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老祖宗们早早就知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但这件事情,我们好像在5年前才弄明白,当时的长江正因为过度捕鱼,成了“无鱼之江”。
一、长江禁渔马上将满 5 年,鱼类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回首 5 年前,长江上那可是各种 “绝户网” 横行的时代,大鱼小鱼一网打尽。这带来的后果就是,许多鱼类数量锐减,一些品种甚至濒临灭绝。像长江三鲜中的鲥鱼、刀鱼、河豚,已经难得一见,白鲟灭绝,中华鲟、长江鲟告急。
还有那些不起眼但对生态至关重要的小杂鱼,也多了起来。它们可是江豚、白鹭等众多生物的 “口粮”,小杂鱼多了,食物链底层稳固,整个生态就像被注入了活力,一环扣一环,逐渐复苏。
如今,5年时间即将过去,我们肉眼可见的变化已经开始出现。
首先,感受最明显的就是鱤鱼,这种大型肉食性鱼类,在禁渔之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但自从江里的食物充足之后,鱤鱼数量迅速恢复,用成群结队来形容也不为过,很多钓鱼爱好者一天甚至能钓到几十条鱤鱼,大体型的鱤鱼,一条可超百斤重。
放在5年前,这真不敢想象啊!
除此之外,一些稀有的鱼类也开始频繁现身,比如鳤鱼,禁渔之前已有10年不见踪影,禁渔2年后开始现身,如今在长江干流以及支流当中,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其增长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力。
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也开始出现鱼汛。
三、再禁渔 5 年,鱼类资源能恢复到何种程度?
禁渔5 年,鱼类资源快速恢复,但距离历史最高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仅仅恢复了不足三成。
所以,接下来的5年时间很重要。
鱼类数量多了,靠它们生存的长江江豚,也可能逐步摆脱生存危机。
同时,随着鱼类资源的逐步恢复,各地对户外垂钓等休闲渔业的管理也会逐步放松,一些之前不让钓鱼的地方,会逐步开放给钓鱼人,这对于广大垂钓爱好者来说,算是一个利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