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贾琮根本不是贾赦的儿子,更谈不到“身份等同宝玉”。如果非要找个“身份等同”,他应该等同于贾蔷——十六岁以前的贾蔷。
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亡之后,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直到“如今长了十六岁”,贾珍“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
贾琮呢,二十四回宝玉来看贾赦,“一钟茶未吃完,只见贾琮来问宝玉好”。向宝玉问好,可见他年纪小于宝玉。稍后“正说着,只见贾环、贾兰小叔侄两个也来了”,可见贾琮比宝玉环兰都来得早,可能就在贾赦屋里居住,由邢夫人抚养照顾。所以邢夫人才会“活猴儿”“黑眉乌眼”地骂他。
可是,五十四回荣国府开元宵宴,贾珍“转身带领贾琏等出来”、“命人将贾琮、贾璜各自送回家去”。这是什么意思?
贾璜住在“东胡同子里”,是在荣国府之外。派人送他回家,当然没问题。贾琮如果按二十四回的说法,是住在贾赦屋里、也就是荣国府的花园隔断,怎么会由贾珍这个宁国府的人,派人送他回家?
除非是这时的贾琮,已经不住在荣国府中。为什么不在府里居住?
是被撵出去了吗?不是的。像周瑞儿子那样“两府里不许收留他小子,叫他各人去罢”,是恩断义绝的惩罚。派人送他回家,既客气又体贴,只能是像贾蔷一样,“分与房舍”、“搬出”荣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
本来嘛,贾珍是宁府的长子,贾赦是荣府的长子。虽然实际权力未必在长子身上,可既然担了这个名儿,不免要为族中尽些义务。收养族中孤儿,就是他们少有的尽义务了。
只不过贾珍是为避嫌疑才命贾蔷搬出去的。贾赦却是夫妻二人都冷淡无情,实在懒得照顾幼儿,于是早早地把贾琮搬出去罢了。
一个寄人篱下的亲戚孤儿,哪里就成了贾赦次子,又哪里能与宝玉身份等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