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轨交接任务已经结束,而接下来就是我们重点说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返回了。
按照时间上来说,预计是在6月4日返回,如果结合轨道数据来看,大约是在6月4日6时之后返回东风着陆场,具体的时间点就看在返回过程之中,会不会有什么调整。
因为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之下,以及与神舟飞船脱离的具体时间点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神舟十五号即将返回了,大家到时候可以观看直播,我国肯定也会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返回一样,都会开启直播。
那神舟十五号返回过程,航天员还会面对什么问题呢?
的确,神舟飞船的返回过程并不是我们想得那么简单,直接诶脱离空间站,然后直接就返回到地面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也不用完全担心了,直接在东风着陆场等待就行了,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在返回的过程之中,还会经历重重考验,可以说回家的路的确也是比较辛苦。
当然,还好有我国强大的航天技术支撑,在全球范围之中,中国航天技术虽然不是世界最强的,但是要与中国进行航天技术的比拼,怕是也难以找出来几个。
所以,我们要相信我国的航天技术,这是值得肯定的,那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返回,要面临什么考验呢?这个与我们之前的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返回一样的。
第一高速冲击。很多人应该坐过过山车,在过山车的快速冲击之下,很多人可能都难以承受,下来之后甚至呕吐不断,心脏都被挤压住了一样。
然而,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们返回的过程之中,航天器会以7.8公里每秒的速度环绕地球运行,这样的速度可以说是很多人都难以承受的。
虽然说航天员们在返回舱之中,可能感觉并不那么明显,但是,速度太快也会引发身体的转变。
而航天器在脱离空间站之后,还要进行轨道变化,只需把速度稍降一点点,就会进入一个椭圆轨道,这个椭圆轨道离地球最近地点是近地点,过后通过利用大气阻力减速。
实现这个下降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航天员们的心理承受一定要强才行,要考虑到飞船下降之中可能面对的失重,飞船震动等问题。
第二在进入大气层的时候,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燃起2000多度高温的火焰,同样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当然,我国在这个过程之中,对航天材料的布局还是比较好,蜂窝增强低密度材料的运用,使得航天员面对的返回风险大大降低了,因为这种材料可以快速吸热,并且散发,航天员在内部是肯定是不会感受高温,这就是材料得重要性,追求强,稳等特点。
第三在降落的过程当中,气体和返回舱表面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发生电离,形成包裹住返回舱的等离子区,使返回舱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极大地衰减,造成地面与飞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断,这段时间就被称为“黑障区”。
这个“黑障区”时段可以说是最为恐怖的,因为这完全就是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航天员们也无法与地面进行连接,所有的通信设备都完全失效。
我们也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之中会发生什么,所以,在这个时段是我们最为焦急的时刻。
在“黑障区”这个阶段,地面不能再去对返回舱进行干预。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了轨道变化的过程,就需要进行调节。不过,我国在这个过程之中的处理方式也还不错。
在返回舱器上有一个自主控制系统,自主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自己计算出来的导航位置和姿态信息进行主动控制。
第四着陆阶段,着陆阶段的确也是调整,庞然大物要想稳定降落在地表,也并非那么容易。当我们返回舱低速着陆在距离地面40公里左右高度时,也就是脱离了“黑障区”之后,就会再次进入到返回着陆的关键阶段。
当返回舱到达10公里高度的时候,返回舱的主伞会打开,主伞打开的过程包括先打开引导伞,然后拽出减速伞,最后再打开主伞,这时候返回舱的速度就会慢慢降低。
在距地面1米左右距离时,返回舱会启动反推发动,最终使返回舱实现安全着陆,当然,这1米左右的反推是最为关键的。
返回舱如果没有开启反推,就如一个重物直接砸向地面,那必然会对航天员们带来影响。
所以,综合情况来讲,虽然我国在航天技术上,已经是最大化地为航天员们做了安全保障。但是,在经历的这个过程之中,的确还是令人比较担心,只有航天员们成功着陆在地面之后,大家的心也才会放下来。
所以,无论是飞船在起飞和返回阶段,都是经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局面,因为这两个过程都有加速度,加速度比较大时,就会出现过载现象,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身体几倍的重量。
一般来说,神舟飞船返回时,它的过载不会超过航天员身体重量的3到5倍,但航天员在离心机上训练时要承受8倍体重的荷载,这是因为一旦出现飞船需紧急返回的情况,加速度会更大,航天员承受的重量也会更大,因此平时训练的强度一定要比实战情况大,以防万一。
这也说明了——如紧急返回,压力更大。
不过,从神舟十六号三位航天员在进入中国空间站时候的反应情况来看,应该我国也是再次进行了调整,作为我国新一批次的飞船,在技术,稳定性,舒适性等方面都有所调整,所以,航天员反馈说,很舒服。
这也说明了,我国航天发展技术越来越好了,未来的航天员可能返回过程,就如在地面训练一样,这一次大家好好等待航天员返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