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开国少将李贞:6岁当童养媳,18岁参加革命,怀孕4个月时跳崖失子

1955年9月27日下午2点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典礼在中南海国务院礼堂举行,当周总理将少将军衔命令状授予47

1955年9月27日下午2点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典礼在中南海国务院礼堂举行,当周总理将少将军衔命令状授予47岁的李贞时说:

“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也是在这一天,李贞的丈夫甘泗淇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对“双子将星”在当天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的李贞,更是令无数人敬佩。

李贞出生于贫苦人家,曾在小时候被送去当童养媳,但长大后却毅然投身革命,这位“花木兰”式的女将军,一生都充满着传奇。

为了不被敌人活捉,她英勇跳崖,也是因为革命,她两度失去孩子,并导致终生无法生育,但她却把爱给了身边所有人,先后抚养了20多位烈士遗孤,她一生简朴,身后不留一物……

李贞在1908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农村,她的父母一共生了6个孩子,并且都是女孩,对于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来说,她的到来让一直渴望儿子的父亲失望透顶。

为此,她的父亲气得都没给她取名字,只是随口管她叫“旦娃子”,就这样又过了6年,她那穷得叮当响的家庭终于支撑不住了。

于是,家人就决定把她和几个姐姐送人,她被送到了当地的一个姓古的人家当童养媳,不过年仅6岁的她,并不清楚自己接下来将面临什么,只是以为去给人家当女儿。

然而,当她来到古家后才发现,一切都跟她想的不一样,虽然自己之前的家非常穷,但至少跟家人在一起,没人会欺负她。

可古家在当时已经有了3个女儿,她的到来就是为了干活伺候人,比她大4岁的丈夫古天顺脾气非常暴躁,没事就会打骂她,古家其他人也都没有给过她好脸色看。

图丨李贞

可以说,在古家的那12年,她一直过着挨骂受累的生活,不过她的性格却非常坚韧,一点都没有被压垮,特别是当她长到10多岁以后,她就学会了反抗。

为了彻底拴住她的心,古家专门在她16岁时,也就是1924年,为她和古天顺举行了旧式婚礼,然而婚后古家依旧没有拿她当儿媳妇看待,还是让她做着最苦最累的活。

最让她受不了的是,丈夫古天顺虽然耿直忠厚,但脾气却越来越大,动不动就会暴怒,为了彻底摆脱丈夫一家的阴影,她在18岁时,也就是1926年,从那里逃了出来,并参加了革命。

最初,古家依旧不放过她,不但到处找她,还到她的母亲家里闹事,可仅仅一年后,也就是1927年,古家由于害怕受到牵连,就往她的母亲家里送了一封休书,彻底结束了这段婚姻。

她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但没有任何悲伤,反而非常高兴,因为她终于自由了,此时的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李贞。

这个名字是在她参加革命报名时,大家为她取的,之前她的名字还是“旦娃子”,可这个称呼明显不行,于是众人就取“对革命忠贞”之意,给她取了李贞这个名字。

参加革命后,李贞的进步非常快,不但学会了很多文化知识,还非常具有组织天赋,因此她很快就成长为队伍里的骨干成员,并在1927年顺利入党。

图丨参加革命后的李贞

1927年,李贞参加秋收起义之后,冒着巨大风险,重新返回浏阳联络幸存党员,并在1927年年底,与王首道、张启龙等人一起组建了浏东游击队。

在游击队期间,李贞敢打敢拼,始终冲锋在前,因此她很快就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和尊重,并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说起这份爱情,就不得不提李贞组织的一场营救活动。

1928年5月,游击队负责人之一的张启龙,在一次开会途中不幸被捕,当时很多同志都表示要强攻敌人驻地,但李贞却认为,如果强攻未必能成功,而且还会出现更多的牺牲。

但张启龙被捕,又不能不救,李贞就想到了一个智取的妙计,于是在张启龙被捕的第二天,就有一伙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走在大街上,并朝张启龙被关押地点走去。

本来,那附近已经被敌人层层设卡,过往的人员都要接受检查,可敌人见是接亲队伍,也就没当一回事,更没有去检查坐在花轿里的新娘和陪嫁物品。

可敌人哪里知道,花轿里的新娘正是李贞假扮的,所有接亲人员也都是游击队的同志们假扮的,而那些装着陪嫁物品的箱子里面,装的也都是各种枪支和武器。

当花轿来到张启龙关押处的门口时,李贞突然从花轿里跳了出来,并带着同志们拿起枪支朝里面攻去,就这样在敌人还没反应过来时,李贞就带人将张启龙顺利救了出来。

也正是这一次行动,让李贞和张启龙的关系又近了一步,其实他们二人早就相识,张启龙还是李贞的入党介绍人。

于是,二人就在同志们的撮合下结为了夫妻,虽然为了革命的需要,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但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而且张启龙比李贞大8岁,非常会心疼人。

夫妻二人结合不久,李贞就有了身孕,但她依旧坚守在战斗的最前线,当时间来到1928年秋天时,李贞率领游击队与敌人发生了一场激战。

由于敌众我寡,李贞和战友们只能边战边退,当李贞等人退到名为“祖师岩”的悬崖处时,发现已无路可退,此时李贞这边只剩下5名游击队员了,可敌人那边正有大队人马蜂拥而至。

李贞知道这一次已经无法全身而退了,于是她就对战友说:“不能让敌人捉活的,往崖下跳!”李贞说完就带头跳了下去,其他战士也紧随其后跳了下去。

幸运的是李贞和另外一名战士落到了树上,他俩捡回了一条命,在掩埋好战友后,他俩才相互搀扶着回到了根据地。

也是直到他俩返回根据地,同志们才发现李贞裤子上都是血,很显然已经怀孕4个月的李贞流产了,李贞的情况也非常不乐观,后来李贞虽然被救了过来,但身体也造成了巨大损伤。

不过李贞并没有时间悲伤,身体还没有彻底养好,她就继续投入到战斗中,为死去的战友和没来得及出生的孩子报仇雪恨。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加上各种因素的叠加,她与丈夫张启龙被迫离婚了,离婚后,这对曾经的夫妻依旧在各自的战线上默默地奉献着。

后来,李贞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还参加了长征,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得到了巨大提升,也是在长征过程中,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任丈夫甘泗淇。

图丨李贞和甘泗淇

那是1934年10月,李贞从红六军团组织部长调任湘西,担任省军区组织部长一职,在任弼时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于担子更重了,李贞也更加的繁忙了。

这时候,任弼时的妻子陈琮英,见李贞孤苦伶仃十分心疼,于是她就主动牵线把甘泗淇介绍给了李贞。

其实,李贞对甘泗淇非常熟悉,因为早在1930年时,她就跟刚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的甘泗淇成了同事。

李贞一听陈琮英要介绍的是甘泗淇,立即摇头拒绝,一来李贞想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二来李贞认为甘泗淇的文化水平特别高,自己配不上对方。

可陈琮英却劝说李贞,革命工作重要,但婚姻同样重要,而且陈琮英还表示,甘泗淇对李贞的印象非常好,就这样陈琮英一点点的说动了李贞。

1935年元旦,经组织批准,由任弼时主持婚礼,李贞和甘泗淇举行了简朴低调的婚礼,甘泗淇比李贞大4岁,婚后对李贞非常呵护,夫妻二人自此并肩作战,成了著名的“模范夫妻”。

然而,由于当时战斗频繁,且长征途中地形险恶、气候多变,所以这对夫妻也是聚少离多,经常遭遇各种险情。

图丨李贞和甘泗淇

在长征途中,李贞发现自己怀孕了,但她依旧和部队一起行进,并积极参加战斗,本来李贞有一匹马和一顶小帐篷。

可当时部队伤员特别多,所以李贞就主动把马匹和帐篷让了出来,然而由于身体怀孕,再加上长时间奔波,缺衣少粮,李贞很快就病倒了,但她依旧忍受着高烧和战士们前行。

伤员看到这个情况后,就主动提出要把马匹和帐篷还给李贞,但被李贞直接拒绝了,她说她还能坚持,应该把仅有的物资让给最需要的人。

可眼见李贞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所有人都难过得哭了,最终大家经过研究决定,强行把虚弱的李贞,用一条长布袋绑在了马背上。

此时,李贞的丈夫甘泗淇正在其他地方参加战斗,等战斗结束后,才听说了李贞生病的事情,甘泗淇在征得组织的同意后,立即来到妻子的部队中照顾她。

当甘泗淇看到虚弱的李贞时非常着急,为了让李贞快速退烧,甘泗淇就掏出了自己唯一的私产——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时,学校奖给他的一支金笔。

随后,甘泗淇就把这支珍藏的金笔卖掉了,然后用所得钱财买来了退烧治病的药物,这才帮助李贞抗过了病痛的折磨。

可谁也没想到,更大的危机即将到来,就在李贞怀孕7个月时,李贞所在的部队开始了长征途中最艰难的过草地,在这种情况下,虚弱的李贞早产了。

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别说营养品,就连吃饱都很难,李贞自然没有奶水,可孩子还是个早产儿,本就非常虚弱,每天都饿得哇哇直哭。

尽管,战友们倾尽所有,给李贞送来各种食物,可孩子依旧没有保住,在孩子出生14天后,这个孩子就夭折了,此时欲哭无泪的李贞,还想到了当年跳崖时失去的那个孩子。

两个孩子的先后失去,给身为母亲的李贞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而且当时还在长征途中,产后的虚弱、伤寒的侵袭、失子的痛苦,这些都对李贞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李贞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经常昏迷,可李贞当时的情况又无法骑马,甘泗淇在战斗之余,经常来到李贞身边,要么背着、要么扶着、要么抬着李贞,陪李贞一起艰难地向前行走。

也正是因为这些极其艰苦的条件,使李贞落下了极其严重的后遗症,此后她再也无法生育,不过李贞并没有丧失斗志,而是选择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图丨李贞、甘泗淇和他们收养的部分烈士遗孤

也正是因为李贞无法再生育,所以甘泗淇一直没有孩子,对此李贞曾非常愧疚,可甘泗淇却非常温柔地对李贞说:

“我要的是爱人,不是孩子!”

正是这句话,让李贞感动得痛哭流涕,后来李贞和甘泗淇先后收养了20多名烈士遗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让这对夫妻弥补了没有孩子的缺憾。

这对夫妻在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又一起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1955年9月,李贞和甘泗淇夫妻同时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李贞是少将,甘泗淇是上将,他们夫妻二人是新中国开国将星中唯一的一对“双子将星”。

图丨双子将星:甘泗淇和李贞

1957年,李贞少将离家多年后返乡,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李贞虽然早就和第一任丈夫古天顺没了关系,不过她依旧非常关心古家的情况,毕竟她在那里曾待了12年。

其实,此时的古天顺并没有太大变化,还是脾气暴躁,只不过在李贞当年离开后,他找了一个听话的媳妇,还生了两个儿子。

随后,李贞专门找人约古天顺过来见一面,但古天顺一想到当年自己的所作所为,就羞愧得无地自容,根本不好意思见李贞,于是他就派自己的长子古南辉带一只母鸡过来看望李贞。

其实,李贞经过这么多年的大风大浪,早就对当年的事情释怀了,她并没有做任何对古家不利的事情,反而是热情地接待了古南辉。

在临别时,李贞还嘱咐古南辉好好学习,并让古南辉给古天顺带话说,如果家庭困难,可以把儿子送到北京学习,她会提供资助。

同时,李贞还给古南辉包了一个红包,也算是对古家的资助和关怀,古天顺知道这些事情后,非常后悔,但他知道说什么都晚了,他更不好意思把儿子送到北京麻烦李贞。

1964年2月5日,李贞的丈夫甘泗淇病逝,一代将星陨落,年仅60岁,随后李贞就一个人生活起来,并且她生活得非常简朴,从不乱花一分钱。

图丨李贞和甘泗淇

1980年,李贞被定为大军区副职,按照这个级别,李贞本可以住进更好的房子,但她仍然坚持住在一处老旧平房里。

那时候,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就会有很多老同事、亲属以及她抚养过的烈士子女来看她,由于房子太小,人们在客厅里经常挤不下。

所以,组织又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说她搬家,可她每次都说,自己一个人住,不需要那么大的房子,要把大房子留给有需要的人。

后来,劝说的人多了,没有办法的李贞就在1984年,搬进了一栋公寓里的一套军职干部房,算是从平房搬到了楼房。

可很多人看了之后都说,凭李贞的级别待遇,不应该住在这种“集体宿舍”里面,而且当时李贞住在三楼,从楼梯爬上爬下也非常不方便,因此又有很多人开始劝李贞搬家。

可这一次,李贞坚决不搬家了,甚至有关领导出面劝说李贞时,李贞也执意不搬家,她对当时的住房环境非常满意,她非常满足地说:

“有这样的房子住就不错了,并且这种置身于群众中的生活,也可以确保我始终不脱离群众!”

可以说,李贞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绝对是我辈的楷模,就这样李贞在这个“集体宿舍”中度过了晚年。

1990年3月11日,82岁的李贞在北京逝世,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而且李贞身后不留一物,她在临终前专门留下遗嘱:

“这么多年来省下的工资分为四份,第一份作为党费上交组织,第二份捐献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第三份捐给丈夫甘泗淇家乡发展教育,第四份捐给自己的家乡浏阳县。”

图丨李贞晚年

李贞的一生光荣而伟大,她从童养媳开始,到走上革命道路,几十年南征北战,甚至两度因为革命失去孩子,但她始终坚韧不拔,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她热爱的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