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巨赞法师,抗战烽火里的佛光,一段尘封的传奇

信仰与家国:一个爱国僧人的青春抉择1908年,巨赞法师(俗名潘楚桐)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小资家庭。童年时代的家庭氛围并不

信仰与家国:一个爱国僧人的青春抉择

1908年,巨赞法师(俗名潘楚桐)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小资家庭。童年时代的家庭氛围并不和睦,这或许让他对人生的意义有着更深刻的思考。年少的他,对世间苦难有着敏锐的感知,也因此对信仰的追求格外执着。19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踏上了漫漫的求道之路。清凉书院、灵隐寺……他四处奔波,最终在太虚法师的指引下,开始研习佛法。1931年,他在宝华山受戒,法名“传戒”,后改名巨赞。这段求学经历,为他日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他并非只是在庙宇里诵经念佛,而是将佛法融入到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之中。这,或许就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抗战烽火:佛门弟子亦是爱国战士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巨赞法师没有选择躲避,而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他奔走于福建、香港、广东、湖南等地,四处奔走,组织佛教徒参与抗日活动。  想想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多少人为了生存而奔波,而他,却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他结识了叶剑英将军,并得到了对方的鼎力支持。在叶剑英的帮助下,他成立了“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佛教青年服务团”,并积极撰写文章,主编刊物《狮子吼》,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佛门弟子也可以是爱国战士。  1939年6月10日,他率领佛教青年服务团奔赴长沙前线进行抗日宣传,并受到了徐特立的接见。

深入敌后:信仰与行动的完美统一

抗战时期,巨赞法师的足迹遍布各地。他曾在湖南长沙、广西桂林、桂平西山等地担任要职,积极组织悼念抗日阵亡将士的活动,并撰写文章,倡导佛教改革。 他不仅在精神层面支持抗战,更是在行动上积极参与。  在广西大瑶山避难期间,他甚至协助瑶王李荣保伏击日军,歼灭了100多名日军。这无疑展现了他爱国情怀的坚定与果敢。  这难道不是信仰与行动的完美统一吗? 周恩来总理曾赠予他“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题词,高度评价了他爱国爱教的崇高精神。

新中国成立:一位僧人的开国大典

1949年,新中国成立。巨赞法师从香港抵达北京,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并与毛主席等领导人进行了关于佛教改革的讨论。 令人瞩目的是,他是唯一一位参加开国大典的僧人。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贡献的肯定,更是对佛教界爱国人士的肯定。  新中国成立后,他创办了杭州武林佛学院,为培养佛教人才做出了贡献,并多次赴台湾、澳门、香港讲学,传播佛法,促进文化交流。

一生传奇:佛教改革的先行者

巨赞法师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他将爱国热情与佛教信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积极倡导佛教“生产化”和“学术化”,批判封建迷信,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佛理。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佛教领袖,更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典范。  他留下了《狮子吼》、《新佛教概论》、《桂平的西山》等大量著作,字数近800万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你如何看待巨赞法师的一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