱内飞的由来。

—2—

新中国成立后

(4)噩梦般的老茶。

提起老茶,是每一个老茶客们心中无法抹去阴霾。老茶制假其实是近30年才有的新鲜事物,主要目的是制造出号级茶、印级茶和上世纪国营七子饼茶,号级茶、印级茶因为历史原因中间有短暂的断代,本身数量就很稀少,一般人也消费不起,但是云南七子饼茶一直都是制假者的最爱。上世纪,从70年代开始,三大国营茶厂都在使用中茶牌商标做产品,中茶牌商标也是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商标之一,也是普洱茶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大家熟知的,7532青饼、7542青饼、7572熟饼、7452熟饼,80年代为香港南天公司8582青饼和8592熟饼,因为产品没有生茶日期、没有唛号,让老茶客都很难分辨,江湖上就出来一些识别口诀、江湖术语,来识别老茶,也让制假者有了可乘之机。

目前市面上的3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大多来自香港地区,88青饼、红印园茶、8582、8592等经典茶品,身价早已超万倍,陈年普洱茶(号级、印级)大多出自百年字号的香港老酒楼、头牌茶商的仓库,一般都会提前预备茶叶放在仓库,按食材的保存方法保存,即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来存放,才发现原本青涩的普洱生饼在香港的气候环境下,转化出迷人的滋味。

老普洱茶被茶界称为“能喝的古董”,2002年、2009年时茶叶收藏市场曾兴起普洱老茶“复古风”,但随后变得沉寂。终其原因就是假货太多,真假难辨。新茶入仓、故意做旧、仿冒包装、伪造产品、编录故事、专家背书等等,这两年,能达到30年以上的纯正老茶,只在少数资深的玩家之间流通,一般人在选购收藏时除非对茶品非常了解,否则一般不敢随意入手老茶,大量藏家们对老茶的需求也变得很谨慎。

(5)2007年普洱茶崩盘。

貌似这种说法在这近3个7年里都实现了

2007年,本来一路向好的普洱茶市场,因为原材料涨价,省外中小叶种做的普洱茶大量进入市场,包心茶、假冒劣质茶,海量进入市场,2007年4月中下旬,普洱茶的价格从最高点开始疯狂下跌,有普洱茶晴雨表的“大益7542”为例,每件(30千克)价格从零售价2.2万~2.3万元,到6月初跌破万元。而在同期,“下关沱茶”“中茶”等几大制销企业的产品也在狂跌。很快,普洱茶在上海、广州、北京等主要消费城市迅速大幅贬值,茶价普遍下跌了40%~60%,上演了茶价的疯狂过山车。不少投资者纷纷被套牢,市场一片哗然。2007年,普洱茶市场跌入低谷,“普洱茶”成为中国年度最热“词”之一。劣币驱逐良币,07年海量的普洱茶至今都还没有消耗完,正因为这次崩盘,驱使了云南抓紧制定GB/T 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进一步规范了普洱茶制作、原料选择、地理标志等。

(6)入坑金融茶。

普洱茶因具有越陈越香且不会过期的特性,一些企业或人,利用饥饿营销将其炒到高价后卖出,从中获利,从2007年稍见端倪,2013年开始步入疯狂。具有金融属性被炒作、交易的普洱茶就被称为金融茶。尤其是一些新晋小白(特指不差钱),最容易上当受骗。在商家的启发诱导中,不差钱的新晋小白很容易心动,故事很诱人:通过十几年存放身价翻1000多倍的六星孔雀为例,很难不心动,一旦心动,你这煮熟的鸭子就插翅难飞啦!事实上,最近几年近,相关部门一直三令五申,让大家警惕金融茶,南方+还报道过“品味66”大益茶炒糊事件、“仓颉号”爆仓事件,然而,2023年至今,和氏璧茶业、“东卓(金麒麟)、东卓(银麒麟)”、“斗记拾伍茶事件”、“昌世茶”让很多投资人触雷,甚至倾家荡产。

(7)茶叶包装冠名随心所欲

2008年,网络销售带火了普洱茶,正品的价格和品质一样,非常稳定,一些不良商家开始打起了普洱茶包装冠名鬼主意,9.9元包邮的普洱茶不在少数。即便是现在,茶叶包装,也依然是茶叶市场中最乱的一个环节,包装越好、名气越大,茶不会好,甚至很有可能是劣质低端茶叶。

(8)古树茶泛滥成灾乱。

古树、名山、小产区是普洱茶的特有卖点,古树茶市场价质不符现象尤为严重,夏茶当春茶、乔木拼灌木、假冒名山古树、小树说大树、以次充好……古树茶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难辨其真假。普洱茶的销售,冠名老班章、冰岛、古树茶等成为普洱茶“标配”之势,打开任一平台,搜索普洱茶,销售最多的就是“班章、冰岛、古树”等关键字,事实上一片357克的茶饼,可能连0.1克古树都没有,有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比喻,本来想去买纯金的,结果连镀金都不是。这类无良商人的做法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抹黑了古树茶原本的品质形象。

写到最后:普洱茶之乱,百年以前,让茶行和茶商十分头痛,直到今天,那些奸猾之徒,还在想尽一切办法作假掺杂,以至购买普洱茶就是一个考鉴别力,考眼光的本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年种种假冒导致的市场低迷,商客抵制,难道百年后的今天的经营者还不知道警惕,呜呼哀哉!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假冒伪劣之事更加猖狂,一次次崩盘,一次次涅槃,一次次重生,又一次次低迷,如果真的有一天,假冒伪劣普洱茶,把茶客们的信任和执着都磨灭了,那么普洱茶还会有明天吗?

0 阅读:0

慕慕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