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市场先胜后败的教训,值得当下在越南投资的光伏企业深思。
1999年,中国制造在越南市场实现了短暂的辉煌,国产摩托车一举打败日本品牌,成为销量第一。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几年后,中国摩托不仅失去市场地位,销量更是暴跌。
有专业人士对此评价道:打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恶!
中国企业为何先胜后败?其中蕴含了哪些宝贵经验和教训?这对当前在越南发展的光伏企业有何启发?
中日摩托车企争夺越南市场纪实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越南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升,民众购买力也得到改善。
在公共交通条件有限的背景下,私家出行工具迅速兴起,到21世纪初,越南全国各类摩托车保有量已超过4500万辆,平均两个人就拥有一辆。
在老百姓心中,摩托车既是必需的交通工具,也是展示个人社会地位和购买力的象征,不同品牌和车型代表着不同的消费层级,成为重要的社交名片。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日本车企如本田、雅马哈等就已锁定这个潜力市场,90年代中期,日系车企依托产品品质过硬、售后服务完善的综合优势,基本上垄断了越南摩托车市场,市场占有率达到98%的高点。
与此同时,中国摩托车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但并未将目光投向邻国,直到1999年前后,为打开销路,一些中国摩托车生产企业如重庆力帆、广西隆鑫等才开始试水越南市场。
与定价昂贵的日系车型不同,中国摩托车选择以价格优势冲击市场,批发价约700美元,零售价也只在1200美元左右,仅相当于同级日系车价的一半。
其中,广西、云南等地靠近越南的企业,由于运输成本更低,价格优势更大,短短2-3年时间,中国摩托车就在价格优势的“杀手锏”下迅速打开局面,累计市场占有率超过80%。
中国品牌如隆鑫、力帆、嘉陵等成为越南大街小巷的常见景观,仅2002年,中国对越南的摩托车出口总值就达到19亿人民币。
中国摩托车企业的越南市场悲剧20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中国制造”迅速成为全球工厂的代名词,与此同时,中国摩托车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本田、雅马哈等外资摩托车品牌主导着越南市场,价格较高,许多越南消费者无力承担。
正当本田等企业享受着优势地位时,中国的力帆、嘉陵等国产品牌蜂拥而至,以每辆车几乎只有本田一半的低廉价格轻松打开了越南市场,一举击败了日资品牌,夺取了大半的市场份额。
一时间,中国摩托车品牌在越南大行其道,市场份额不断扩张,看到初次进军国外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产车企,更多中国摩托车企业蠢蠢欲动,认为这是进入越南市场分一杯羹的大好时机。
短短几年时间,超过70家中国摩托车企业涌入了这个对中国品牌充满兴趣的新兴市场,然而过多的中国企业争先恐后的加入,使原本就不大的越南摩托车市场迅速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各企业为争抢市场份额,开始了疯狂的价格战。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摩托车的平均价格在这场价格战中以每月70美元的速度急剧下滑,仅仅两年时间,单车价格就从800美元暴跌至170美元,接近腰斩。
面对如此剧烈的价格战,各企业的利润出现了大幅缩水,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低成本、压缩产品质量的方式来维持利润,还有个别不法厂商甚至在越南组装劣质摩托车组件以牟取暴利。
这场价格战的直接后果是,原本性价比颇高的中国摩托车品牌,在越南消费者心目中逐渐被贴上了“劣质”的标签。
起初,越南用户还为廉价的中国摩托车推崇备至,但没过多久质量问题就开始显现,劣质车型使用不到半年就需要频繁维修,严重影响了出行体验,越南消费者对此反应强烈,中国车品牌的口碑在当地一落千丈。
与中国车企自相残杀不同,日本本田等品牌并未放弃越南市场,他们总结教训,专门开发出适合越南市场的中低端车型,定价虽不如中国车便宜,但质量显著提升,很快重新赢回了越南消费者的青睐,夺回了部分市场份额。
在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曾经在越南一度风头无两的中国摩托车,如今仅占据了不足5%的市场份额。
分析这段历史,有几点值得中国企业反思,第一,在开拓国际市场时,过多同行业企业争先恐后加入最后导致恶性竞争,企业应保持理性判断。
第二,企业应注重质量和品牌建设,稳固市场地位,不能为短期利益损害产品和品牌形象。
第三,面对外资品牌的反攻,企业要有应对危机的长远战略。
这场价格战使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市场上元气大伤,要重新打开市场,必须花费很长时间逐步重建品牌形象、恢复消费者信任,当前,中国摩托车行业要汲取历史教训,认清自身优劣势,避免重蹈覆辙,方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中国电动摩托车企业勇夺越南市场曾几何时,中国制造的摩托车大举出口东南亚,在越南市场曾一度占有较大份额,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中国摩托车曾在东南亚市场风生水起。
但随后在日系品牌反攻和国内企业恶性竞争下败退,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市场节节败退的根本原因,是它们之间恶性竞争,以及忽视品牌建设和售后服务。
如今,电动化浪潮为中国企业带来历史性机遇,业内人士认为,抓住这一机遇,中国电动摩托车企业有望重新崛起,勇夺越南市场,当年日本品牌成功东山再起的秘诀,也为今天摩托车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比传统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更环保安静,符合绿色出行方向,在越南,不满16岁学生被禁止骑摩托上学,一些城市也在酝酿实施“禁摩令”。
这为电动摩托发展带来广阔空间,中国企业正把握这一趋势,力帆等公司已将出口电动摩托车列入计划,瞄准越南市场。
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并不落后,在技术和产能上整体领先日本,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电动车产业链和强大制造业基础,但关键是避免当年的失误。
中企必须防止恶性竞争,加强品牌建设和服务体系,不能再以低价策略打天下,还要深入研究当地市场,按照消费者需求调整定位。
日系品牌之所以成功东山再起,因为注重品牌形象和售后服务,这也是中企应当学习的经验,同时,中国品牌在东南亚也积累了正面印象,中企产品服务获得认可,只要汲取教训,中国电动摩托车就有望卷土重来,再次进军越南市场。
抓住电动化机遇,以品牌和服务优势取胜,中国企业完全有实力和本钱在越南实现新的辉煌,当年日企成功的秘诀也为摩托车业转型指明了方向,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定位,中国电动摩托车企业一定能在越南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