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21日,一向“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慈禧太后突然硬气了,她做出了一项震铄古今的重大决定,同时向十一国宣战。
这十一国里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沙俄、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奥匈帝国,都是一等一的强国。一个弱国同时向这么多强国宣战,以龙马君博而不专的历史知识储备,可以断定是人类历史上的孤例。
慈禧太后的胆气为何如此雄壮呢?有很多说法,不过今天,龙马君要提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说法。下面一一罗列并作分析,读者老爷们不妨做回判官,看何者更合理。
为方便分析,我们先来梳理下背景。
一、洋人不是个好东西
19世纪末,北方义和团运动兴起,他们烧毁教堂,破坏铁路,抢劫洋行,杀害传教士及信众,并攻入了天津租界,激起了西方各国的普遍不满,纷纷照会清廷要求剿除义和团。清廷并未理睬,相反,以满洲亲贵为首的排外势力趁机与义和团运动结合,排外运动越演越烈,北京使馆区也遭到冲击。
至1900年5月,各国眼看清廷无意控制局势,纷纷派遣军队保卫使馆,这是得到清廷同意的。
至5月末,各国已在大沽口外集结了24艘战舰,到达天津租界的各国军队达到2000多人,随时准备执行救援作战。
6月10日,北京使馆区对外通讯断绝,各国将领召开会议商议后,决定立即组成联军,进军北京。
6月中旬,这股联军遭到清军和义和团武装的阻击,被迫退回天津。随后,各国海军在未宣战的情况下攻占了大沽炮台。
6月20日,事态进一步激化,德国公使克林德男爵被杀,日本代表在前去总理衙门谈判的途中遭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射杀。
6月21日,慈禧做出了那个真正让她“名垂青史”的决定,同时向十一国宣战。
二、洋人欺我太甚!
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因为一份假的外交照会,据说是江苏粮道罗嘉杰弄来的,这份来历不明的外交照会提出了四条要求,一是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二是代收天下钱粮;三是代掌天下兵权;四是勒令太后归政。
稍有些常识,就知道这四条要求非常离谱,列强根本不可能提出这样貌似厉害无比却极端不切实际的要求。照会也肯定是假的,据现在的研究,多半是那位罗大人受人指使伪造的。
可偏偏慈禧太后竟信了,其他条件倒也无所谓,唯独这归政的要求却是万万不可,这也足见洋人用心之歹毒,于是,慈禧太后勃然大怒:洋人欺我太甚!跟他们拼了!
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
这种说法其实是有些道理的,维持自身的地位应该是慈禧所有行为的首要动机。在此之前,洋人已经有意无意地卷入了清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在戊戌变法时,各国即反对慈禧太后废黜光绪帝,这令慈禧怀恨在心,此时,洋人又提出归政这等过分要求,慈禧是有可能一时急火攻心,下令宣战的。
三、我大清天下无敌
哈佛大学的费正清中心提出另外一种说法,慈禧太后的宣战源于一份伪造的捷报。
6月中旬,当洋人强行索要大沽炮台的控制权后,慈禧并未有所行动。到6月20日,直隶总督荣禄呈报了一份伪造的捷报,据这份捷报,大沽炮台的清军守军神勇无比,击破洋人军舰无数,各国联军多毙命于大沽海面。
慈禧听到消息,仰天大笑,顿感我大清天兵天下无敌,广大义和团团众神通无敌,区区洋人不难一鼓而灭之,激动之下,慈禧便颁布了那份著名的宣战诏书。
这种说法其实是有些问题的,对于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而言,如果敌人是无法战胜的,那取得优势后的理智举动就是利用眼前的暂时优势设法结束战争。
各国当时组成联军入侵并非是要灭亡清朝,其动机非常有限,就是解救陷于北京使馆区的外交人员以及侨胞,清廷如果趁着战胜的优势主动示好,送还外交人员,是有可能在不丧失重大利益的情况下结束争端的,断无扩大争端之理。毕竟,一旦向十一国宣战,体面的结束战争根本是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四、三国京剧戏看多了
还有个说法颇有意思,来源于我国著名近代史专家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
在这个说法里,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乃是驱虎吞狼之计。至1900年时,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山东、河南等省份已是遍地开花,集聚了数十上百万壮丁,对清廷的统治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太平天国的教训殷鉴未远,一些清军将士也被鼓动了起来,义和团的大刀随时可能落到自己头上,在这种情况下,常看三国京剧戏的慈禧太后便想起了荀彧的驱虎吞狼之策。
数十万义和团民是狼,列强自然是虎,像列强宣战,鼓动义和团民去和洋人拼命,利用洋人来消灭义和团,这也就是慈禧太后版的驱虎吞狼。
然而稍一分析,就知道这个计策问题很大,原因很简单,驱虎吞狼,狼不难吞,问题是招来了更难对付的虎。从事态的实际发展来看,义和团这狼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根本用不着这么曲折的手段,在八国联军的入侵过程中,实际上与八国联军作战并遭受严重损失的还是清军,清廷直接掌握的武卫军,除袁世凯的右军外,几乎全灭。这就为后来袁世凯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五、症结到底在哪?
无论什么原因,无论怎么解读,慈禧向十一国宣战都是个失智的决定。
盲目排外也好,误信伪文与捷报也好,都不足以解释这个决定的合理性,真正的症结在哪呢?
非常简单,慈禧作为最高统治者,并不用为她的行为承受多少后果。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当然是对的,然而这些后果并不是针对慈禧本人的,流血的不是她,是清军将士还有普通老百姓。除了逃到西安的过程中吃了几顿粗粮,她哪还受过一点损失?
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慈禧可以恣意妄为,而全然不用承受后果。所以,她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如何如何,说的何等雄壮,只是因为代价不会是她;她又可以要求四万万臣民“人人敢死,同仇敌忾,陷阵冲锋”,说的何等慷慨,只是因为她自己不用冲锋陷阵。
在慈禧看来,当她看到要她归政的伪造照会,她是不惜以国运做赌注大闹一番的,赢了自然功劳全归她,输了,也不打紧,对她影响也不大。
说句大言不惭的话,这等好事,换我,我也敢呀。
所以,她才能慷慨激昂的向十一国宣战。
她自是能慷慨激昂,但是如果当时清朝的普通老百姓也跟着慷慨激昂,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毕竟,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都是要普通老百姓去承担的。
至于当时普通老百姓的慷慨激昂,或许就只能从先天方面去解释了。
欢迎关注,与龙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
参考资料:《宣战诏书》《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