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人生下半场,要富养自己

人到中年,才明白:人生真正的丰盈,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否安然度日。上半场拼的是速度,下半场比的是心态。拼过、闯过、累过之

人到中年,才明白:人生真正的丰盈,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否安然度日。

上半场拼的是速度,下半场比的是心态。拼过、闯过、累过之后,更应留些时光,好好善待自己。

所谓“富养”,从不是锦衣玉食,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丰盈,一份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的姿态。

不是为炫耀,不为虚荣,只为活得安稳、舒展、体面。身不必名贵,心须得宁静;家不必奢华,气自有风骨。

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精神的修篱。若能在静中养心,宽中养气,和中养福,人生的下半场,便能愈加澄澈丰盛。

静以养心,方得从容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养心的根本,在一个“静”字。

静,不是与世隔绝,而是内心澄明;不是逃避纷扰,而是处事不惊。在这个声音嘈杂、节奏飞快的世界里,越是喧嚣,越要学会沉静。

有人喜欢晨起扫院,洒水拂尘,看朝阳透过枝影,听鸟鸣唤醒旧梦;有人喜欢黄昏独坐窗前,泡一壶茶,看余晖染红西山,任时光静静流淌。这些看似琐碎的片刻,正是“养心”最好的方式。

画家八大山人,晚年隐居林泉,画山水、写花鸟,寂寂无人处,自成天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万千尘虑,终在一笔枯墨里消散无痕。

静,是最好的修行。心静了,眼里才有风月,步伐才有节奏,人也就安住在自己身上。

宽以养气,方能延年

《庄子》有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能宽己、宽人、宽事者,其气自和,其寿亦长。

人生过半,很多事已无需争个对错高下,能放过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放过自己。人与人之间,若总是锱铢必较,终会把生活过得寸步难行;若能留三分余地,说三分话,天地就会宽三分。

北宋名臣寇准,刚直不阿,多次因直谏被贬。相传他途经杭州时,百姓夹道相迎。他却淡然一笑:“吾心无愧,何忧前程?”

这份胸中有丘壑的从容,正是一种“宽气”的修养。后人评其:“气定神闲,风骨自清。”千载之下,犹见其风度。

宽,不是懦弱,而是力量;不是妥协,而是格局。人这一生,总要学会放下几段往事、原谅几个人、笑着走过几个坎。气顺了,人才会安;心宽了,日子才会长。

和以养福,方见圆满

《易经》有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家中若有和气,则福自生,运自至。

一个人的福气,从来不是求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和气的人,处世不躁、待人不苛,能将平凡的日子过得温柔而有光。

最好的家庭,从不是车马盈门,而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笑语盈盈,琴瑟和鸣。

明代张岱,少年时锦衣玉食,暮年却居陋巷,靠卖文度日。但他在《陶庵梦忆》中写下:“人间好景,不过雪夜围炉,月下听琴。”贫富得失,不过浮云,唯有那一炉和气,是一生的珍贵。

在纷扰尘世中留一处和气之地,守一段简单情谊,是为人最大的福报。家庭若和,生活就顺;心境若和,岁月就美。

真正的富养,是回归本心

人生的上半场,是风雨兼程;下半场,是自得其乐。真正的“富养自己”,从来不在外物,而在内心。不求风生水起,但求清风徐来。

静以养心,心定神清;宽以养气,气顺身安;和以养福,福至心灵。

来源|《慢物集》作者黛青

- End -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茶文化、美文、国学知识,

快速起步、全面学习六堡茶,

请关注“六堡茶微刊”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