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首先,咱们先来谈谈“尽早帮孩子在大脑中构建历史和地理知识框架”的重要性“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开始帮孩子在大脑中构建历史和地理知识框架”这件事很重要,大家牢记一下,下面我们来详细聊一聊。
有的家长说了,历史和地理那是上了初中才开始学的学科啊,小学阶段没必要那么紧张,那么焦虑吧?
这还真不是焦虑,这是现实。我这样说吧,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是一种背景知识,是学好其他知识的一个基础背景,有了历史和地理知识做背景,学习其他知识会更容易精准定位,更容易理解。当然了,小学阶段可以不用学的太深,但基本的框架知识要了解,比如历史的每个朝代的顺序、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等,地理中的我国有几个省、省会是哪,我国重要的山脉河流、南北气候差异,世界地理中有几大洲几大洋,一些主要的国家、中国周边的邻国都有哪些等等,这些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我打个比喻吧,这样可能更容易理解。学知识就好比构建一个人的身体,地理知识是骨架,历史知识是血脉,其他知识就好比肌肉和器官,有了骨架(地理知识)和血脉(历史知识)作支撑,再填充其他肌肉和器官就很容易精准的去填充构建了,大家可以去细想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呢?举几个例子吧:
第一个,比如学习古诗词。比如说学唐诗,唐诗也就是唐代人作的诗,那么学唐诗就要对唐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对唐代一点了解都没有,凭空的学唐诗就有点吃力。比如说唐代距今1400多年了,唐代都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皇帝都有哪些?唐代有的诗人写的诗是热情奔放豪迈的,而有的诗人写的诗沉郁顿挫、郁郁寡欢、闷闷不乐,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当然诗的风格跟诗人的性格有一定原因的,但很大的原因是诗人的性格是由他的生活背景、生活遭遇所决定的。那么这些诗人的遭遇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比如说唐代的诗人李白,李白的古诗大家都不陌生吧,他写的诗一般都是热情、奔放、豪迈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比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非常的豪迈辽阔,再比如《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很豪迈奔放,但是也有一些充满忧伤的诗。
比如李白在他写的《秋浦歌十七首》中有些诗就或隐或现地流露出些许伤感之情。比如这一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的意思是: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这是什么原因会造成他有这样的伤感之情呢?
此刻,如果我们单纯的去看这首诗,那么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忧愁和伤感,如果我们对李白的遭遇、唐朝当时大的环境、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时你再去学这首诗,肯定就很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小学生,对历史、地理了解的不是太多,那么这时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秋浦歌十七首》的创作背景了。
首先咱们要知道李白是唐朝诗人,这个大家都知道。秋浦,唐代池州郡的一个县,在今天安徽省贵池县西边,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秋浦水也就是现在的秋浦河,这里风景优美,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这十七首诗是李白第二次游秋浦时创作的,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这个时候呢,李白因受谗遭疏已经离开长安十年,(受谗遭疏的意思是遭受到小人的谗言而被疏远。)现在已经五十多岁的李白再次游历秋浦,但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年他曾游历幽蓟(幽蓟,也就是现在北京、天津、河北这一带),亲眼看到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心中充满了对腐朽唐王朝政局的悲愤忧虑,同时也有对自己受谗遭疏处境的惆怅。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随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天宝十四年(754年)长达近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秋浦河
《秋浦歌十七首》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如果孩子们对唐朝历史有所了解,对安史之乱有所了解,对李白的仕途之路有所了解……那么这时,大家再回过头来去读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会更容易走进诗人的内心,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也就更容易读懂这些诗了。
简单说,就是大脑中有这些历史和地理知识的基础框架后,我们再去在相应的位置去填充知识,这样就容易对上号,知道了前因后果,这样学到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学透,也更加深刻,更加牢固。
第二个,咱们再说说学英语。比如: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学到了“中国和说英语的国家”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课文中讲到了这些国家的首都、国旗、国家地图、重要的建筑名胜古迹等,这些知识属于地理范畴的,如果孩子们对这些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或者课前先学习了解一下这些地理知识,在世界地图上看看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然后再学这个单元的英语,这样让孩子去学英语更有趣,效果肯定会大不相同。
不管是学习哪一科,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所以让孩子在大脑中构建历史和地理知识框架很重要。那么我们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构建这个框架呢?
下面咱们就聊聊如何帮助孩子构建。
二、如何帮助孩子构建?咱们说让孩子构建历史和地理知识框架并不是让咱们家长给孩子准备一套初中历史、地理的课本,让孩子系统的学一遍,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逐步的去学习、去渗透历史和地理知识。下面推荐几个学习途径,或者叫方法。
1、看纪录片。对于孩子们来说,看视频总比枯燥的书籍有趣很多,咱们家长可以找一些关于历史和地理知识方面的纪录片来引导孩子看,或者说跟孩子一起去看,一起去探讨交流。这些纪录片画面感强、重点突出、知识量大、讲解清晰、容易理解。
推荐一些我看过的,非常不错的纪录片吧。
历史方面:《故宫100》《如果国宝会说话》《鸦片战争》《过台湾》《历史的拐点》《书简阅中国》《中国通史》《河西走廊》《楚国八百年》《大明宫》《敦煌》《帝国的兴衰》《复活的军团》《契丹王朝》《世界历史》。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地理方面:《航拍中国》《第三极》《地球脉动》《人类星球》《美丽中国》《蓝色星球》《中国之最》《二十四节气》《神奇大自然》《自然的力量》。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2、利用好有趣的教具。历史年代时间轴图表、地图(行政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地图、百科地图)、地球仪,这三种教具家长们一定要给孩子准备,把历史年代时间轴图表、地图贴在墙上,把地球仪放在书桌旁,随时就能看到,随时就能拿来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相关的内容就可以立马去查看。
我和我家孩子在家经常用到这三样教具,我家是把这个地图和历史年代时间轴图表贴在了餐厅里,我吃饭时爱看新闻,也经常和孩子天南海北的聊天。新闻中说到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立马就去看地图,看看两国的位置关系;卡塔尔举办了世界杯,我们父子俩也在地图上跟着赛程遨游一遍参赛的国家,看看他们都在世界的哪个方位;看纪录片《中国通史》时,我家孩子有时分不清两个朝代的前后,我们又立马去看“历史年代时间轴图表”。
这些不起眼、也没多少钱的小教具真的很有用,能让孩子更加直观的在大脑中构建历史和地理知识框架。这些历史时间顺序、地理方位的知识,你给孩子用语言讲半天也不如一张图来的更直观,真的很方便,很好用。所以,家长们,下一步你懂得!
3、听有声书。孩子不爱看书,那就让孩子听书。可以从听成语故事、历史小故事等开始。推荐几个:《酷我国学成语故事》(酷我音乐APP)、《中华上下五千年》、《走遍中国》等音频,大部分音频APP上都有类似的有声书,比如:学习强国、酷我音乐、微信听书、喜马拉雅等等。
4、看图书。推荐一些历史和地理方面的书吧。
历史方面:《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漫画中国史》《中华成语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儿》《图说史记》。
地理方面:《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大中华寻宝记》《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环球国家地理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全知道》。
这两类书有很多,家长们要切记根据孩子的兴趣去选择图书,另外家长们再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好了,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给大家的一个教育心得: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开始帮孩子在大脑中构建历史和地理知识框架。
下期见。
齐老师出镜录制的视频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专栏已发布,大家可以直接点击下方专栏链接(也可以去我的主页—专栏里找哦),视频版丰富易懂更精彩。
[微笑]更多合集内容,请点击下方合集《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