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黄霄云翻唱华晨宇的歌曲《烟火里的尘埃》引发了一场版权争议。
这场风波并非简单的侵权与否,更像是音乐行业在版权细分化进程中的一次碰撞,折射出行业发展中的认知差异。
事件的起因是黄霄云翻唱了华晨宇的歌曲《烟火里的尘埃》。
黄霄云方坚称,他们已经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了歌曲的词曲著作权授权,因此翻唱行为是合法的。
而华晨宇方则指出,黄霄云在翻唱版本中使用了华晨宇在《歌手2018》节目中演绎的《孩子》吟唱片段。
这段吟唱是华晨宇的原创内容,并未授权给黄霄云使用。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双方对“翻唱”范围的理解不同。
黄霄云方认为,获得词曲授权就拥有了翻唱的权利。
而华晨宇方则认为,黄霄云使用的并非仅仅是《烟火里的尘埃》的词曲,还包含了华晨宇后期改编创作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版权并未授权给黄霄云。
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发展过程。
3月31日,黄霄云方率先发布声明,表示已获得《烟火里的尘埃》的词曲著作权授权,并否认侵权指控。
4月1日,华晨宇全球歌迷会官博发布声明,详细解释了《孩子》吟唱片段的创作过程及版权归属,指出黄霄云并未获得该部分的使用权。
4月2日,华晨宇工作室发布声明,称与黄霄云方未能达成有效共识,并拒绝音乐版权“擦边球”行为。
4月3日,黄霄云方再次发布声明,解释了与华晨宇方沟通的情况,强调尊重版权,并表示希望推动二次创作规范的建立。
黄霄云方在最新的声明中表示,他们理解原创者对作品的珍视,并认为此次争议的本质是音乐行业版权细分化进程中的认知差异。
他们表示,已向发行方提出申请,标注线上翻唱版本溯源,并在未来的翻唱作品中增设“改编溯源说明”板块,详细标注参考版本及授权情况。
华晨宇方则在声明中强调了尊重音乐创作者作品创意的重要性,认为每一份饱含心血的成果都应该被认可和保护。
他们希望音乐作品能够多一些纯粹的原创,少一些模糊的“借鉴”。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差异明显。
黄霄云方强调的是已获得词曲授权,并希望通过此次事件推动二次创作规范的完善。
华晨宇方则更关注对原创作品的保护,反对未经授权的“借鉴”行为。
歌迷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歌迷支持华晨宇的立场,认为原创作品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呼吁大家尊重版权。
这场争议也引发了公众对音乐版权,尤其是二次创作相关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在音乐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版权细分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如何平衡原创者权益和二次创作的需求,如何建立更清晰、更友好的二次创作规范,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回到事件本身,黄霄云方在第二次声明中提到“本次翻唱……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歌曲的‘词曲著作权授权’”。
而华晨宇歌迷会则指出,黄霄云方拥有的是歌曲《烟火里的尘埃》的使用版权,而非华晨宇在《歌手2018》中演绎的《孩子》live版的使用版权。
黄霄云方并未就《孩子》吟唱片段的使用权进行说明。
2018年2月9日播出的《歌手2018》第五期节目中,华晨宇明确表示,他在对《烟火里的尘埃》进行改编时创作了一段和声,并认为它是《烟火里的尘埃》的续集。
这段和声即为后来在演唱会中多次演绎的《孩子》吟唱片段。
从2018年开始,华晨宇及其歌迷多次在演唱会中演唱这段吟唱片段。
大量的演唱会饭拍视频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华晨宇对该片段的创作和使用。
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华晨宇依法享有该片段的完整著作权。
黄霄云方在声明中表示,他们希望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推动建立更清晰友好的二次创作规范。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希望未来音乐行业能够在版权保护和二次创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音乐创作的火种得以传承,让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得以问世。
那么,您认为此次事件中,谁的立场更站得住脚呢?
音乐二次创作的边界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