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是谁》狠狠伤过的观众应该都在《尘封十三载》里得到了不少治愈。
别的不说,《尘封十三载》是真的有在尊重观众的。
双线叙事的节奏,剧情的缓缓推进,演员的流畅演绎,真实不开挂的探案手法,富有烟火气的生活气息,细腻合适的情感表达,鲜活的角色形象,都让《尘封十三载》的口碑持续发酵。
在迷雾剧场里,虽比不了《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但如果后面几集保持稳定发挥,排上三四位是绰绰有余的。
《尘封十三载》不仅剧情不糊弄,演员的功力也是在的,群像戏做得恰如其分,主角团之外,不少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
在几个被害者中,“杜梅”就让人很眼前一亮。
曾在洗浴城工作的她因怀孕下岗了去做了油漆工人,成了一个乐观良阳光的单亲妈妈。
有一天晚上,下班回来,穿着红衣裳唱着歌骑着自行车的她被杀害了,还被残忍摆弄成了油画造型。
关于杜梅的刻画寥寥几笔,但由她展开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唯一有可能目睹到凶手的杜梅的女儿安宁,对杜梅情有独钟的郭胜利,杜梅真正的爱人即安宁真正的父亲都是围绕着她而展开的疑团。
倒不是说杜梅的戏份有多精彩,甚至演员的发挥也有限,但杜梅这个角色在董晴的演绎下变得很吸睛。
阳光、乐观、顽强、神秘又有着破碎感,“杜梅”这个角色在有着大片留白的情况下反而充满了质感和想象空间。
董晴这个不怎么火的演员是被不少观众低估了的。
才35岁的年纪,却有了不少代表角色。
《死去活来》里的周甜甜;
《爱缤纷》里的陈小果;
《大唐女巡按》里的小佛爷;
《飞哥大英雄》里的丁潇潇;
《最好的我们》里的贝塔蒋年年;
《武动乾坤》里的林青檀;
《亲爱的活祖宗》里的甄可意;
《创业年代》里的关桃;
《西小河的夏天》里的沈秀娟;
《心居》里的葛玥;
《执念如影》里的乔颖莉;
《去有风的地方》里的谢晓春......
曾被誉为“北影校花”的董晴虽然颜值有争议,但表演上的可塑性是可圈可点的。
不少时候她都是在演配角,但她的厉害之处是她总能出彩,并让人赞叹。
比如这两年里的两个角色就很深入人心。
《心居》里被出轨的妻子葛玥,单纯、贤惠、宽容、没心眼。
撞破丈夫与小三在餐厅里的依依不舍,她呆滞、哀痛,甚至心如死灰。
董晴奉献了堪称名场面的表演。
哭着笑着,痛苦着,愤怒着,也悲哀着,猛击自己的腹部,直直戳中了观众心里的柔软之处。
董晴在表演上的爆发力是很足的,而她另一个内收、含蓄的演法也很行云流水。
《去有风的地方》里的谢晓春就让人印象深刻。
做家里的长女,她照顾妈妈,辅助弟弟,做单亲妈妈,她为女儿操碎了心,工作上任劳任怨,对家人也是事无巨细。
在不紧不慢地剧情走向里,在行云流水的表演中,董晴把谢晓春复杂的方方面面拆解得细致动人。
在表演上,董晴有一股子专属的灵气。
这也难怪一路以来,她得到了不少贵人的帮助。
你渡己了,人就会来渡你。
最开始的时候,亲人是她的摆渡人。
董晴是山东淄博人,从小在张店长大,她的父母给了她富足的爱。
去公园商场和九州商场的过街天桥的羊肉串摊,爸爸总会给她买上十块钱的肉串;
妈妈总会带她去坐很远的一个公园里的那个一上一下的飞机;
在姥姥五层的阁楼里,老人家总会爬上三楼跪在佛龛前为她祈祷求福......
那是关于童年,董晴的全部记忆。
一个人人生的困难程度大抵是呈上升趋势的。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一个人容易感觉到幸福,大概率是童年的时候得到了太多的爱和幸福。
他们在被苦难打倒的时候,无需用力,只需要回忆一下过去,就能感到幸福。
3岁到济南学习舞蹈,大学考学到北京电影学院,童年的力量都在支撑着董晴不断向前。
“他们愿意放手让我去飞,但对我的挂念却自始至终伴随在我左右。”
开启了表演的大门,董晴也得到了不少贵人的鼎力相助。
尤小刚是第一个。
作为一个导演,他交出了《紧急起飞》《孝庄秘史》《凯旋在子夜》《杨贵妃秘史》《巾帼悲歌》《凤在江湖》等不少佳作。
还没毕业的董晴就因为其颇有灵气的长相得到了尤小刚导演的赏识。
她出演了她的一部电视剧——《一生有你》,即《死去活来》。
在里面,董晴饰演的是内秀文静,外柔内刚的初中女生周甜甜。
紧接着她加入了尤小刚创立的中北国际演艺专修学校进修,成为了尤小刚旗下的签约艺人。
看的出来,董晴是被看重的。
后来不仅出演了电影《墨子》的女主角,还在尤小刚电视剧《大唐女巡按》里有不少戏份。
与其同时,由于其有着深厚的舞蹈功底,还被著名作曲家张宏光发掘,成了少女组合“新宠儿”的成员兼队长。
年仅19岁的董晴可谓是出道就有高起点,表演、歌唱双面开花。
可惜啊,中国内地的组合是欠缺发展土壤的,“新宠儿”早早就夭折了。
而董晴被尤小刚所青睐的时候,已是他式微之际,董晴自然没有水涨船高之运。
但她还是确定了自己的去向,她想要专注于表演。
虽然没有红起来,但董晴还是有戏拍的。
在拍摄《飞哥大英雄》的时候,她遇到了自己在表演上的指路明灯——雷佳音。
那是在她表演初期对她影响最大的人。
以往,董晴总不由自主被理论知识给框柱,但雷佳音的一场吃饭戏却让她大为改观。
她才顿悟,表演不能被模式或既定的观念给束缚住。
后来,在拍《武动乾坤》时,遇到了张黎导演,她更加夯实了这一观念。
“青檀”这个角色是不讨喜的。
不仅人设惹人嫌,而且装扮还土里土气、邋里邋遢得很“劝退”。
说实话一开始,被扫上最黑的粉底,套上“鸡窝”的造型,董晴是有过摇摆的。
但导演张黎的一番话让她自愧不如:
“你不要只理解剧本呈现的表面,要透过角色看她的背景,要带到更深的地方探索人性。”
董晴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以往对角色认知的欠缺之处:
“在创作面前,演员的美并不重要,角色的美才是重要的,而美不只是流于表面,美是从言行举止里,从人性里流淌出来的。”
演员不应一味地去“讨好”或者“迎合”观众。
演员有展示美的义务,也有揭露恶,揭示人性,给观众以警醒的责任。
在剧组里,她连着吃了九个月的面条,为角色足足增肥了15斤。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贴合角色。
“戏比天大”“角色为先”是董晴在张黎导演身上领悟到的,这个创作出了《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佳作的“大牛”是值得深挖的。
在演员这条路上,她遇到了很多专业上的大拿的赐教,也遇到了知音知己。
在演艺圈,董晴最好的朋友是谭松韵。
这是很少人知道的。
她一向很不喜欢“沾亲带故”式的炒作和营销。
在做剧宣的时候,董晴常常会于休息间隙请求记者:
“我想如果这次的采访文章能以我个人的表演想法为主就好啦。”
一般不红的配角总免不了被要求提一些跟主角们合作的故事,这样会更利于提升热度,但董晴担心这样会给合作演员带来困扰。
在表演之外,她一直处于很谨小慎微的低调当中。
而和好朋友谭松韵的互动是董晴最大的“高调”了。
在2016年大爆网剧《最好的我们》里,谭松韵是“耿耿”,董晴是贝塔“蒋年年”。
戏里,她们是好朋友,戏外,她们也成了好朋友。
自来熟的董晴遇上了社恐的谭松韵,友情就萌芽了。
一场喝酒戏后,这段友谊升华了。
桌上摆着12瓶啤酒,导演喝了一瓶,编剧喝了一瓶,剩下的几乎都是她俩喝的。
结果第二天两个人双双不得不吃止疼片才去片场。
那以后,两个人感情愈发深厚,而碰巧这两人都是重感情的人,直到现在,她们依旧还是彼此的支撑。
在谭松韵眼里,董晴是值得信任的人,和她在一起不需要说什么,她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做好。
她们是可以一起去旅行的亲密挚友,也是在表演路上相互扶持的知音知己。
这一路上,董晴的旅途上遇上了不少过客,其中有的人不仅仅只是过客而已,都给她留了点什么。
而这是助力其羽翼不断丰满的馈赠。
自助者,人恒助之。
就如吸引力法则一样,你关注什么,你就能吸引什么。
当一个人的思想专注在某一个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
为什么董晴总有贵人助?
不是其他的什么,就是她近乎偏执地专注于表演,想让自己做一个好演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在一起。
是为了寻求心理上的一种归宿感,也是为了获取一种安全感。
只要你想要的欲望足够强烈,那所有人都会帮你,会给你让道。
最近山东淄博火了,我想,来自淄博的董晴也很快会迎来自己的春天的。
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