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中国芯片

陈老的茶话会 2024-12-10 16:20:19
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中国芯片:这一代技术人员的三大短板

大家好啊,我是老陈。今天跟同学们聊聊芯片人才培养这个话题。前两天看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的一番话,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老教师,看到国产芯片发展遇到的瓶颈,心里着实着急。咱们聊聊吴院士眼中的问题,看看对年轻学子有什么启发。

吴院士把脉很准,指出了当前芯片技术人员存在的三个致命问题:过分注重科学导向,忽视工程实践;只顾单点突破,不重视系统集成;缺乏成本意识,脱离市场需求。说白了,就是基本理念不清晰、行业认知不深入、工程经验不够扎实。

我给大家打个比方,芯片制造就像盖楼房。光有建筑学的理论知识不够,还得懂工地施工、材料选购、成本预算。要是只会画图纸,不会管理工地,楼房能盖好吗?芯片也是这个道理。吴院士说得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里,学生们往往只重视发论文、做研究,对真实的产业环境和工程实践却知之甚少。

我觉得挺有意思,吴院士提到他自己横跨科研和工程两个领域。他说科学家要会动手,工程师要会动脑,两者要融会贯通。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咱们的学生经常钻牛角尖,要么一门心思搞研究,要么一味追求实用,把科学和工程割裂开来。

芯片制造讲究什么?吴院士说要的是“成套工艺”。好比1000个工序,你做好999个没用,就差那一个也不行。这话说得多形象!我跟同学们说,这就像咱们打篮球,投篮、运球、防守缺一不可,光会投三分有啥用?

说到底,芯片人才培养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学校里光讲理论不行,企业里光练技能也不够。我觉得吴院士说得特别在理,要让学生从中小学就开始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你们想啊,现在的学生连晶体管是怎么做出来的都不知道,这不就是典型的产教脱节吗?

吴院士预测,到2025年我们国家会缺20多万芯片工程师。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你们年轻人怎么把握了。不过我要提醒大家,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得改变思维方式。不能只顾埋头写论文,要多到产业一线去摸爬滚打。

对了,吴院士还说了一句特别实在的话:工程文化九九归一,最后都要归到成本上。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搞科研可以不计成本,但做工程必须算经济账。你们想想,做出来的芯片卖不出去,再高精尖也没用啊!

我寄语年轻的同学们,选择这个专业要有思想准备。不是读几年书、发几篇论文就能成为优秀工程师的。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提升自己。记住吴院士的话:芯片制造不光是工程,还是艺术,要求全方位的卓越。

1 阅读:44

陈老的茶话会

简介:欢迎来到"陈老的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