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收获,意味着希望,意味着生活,意味着未来。每到秋收时节,尽管农民们日日忙碌不堪,但他们脸上洋溢的依旧是幸福与欢喜的笑容。他们在这个季节收获的每一粒谷物、摘下的每一颗果子,都是他们一年到头辛勤劳动的象征,更是农民一家生活的依靠。然而,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农耕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也并不总是伴随着成功。
我们华夏大地上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就算是达到了较为发达的水平。这主要依赖于我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肥沃的土壤、以及丰沛的水资源。尽管土地资源广袤如我国,在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部分地区依旧面临着严重的缺水现象。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进行农耕更是天大的挑战。然而,世界上还有一些地区普遍面临了这种严峻的境况,坐落在地球另一端的非洲大陆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们普通人的传统观念中,非洲地区一直是一个比较贫瘠而且荒凉的地方。在这里,很多国家都笼罩在贫穷与饥荒的阴霾中。人的生命在这里不仅脆弱不堪,更是不值一提。其实对于很多国人来说,非洲大陆其实是一个充满生机以及野趣的神秘大陆。这里的资源也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贫瘠,无论是动植物还是矿产,非洲大陆所拥有的资源都足以令人艳羡。
那么,究竟为什么当人们提到非洲大陆时,首先想到的却是贫穷、落后以及战争呢?千百年来,贫穷与落后的刻板印象好像一直深深烙印在了非洲人民的身上。而了解非洲地区情况的人们却十分疑惑,非洲拥有着肥沃的土地资源,可他们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也不去种地,这难道真的是因为非洲人过于懒惰吗?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只要看一下非洲地上长的是什么就能明白!
“懒惰”的非洲人但凡在非洲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对非洲人的性格有一些了解。非洲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时刻保持着乐观淡然的生活心态,他们中的很多人即使十分贫穷,却十分满意自己的生活状况。每日都能安于现状,挣到一点钱就全部花光,完全不会为了明天或者未来的生活考虑。在很多非洲人的心中,明天的烦恼不如明天再去细想,今天的任务就是将今天过得快乐一点。
对于非洲人的这种评价并不是一种污蔑。对于世界上很多勤劳的国家与人民来讲,非洲人的确似乎有些懒散。特别是对比世代以勤劳著称的中国人民,他们中的一些人即使饿着肚子,也不愿拿起工具去种地。非洲人民这样的心态导致了非洲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他们的农业产业自然也就极其落后。
非洲人的“懒”,据说有着一个极具非洲特色的传统。那就是只要一家人中有一个人平步青云或是意外发了大财,那么他就必须背负着养育家族中其他兄弟姐妹的重任。在非洲,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得不常年在家中赡养闲散的十几口家人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除了兄弟姐妹,他们还会雇佣自己未成功时的一些旧邻居、老街坊作为家中的仆人。
这样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我们眼中可能有一些滑稽,甚至是不可思议。然而,这种观念在非洲以及我国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却相当普遍。在这些人的思维中,发财后就应该赡养亲人并且帮助故人,而富人也理所当然应该去接济穷人。可以说,这种“我穷我有理”的传统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非洲底层人民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个性。
为了帮扶贫困地区的人民,联合国出于人道主义每年都会向非洲国家捐助钱、粮食、种子等必须物资。其他的物资究竟去往了何处我们先不谈,单单是非洲人民处理这些收到的种子的方式就令人十分震惊。政府将这些种子分发到人民手中,并不是让人民拿去耕种,而是直接作为食物分发下去的。由此可见,非洲人的懒惰性格是刻在骨子中的。
除了懒惰,还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非洲地区的环境。从古至今,非洲地区的气候以及土壤环境与各大洲相比都是十分糟糕的。由于非洲十分靠近赤道、常年高温干旱,这里大部分地区常年受到干旱和半干旱以及各种热带气候的影响,导致了非洲地区不仅炎热,而且缺水,可以说拥有着最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与气候环境。这就是长期制约着非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人觉得这些不适宜耕种的环境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凭借恰当的人为干预进行开垦,并对当地的环境与气候进行适当改变,虽说也可以变成一个同样适宜农业发展的地区。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样的开发与改造难度对于当今人类掌握的技术来说实在过大。我国的南方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国古代,南方被普遍认为成蛮夷之地,这主要是南方地区森林较多、瘴气弥漫的原因。不过好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比较充沛,即使这样,我国依旧用了千年的时间才将南方地区慢慢改造成为如今的样子。而对于既气候炎热、又干旱缺水的非洲来说,改造难度只会难上加难。
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非洲地区各个国家的人口数量相较于非洲广袤的土地来说并不算多。相较于我国来说,非洲地区有着大量荒芜的土地,称得上是地广人稀。这就导致了农耕的需求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也并不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精耕细作。而且在野生动植物非常普遍且活跃的非洲,人们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途径来喂饱自己。比如说香肠树与面包树就是非洲人民普遍的食物来源之一,这个里面程度上分担了非洲人民在粮食方面的压力。
另外一个重要且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非洲地区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这种落后在当地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上尤为明显。就比如在农业思想方面,由于并未受到传统种植观念影响的原因,非洲地区的农业种植技术自古就十分落后。这里既没有什么优良的器具,更没有什么先进的技术。可以说,除了南非之外,其他地区根本谈不上拥有种植技术。他们既找不到科学的种植方法,又难以掌控化肥等催化剂的使用,遗物一味地消耗土地本身的肥力。长此以往,非洲地区的农业就一直停滞不前,更不用说什么倡导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非洲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这片土地上的种植技术,更给农民带来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非洲人世世代代对耕种与农业都称不上积极,自然也就不会花费太多的心思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这样的恶性循环持续了不知道究竟多少年,才使得非洲大陆至今依旧是笼罩在饥荒与贫穷阴霾下的土地。若非世界其他国家长久的帮扶,非洲地区的情况恐怕要比现在还要严重千百倍。
结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很多人孩童时代就熟背的第一首五言诗。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珍惜粮食、要节约。这种劝导自然是十分正确的。然而,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单单只提倡节省并没有办法真正保障人们的未来。一味的消耗只能换来愈演愈烈的恐惧与担忧,只有想办法让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非洲人民即使吃不上饭,也不去种地,除了依靠那片土地上本来就有的物资之外,便再无倚仗。而如果他们一味保持这样的懒惰,酿成的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参考文献:
《悯农·其一》
《悯农·其二》
人家那大把野生动物,半个小时就能吃上肉,何必浪费时间种粮[笑着哭]。
饿不死和吃好是两码事
懒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