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里,肾是先天之本,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肾虚,介绍过很多相关的饮食调养,其实中医也有很多外治法,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滋养肾脏、增强体质的目的。

捏耳法
“肾开窍于耳”,耳朵和肾脏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捏耳的动作,刺激耳部的穴位,进而达到益肾填精的效果。
洗净双手后,将双手搓热,然后用手掌心捂住耳朵,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搓揉耳廓3分钟,使耳部产生温热感。接着,用两手交替经头顶拉扯对侧耳廓上部,每次拉扯12-18次,力度适中,以不感到疼痛为宜。这个动作简单易行,可以每天进行2-3次。

腰部按摩
腰部是肾脏所在的位置,通过按摩腰部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增强肾脏功能。
采用站立或坐卧的姿势均可,同样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搓热。将搓热的双手分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紧贴皮肤,上下按摩腰部。力度要适中,以腰部感到温热为宜。每次按摩约200下,早晚各一次。这个动作不仅有助于补肾固肾,还能缓解腰部疲劳,改善腰肌劳损等问题。
也可以选择按摩肾俞穴,该穴位于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肾脏在背部的俞穴。与腰部按摩相似,不过更注重对肾俞穴的刺激,达到补肾纳气的效果。

热水泡脚
肾经起于足底,由于足部离心脏供血的位置较远,在冬天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出现发冷的情况。睡前用艾叶、生姜等中药泡脚,有利于活血,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热水泡脚不但有助于补肾固肾,还能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时间不用过长,水温也不用过高,很多人喜欢水烫到双脚通红,建议水温在45℃-50℃。另外有糖尿病或者足底病变的人群不适合泡脚。

吞津液法
唾液在中医中被视为“玉泉”、“金津”,具有滋养五脏六腑、润泽肢体皮毛、濡养孔窍的作用。每天早晨起床时,通过吞唾液的动作,可以促进唾液的分泌,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起床后先静坐片刻,调整呼吸,把身体“唤醒”,让身心放松。然后用舌尖轻轻舔舐嘴唇和牙齿,刺激口腔分泌唾液。当口中唾液渐满时,缓缓吞咽下去,如此反复吞咽三次即可。
饮食调理也不可忽略中医养生还特别强调饮食调理和中药调理,对补肾固肾大有用处。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肾益精、滋阴固肾功效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核桃、黄鳝、山药、动物内脏、韭菜、荠菜、桑葚等。
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中药,如熟地黄、巴戟天、枸杞子等。如果出现腰膝酸软、性功能下降、夜尿频繁、四肢乏力、精疲力竭等肾虚症状,可以考虑服用固肾合剂进行调理。这是一款常见的补肾中成药,经辨证后服用可温肾助阳、固肾滋阴,达到调和阴阳,扶正固本的作用。
结语给大家推荐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补肾动作,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适合各个年龄群去练习。通过长期的坚持,可以帮助改善肾脏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同时我们也要注重饮食调理、作息规律以及心态平和,从多方面来调理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