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锋王朝时期沃尔西天主教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巴斯历史集 2025-01-24 18:57:32

玫瑰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崭新的王朝——都铎王朝——悄然崛起。它的诞生,不仅意味着英国漫长内战的终结,更预示着一个强大民族国家的孕育。都铎王朝的君主们,如何巧妙地将王权的巩固与民族国家的构建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的历史乐章?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充满权力、宗教和变革的旅程,探寻都铎王朝初期专制王权加强的奥秘。

都锋王朝是个英国历史上君主权力变强的时期,从亨利七世建立王朝起,每一任国王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努力增强自己的权威。

特别是在都锋王朝初期,为了稳定国内和对抗法国,国王们把很多精力都花在加强自己的权力上。要想加强专制王权,就得有个强有力的人来领导,还得按自己的意愿打造一个民族国家。所以,强化王权和建立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大家都知道,玫瑰战争结束后,都铎王朝成立了。这个王朝一开始就象征着国家的团结和民族的和解,这说明了国王的权力变得更加强大,而且国家也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亨利七世一当上国王,就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加强自己的权力上。

他首先通过继承兰开斯特、约克和都铎家族的土地,还有圈地还有海外殖民和贸易,弄到了很多钱,商业也因此兴旺起来,政权也就稳固了。然后他又通过恢复和发展海外贸易,支持探险,增加了收入,拓宽了资金来源,也得到了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喜爱和支持。

亨利七世在财政上做得挺不错,这保证了新王朝能稳稳当当、红红火火地发展,也给加强王权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再者,他开始对各地有了比较严实的掌控,这样一来,国王的权力就更大了。他严厉打击那些贵族的反叛;还通过掌控国王的顾问团来管理行政和司法;还有治安法官帮忙维持秩序,这样一来,国王的权力就变得更加强大了。

所以说,他并没有开创全新的君主制,只是把英国原来的王权给恢复了一下。但时代的大潮像是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把英国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境地。而且,他还特别注意管好行政部门,把御前会议牢牢控制在手里,成了加强王权的得力助手。

亨利七世和议会的关系一直挺不错,这关系一直延续到了亨利八世那会儿。这让他有机会在宗教和政府制度上来个大变革。所以,不管是治安法官权力的增强,还是他对贵族的有效控制,还有对外关系的和睦,都让英国在国王的领导下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国王的权力在中央和地方都稳固了。不过,英国国王和罗马教皇因为推荐圣职、收税等事情老是有争执和冲突。

虽然教皇和都锋时代的君主互相利用,但英国教会虽然在宗教道德和传统上还认同教皇的领导,但在组织管理上和国王的关系越来越近。像是任命教职、安排圣俸、收税这些教会的事情都变成了国王管理范围内的事,教会也逐渐变成了国王统治下的一部分组织。

在亨利八世改革宗教之前,英国同时受到教皇和王权的双重影响。所以,当16世纪的宗教改革到来时,英国人只需在宗教理论和习俗上摆脱教皇,通过议会法律来确认国王的权力。这就是为什么说,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可能就在这一点上。

沃尔西是在亨利七世时期成长的,他一直协助国王处理外交。长时间的影响让他认识到,若想加强君主专制,必须从教会下手。“在亨利七世时,王权扩展主要在世俗方面,要想在世间稳固国王的绝对权威,就得摧毁拥有神权的天主教”。

这事儿告诉我们,亨利八世搞宗教改革不光是因为离婚那点事儿,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原因,比如政治和社会上的考虑。这也说明沃尔西改革英格兰教会其实是跟亨利八世早期治国策略对路,标志着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在14、15世纪,英国中央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超过了那些地方势力,开始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政治上也逐渐变得统一。之前也提过,亨利七世打了几仗,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那些地方势力也就慢慢不行了。

在玫瑰战争以前,贵族被叫去参加议会的人数最多能到54个,可亨利七世上位后第一次开的议会,只有29家被要求去,实际上只有18家去了。”那会儿,英国的管理部门越做越好,对全国有了更严的控制。

为了对抗教皇给英国教会人员任命的权力,英国出台了一系列反对教皇的法律,英格兰变得强大起来,和罗马教皇打了一架,结果教皇的势力就减弱了。

这段时间里,农奴制度越来越不行了,商品经济却越来越兴旺,尤其是英国成了欧洲头号呢绒生产和出口大国后,经济就更快地发展了,市场上多了起来,国内市场也初步形成了一体化。

各地之间的商品往来更频繁了,这就需要在经济上打造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正好这时,英国的王权已经很强了。为了保证经济的发展,得有个强大的王权来保障国内秩序不乱。

为了英国人的好处,国王守护着贸易,不让外国对手抢生意,这又让英国的呢绒业变得更强。所以说,有个强大的国王对英国的商品经济很有帮助。

长期以来,英国的国王就像是新兴民族国家的代表,“在英国摆脱了教皇的束缚,废除了封建领主的统治后,国王掌控了整个国家。都铎王朝成立后,亨利七世搞起了中央集权,通过加强宫廷内部的组织来增强自己的权力。亨利八世在前20年里,政治上还是照着老样子来”。

经济发展让各地联系更紧密,这有助于国家统一,伦敦也变成了全国的经济大都市。到16世纪20年代,伦敦的人已经多到6万,很多人都是从各地搬过来的,其中不乏从威尔士和爱尔兰来的。

与此同时,英国第二大城诺里奇的人口却只有8,000到12,000。再来说说语言的统一,以前古英语并不是统一的,丹麦人来了之后,英语就分成了五种不同的地方话。

乔叟(Geoffrey Chaucer,大约1343到1400年)写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还有宗教改革者克里夫(John Wyclif,大约1320到1384年)翻译的《圣经》,这两部作品都是用英语创作的。从15世纪末开始,英语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种共同的语言让民族情感更加深厚,也加强了英格兰人的民族认同。在1414到1417年的康斯坦茨宗教会议上,英国代表团的话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就像一些学者所描述的那样。

不论是国家被看作是因为血脉和习俗的紧密联系,还是因为语言特色(国家在宗教和法律上最稳定、最有活力的象征和核心),从而与其他民族区分开来,或者家被看作是与法国相当的领土,英格兰都是一个真正的家园。这样的观念提升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正如一位威尼斯使者所写的,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他们自己,只有英格兰。每当他们遇见一个举止优雅的外国人,他们都会说那人身形颇似英国人,然后惋惜地表示可惜那个人不是英国人。

从15世纪末开始,英格兰为了摆脱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以及打破罗马教廷的不公正判决,再加上海外殖民的吸引力和国王的赞同,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这背后有宗教、经济和政治的原因,目的是对抗外国权威,推动国家独立。

都锋王朝初期,殖民思想与民族国家的意识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了英格兰民族国家的建立。在16世纪,英国社会的重大变革和重新组合,都离不开民族主权国家的建立和加强。

在这段时期,大家对民族国家的理解更加明确了。对英国人来说,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国家不仅是参加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强大起来的开始。政治和社会力量增强后,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还激励了那些海外贸易者和殖民者,让他们有动力去开拓新领域,靠实力去海外扩张。

16世纪时,民族国家的强大和民族意识的增强,给英国打下了走向现代社会的坚实基础。这些条件共同促成了英国民族国家的诞生,民族意识也开始苏醒。而且,在国王和教皇的权力斗争中,教皇和英国教会的权力慢慢减弱,而国王的权力则越来越大了。

可直到16世纪初,教皇在英国仍握有好多权力。比如,虽然国王表面上负责推荐高级神职人员,但最终还得通过教皇的批文,所以实际上英国各主教的权利都源自罗马教皇的授予。还有,教皇还能发布各种特许状,比如收税、婚姻特许之类的。

“要想真正建立主权国家,就必须完全摆脱教会控制,彻底消除国内教权的独立性。这就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使命。”市民和新兴君主因为共同利益而联合起来,他们最终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尤其是民族教会理念和实际运作的发展,以及民族教会和民族国家的出现,教会的权力和普世思想最终被君权和国家主义所取代。

0 阅读:0

巴斯历史集

简介:袁浩淼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