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一下唐尚珺的直播,到目前为止,他依然没有透露具体的分数,只是说分数足够上一本,最后一位数是6。
据他复读的老师说,应该是在600分之上。
无论最终他考了多少分,上了哪个大学,或者还是像过去一样,选择继续复读,我觉得,他的选择、他的坚持,都是有意义的。
如果在十年前,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你问我如何看待“复读15年”这种事,我可以非常坚定地回答你——毫无意义。
那可是15年啊,15年可以干多少事,不断复读,而且在复读几年之后,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如果你复读两三年,从一个连二本都考不上,提高到一个可以上985的水平,这样的复读,显然是有意义的。
但是你花15年的时间,不断复读,从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读到了发际线后移的中年人,这值得吗?
如果你不复读、或者只是复读几年,然后上一个大学,在大学里好好学习、考个好一点大学的研究生,不一样能弥补你想上名校的遗憾吗?或者早一点上大学,早一点出来工作,早一点挣钱、成家立业——无论选哪一条路,总要好过复读15年吧。
然而,在大学毕业后,我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整整10年,从单身混到离婚,从一无所有混到身无分文,我发现——唐尚珺的选择,是对的。
为什么说他的选择是对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搞清楚高考的作用。
高考的作用,无外乎就只有两种。
其一,能改变命运;
其二,不能改变命运。
先说第一种情况:假设高考能够改变命运。
如果高考确实能改变命运,那么,你上一个专科、二本,跟上一个985、顶级名校,区别就非常大。
如果上普通的大学或者没上大学,一年只能挣不到10万块,而上一个很好的大学,一年能挣50万以上,那么,复读15年,就是对的。
上不了一个好的大学,你15年才挣150万。就算你24岁大学毕业,工作到60岁退休,36年的时间,你只能挣到360万。
但上了名校,一年50万,3年就能挣150万,哪怕是40岁才大学毕业,干7.2年,就能挣360万,抵得上一般大学毕业的一辈子。工作20年到60岁退休,就能挣到1000万。
这么一算,别说复读15年了,就是复读20年,也是有意义的——这是假设高考能够改变命运的情况。
再说一下第二种情况——假设高考不能改变命运。
现在名校毕业,找不到好的工作、一样出来跑网约车、送外卖的也不少,很多上了名校的人,拿的工资也跟普通人差不多、甚至还不如。
更有甚者,这15年间,早早就踏入社会,不仅没挣到钱,反而还欠了一屁股债,每天活在焦虑、失落、迷茫中,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很多人,虽然结婚早,但离婚也早——无论工作还是家庭,没一样是如意的。
折腾了15年,发现过得还不如当初,尤其是上了名校,落差感、羞耻感就更强烈,对残破现实的接受能力,反倒还不如那些没上过大学的。
人家没上过大学的,早结婚早生子,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也没什么怨言、没什么不好意思,无论干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踏踏实实、可以坦然接受——反正这就是我的命运。
可是上了好的大学,就很容易穿上孔乙己的长衫,哪怕是经历了很多年的纠结与挣扎,那件长衫都不一定能脱得下来,长期活在自怨自艾、抑郁不得志中。
很多人,原本是想早点工作、早点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报答父母、少让父母操心,结果混了十几年,对孩子对父母的亏欠感是越来越强、父母是越来越操心。
然而唐尚珺,他在学校多待了15年,至少他没有失业、没有创业失败、没有负债、没有离婚、没有身材走形——这已经强过很多人了。
人家35岁了,还在高唱《海阔天空》,还有梦想,还在期待着未来,还有少年感——试问一下35岁左右的朋友们,你们的身材还轻盈吗?你们的头发还茂盛吗?你们还有梦想吗?你们还朝气蓬勃吗?
我还不到35,以上这些问题,我都没有肯定的答案了。
很多人可能要给自己失败的人生找借口了——人生也不只有高考啊,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经历,我不复读、早早毕业早早工作,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景,人生不就是经历吗,这不比枯坐在高中的教室年复一年的做题强?
确实不比。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其实也非常简单和枯燥,早九晚五,日复一日的做着重复的工作,你哪来的自信觉得——这会比年复一年做题强?
如果你足够诚实、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人生,你就会发现——唐尚珺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其实我们都一样,没有谁比谁更糟糕,同时也没有谁比谁更荣耀,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只要不违法,只要自己心安理得,只要自己能接纳自己,就够了。
你觉得人家唐尚珺复读那么多年不对、不好,这其实不能说明唐尚珺的选择有问题,而是说明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问题。
你觉得人家复读15年太固执,其实是认为“复读15年太固执”的人才固执。
作者|李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