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解析

德馨评健康 2023-07-19 17:45:01

郭雁冰,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中医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很多朋友去看中医,经常听医生说:“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焦虚寒”,“下焦湿热”……那么,什么是上焦、中焦、下焦,他们在人体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上焦、中焦、下焦合称“三焦”,是六腑之一,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五脏六腑”中最大的“腑”,故有“孤腑”之称。正如张介斌《类经·藏象类》中所说: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通行元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人体的气,通过三焦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二是水液运行的道路,《灵枢·灵兰秘典论》中写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

人们的疑惑之处,“三焦”是如何划分的?

上焦

上焦部位,一般来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的论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隔而布胸中”,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也是根据《灵枢·决气》的论述,以“开发”、“宣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也就是说,上焦主气的升发和宣散,犹如雾露弥漫之状,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组织。

中焦

中焦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但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是指整个胃,即是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故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中焦如沤”。即中焦升降之枢,具有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作用,是气血生化之源。

中焦所包括在内的脏腑,从解剖部位来说,包括脾、胃、肝、胆,在《内经》中虽未具体指明,但在《内经》的脉法和晋·王叔和的《脉经》中,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后世温病学说以“三焦”作为辨证纲领后,将外感热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肝的病证,列入“下焦”的范围后,现代医家亦多从之。

下焦

下焦部位,一般也依据《灵枢·营卫生会》之说,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均属于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在《内经》中说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如《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下焦如渎”,但后世医家将肝肾精血、命门原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

在临床上,更重要的并不在于确定三焦对应于哪个实质性脏器,而在于三焦的生理、病理学意义。三焦的功能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简单说三焦是人体躯体中的一个大通道。三焦功能失常,则概括了人体全身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机制。

(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