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结束之后,中越边境仍然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状态,边防部队因此一直担负着防御作战任务。特别是云南省军区,从1979年开始,尤其是野战部队1984年老山、者阴山作战之后,指挥蒙自、文山军分区,守备一师、二师以及配属部队,在两山主战场两翼近千公里的边防线上,以坚守防御的阵地战为主,广泛开展了炮击与反炮击、偷袭与反偷袭、伏击与反伏击和冷枪冷炮歼敌等各种作战行动。
在6年多的时间里,边防部队始终以全局为重,和历届轮战部队紧密配合,并肩战斗,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据不完全统计,共进行大小战斗500余次,歼敌2460余名,俘敌27名,摧毁火炮17门、公路大桥1座、车辆15台、屯兵房212栋、掩蔽部104个、弹药给养库5座、油库1座、观察所10个,炮兵阵地24个。自身负伤884人,牺牲31人,消耗各种炮弹2.6万余发、各种轻武器弹近10万余发。
在肯定胜利的同时,也要看到为胜利付出的代价,尤其是那些无形却沉重的代价,比如长时间的战争环境对战士造成的心理创伤。前线持续紧张的战斗生活,艰苦恶劣的战斗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经常遇到的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使边防战士的思想情绪极不稳定。
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厌倦情绪。边防部队常年坚守在最艰苦的一线阵地,山高林密,气候多变。夏天烈日炎炎,蚊叮虫咬;冬天寒风凛冽,温度很低;旱季缺乏生活用水,雨季难有干衣服;天天有枪声,月月有战斗;白天防炮击,晚上防偷袭;喝雨水,睡湿被,啃干粮,烂裆,皮肤病……一直在这种条件下生活,战士们都感到压抑苦闷、枯燥无味,有的战士甚至反映:“ 这种不死不活的生活,活着不如死了痛快。”
轮战部队定期换防导致急躁情绪。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野战部队赴老山前线进行轮战,使边境对越作战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但是也给边防部队的稳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虽然战斗期间都处在同一个战区,然而在时间、装备、待遇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轮战部队是定期换防,时间一到,满载功誉班师回营,在前线哪怕再苦再累,咬咬牙就挺过去了。而边防部队不但要长期坚守作战,并且不管哪个部队来轮战都要配合作战,可是装备比他们差,待遇也比他们低。因而战士们产生了“度日如年”的感觉,希望边防部队也能像野战部队那祥有个轮换,不要好似长流的河水一样,没有个盼头。
战斗中的伤残情形导致悲观情绪。长期坚持一线斗争,部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伤亡。作为经历了多次战斗考验的边防部队战士,对牺牲顾虑不大,但对负伤致残却非常担心,顾虑也很多,害怕伤残后一些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给自己造成痛苦,给家庭带来负担,给婚姻带来困难。一些战士明显流露出宁可在战场上光荣牺牲,也不愿身体残缺留在世上的悲观情绪。正如有的战士说:“人死脸朝天, 不死不活难过年。”
不能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埋怨情绪。部队长期执行作战任务,正常的休假被冻结;不少战士因为在前线作战,未婚妻“吹灯”;有的战士家中亲人病故,遭遇灾难,不能回去探望或者解决等等。这些实际困难使得一些战士极为不满,埋怨组织,埋怨领导,埋怨部队没有感情。某连一名战士的母亲得了心脏病生命垂危,家里来了5封电报要求他回家探望,让母亲临终前看上一眼,但由于部队执行作战任务,直到他母亲病逝,仍然未能回家,便一直与领导存在对抗情绪。
上面这些不稳定的情绪带来了战士的失意心理,失意心理又带来了反常行为,而反常行为往往又是各种问题的导火索,给部队的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不讲文明,肇事较多。因为战士心情不愉快,情绪不好,变得火气大,说话粗,脾气暴。稍微遇到一星半点的小事,就顶撞领导,互相争吵,出口骂人,语言低级庸俗,甚至一气之下,发生动手动脚的野蛮行为,严重地影响了部队上下、左右之间的团结。
寻求新奇,寻找刺激。一些战士为了改变长期蹲山头、睡猫耳洞、钻坑道的枯燥氛围,喜欢寻找带有新奇、新鲜感的事来解闷,作为精神寄托。这种情绪还会因为一人的反常行为引起多人的“共鸣”。有的人之所以追求异性,产生男女关系问题,也是出于这个因素。
盲目行事,后果严重。由于情绪不稳定,又缺乏有效的方法加以调节,加上艰苦紧张的战斗、生活环境,使得有的战士心胸狭窄,思想偏激,看待问题很简单,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会想前顾后考虑周全,不良情绪的隐藏期也很短,事故发生快。长期坚守扣林山的某连发生的凶杀事故,就是最为突出的例证。
纪律松驰,生话散漫。长期在边境担负防御作战任务,不便于严格管理。有的战士对理想、前途想得比较少,而且要忍受各种艰辛劳累,疾病饥饿,酷暑严寒的折磨,因而变得玩世不恭,不把纪律约束放在心上。走村串寨、谈情说爱、不假外出的现象比较多。某连一名战士公开说:“处分怕什么?给一个扛着,给一双挑着,给三个背着,大不了让我退伍回家,我还巴不得早点离开这个鬼地方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