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名言虽然不是直接表达“将心比心”,但它启发人们思考,不能仅凭自己的感受去判断他人的感受,这实质上是一种换位思考的体现。
同理心,就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设身处地去感受体谅他人。
朱熹的《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如果能够用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那么每个人都能够达到心理的平衡和满足。
我们在既定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象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触发这个事件,会采取哪些言行。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理解为“将心比心”的一种表述。孔子强调的“仁”的概念,也是基于对他人的深切理解和同情。 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总有他的原委,需要我们同理心发掘。
因为自己已经经历或者体验过这种心理过程,所以也就接纳了别人类似心理,以致理解别人行为和事件的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沟通方式,达到解决问题,促成共赢的结果。
总结一下建立同理心的四个原则:
原则一:我去理解别人,别人不一定能理解我,但至少有机会;我如果不去理解别人,别人连理解我的机会都没有。当我们尝试去理解他人时,即使对方暂时没有回应或理解我们的意图,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我们的机会。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有助于打破隔阂,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原则二: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只有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这种思考方式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原则三: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另一个角度的自己;学会以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并据此改进提升自己的形象。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以及改善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逐渐塑造出更加积极、健康的形象。
原则四: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根本的方法就是先提升沟通的底层逻辑、改变自己,并且照亮别人,实现共赢。
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身边的人并努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鼓励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等方式我们可以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道光并照亮他们的未来之路。这种温暖的力量不仅能够让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还能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