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家的乳保,和皇帝最亲近的人,有善良的也有歹毒的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4-11-12 07:50:27

“乳保”是乳母与保姆的合称。

乳保这一职业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中国古代,无论是王公贵戚家庭,还是家境较为殷实的平民之家,皆有使用乳保来代替生母哺育婴孩的习惯。

皇帝也是人,当然也离不开乳保,只不过拥有一个专门服务于皇族的乳保群体。皇帝的乳保与皇家并无血缘与姻亲关系,与宫女似乎在身份上并无明显差异,但是由于乳保与皇帝建立起特殊的感情纽带,相较于其他宫廷女性,皇帝乳保这一群体更有可能接触到权力核心,在宫廷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皇室乳保制度源于先秦时期的王室乳保制度。《礼记》记载,西周时的宫廷有专门为养育国君之子的“孺子室”,并设有一套较为完备的乳保制度,乳保们的职责明确清晰。

依照规定,王子在出生后便要进入孺子室交由乳保们养育。除负责养育王子的“诸母”之外,其余宫人一般不得擅自接近孺子室,这也意味着王子的成长过程中,主要的接触对象就是孺子室中的乳保成员。为使王子成长为德行端正之人,宫廷对乳保的选拔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较为出众的品行才可胜任。

先秦时期,王室乳保们的职责分工十分明确。孺子房诸母中有三母,三母的职责各有不同,慈母与子师主要负责教育王子,保姆则是负责王子的日常起居,除这三母之外,诸母中还包括负责哺育王子的乳母。

因为乳母与王子的接触最为密切,宫廷在选取乳母时格外注重乳母的身份品行。王子降生前,宫廷就会组织选拔乳母,乳母哺育王子满三年后即可出宫归家。

自汉朝开始,皇室择选乳保的标准由先秦时期的重视乳保出身转为注重乳保的品性,皇室乳保的身份下移,皇室乳母也多为官婢或平民出身,皇室乳保呈现职业化趋势,甚至会给予乳保优厚的待遇并授予一定的特权,出现了乳母受封的现象。

唐代,随着科举制的推广与门阀世家的衰亡,儒家思想迅速传播,为乳母服丧成为遵守礼制的一种表现。韩愈也曾为其乳母撰写《乳母墓铭》,尊崇乳母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奉养乳保也被视为孝行中的一种,皇帝封赠乳母已经被视为孝行。皇帝乳保以“夫人”位号获得册封的传统也始于唐代。

进入宋代,皇帝尊崇乳母为其服丧,使皇帝与乳母之间建立了伦理关系,皇帝奉养乳母被视为一种孝行,册封乳母也被视为应有之制,这使皇室乳母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

宋代皇室乳母以卑微的出身获得了皇家的礼遇,这与儒家的兴盛有着极大的关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科举入仕,对于信奉儒学思想的读书人来说,奉养乳母是为孝行,除皇帝与乳母亲厚的感情因素之外,这种思想也是促使历朝皇帝尊崇乳母的原因之一。

明成祖朱棣开创了明代尊封乳保之制,乳保将皇子哺育成人后,便可受到皇帝的褒奖,并享有皇子的礼待。除去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泰昌帝朱常洛之外,其余历代皇帝皆有册封乳保的记录。

乳母作为王朝继承人的哺育者,作用非比寻常,明代宫廷对乳母的择选更是如采选妃嫔宫人一般十分慎重。为保障乳母的奶水质量,乳母的出身、生育、年龄、样貌皆有所规定,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挑选机制,乳母的选拔程序严苛,有初选、复选、终选三选。

不同于乳母受到哺育功能的限制,保姆选拔中对体貌婚育的要求并不如乳母一样严苛,保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抚育及教养皇子,因此宫廷更加注重保姆的经验及品行。

皇帝保姆的来源较乳母来说更为广泛,其一为乳母转化,一旦正式成为皇子女的乳母,未经犯错便不会让其离开宫廷,成为宫廷的一份子,终生为皇室效力。

而乳母在皇子女断奶完成哺育任务后会自动成为保姆,继续负责抚育工作,这与乳母有着较为丰富的育儿经验及与皇子女已经建立深厚情感有关,乳母们往往在皇子女长大成人后才会离宫归家或被皇子女留府奉养。

在众多的皇室乳保中,唯有皇帝乳保有资格得到皇帝的册封,一跃成为拥有“夫人”品阶的命妇。按照明朝的礼制规定,外命妇分为一至七等,品级多随夫、子,只有少数妇人可凭借自身的功劳获封,“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夫人”为外命妇中的最高品级,地位尊崇。

皇帝乳保在受到册封后会被赐予府邸、庄田以及金银,甚至每日用度也归宫中负责供养。在例行赏赐之余,皇帝往往会额外厚赐予乳保财物,乳保们养尊处优,在生活颇为闲暇又较为富裕的情况下,一些乳保往往会热衷于出资参与各类佛事。

自朱棣尊封乳保开始,明朝前期永乐至天顺年间的皇帝乳保普遍是安分守己的,这一时期的乳保一般不轻易向皇帝求取恩赏,英宗朝,虽有乳母李氏为其子请求袭职的情况出现,但此为个例,英宗的其余两位保姆仍能安于本分。

永乐至天顺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宫廷环境较此后更为稳定,皇帝多在壮年即位,而英宗在即位时虽年龄尚幼,但在后宫中有多位女性长辈,因而这一阶段的皇帝往往对乳保的依恋不大,乳保的待遇看似优厚,但实际所得并不如此后的皇帝乳保。

从家族封荫上来看,这一时期的乳保亲属如蒋廷圭、王忠等人的名位爵封比肩皇亲外戚,但依照这些名号皆为追赠的情况,可知其在实际上并未达到与所赠官职相匹配的地位,加之不得袭封,此后子孙普遍荫为中等武官且官秩不比后世,乳保子孙想要袭职还要请特恩于皇帝。

明朝中期从成化朝开始,皇帝乳保得到皇帝赏田赐钱的记录有所增加。区别于前一时期乳保们不轻易乞恩的情况,从成化朝开始,皇帝乳保为家族敛财请官的现象逐渐增多,这种情况在嘉靖时期曾经得到过遏制,然此风屡禁不止。

由于这一阶段的皇帝在幼年时期的宫廷生活多为复杂,这导致皇帝对陪伴抚育过自己的乳保较为纵容,在给予丰厚经济待遇的同时对其家族成员也多优待,正德时期,乳保家族成员被破格允许职位世袭,并成为惯例。

此外,除按例给予乳保家族成员荫武职外,这一时期的皇帝还额外加恩予一部分未得武荫的乳保子孙以入监读书的机会。不过,对比前期乳保家族官爵情况,这一时期的乳保亲属所荫封官职品阶大多为中等武职,再未有乳保家族的成员被追赠以高官爵位的情况出现。

明朝后期隆庆至崇祯时期的乳保制度已经完善,乳保的册封及封荫规范化。在这一时期得皇帝册封者多为乳母,隆庆至崇祯时期再未有保姆受册的记录,而册封的皇帝乳母在经济上获得的特权超越前代。

嘉靖时限制乳保请恩的做法并未得到延续,至万历时乳保请恩愈发泛滥,万历乳母金氏请田数额十分巨大,天启乳母客氏于前朝后宫都颇具权势。综上来看,隆庆至崇祯时期的乳保权势较前代泛滥,然除天启客氏的殊例之外,其余乳保所拥有的权势皆未关系朝局且并不涉及政变,故而危害性远不如魏元时期的皇帝乳保。

自永乐册封乳保以来,一直未有乳保擅权乱政的情况出现,客氏得以突破明代对乳保的种种限制在天启朝获取巨大的权力是极为罕见的现象。明末宫廷三大案最终以移宫案中熹宗养母李选侍的落败而结束,此后李选侍以苛责圣母的罪名彻底在后宫中失势。

由于熹宗嫡母与生母以及嫡祖母与祖母均已亡故,养母也在宫廷中声名狼藉,至此,内廷中再无可以主事的女性长辈,这使得客氏在内廷的权力迅速膨胀。

少年失母且心智尚不成熟的熹宗对客氏甚为依赖,深受熹宗宠信的客氏在宫廷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客氏在宫中盛装华服,凭借天启的信任在宫中肆意妄为,客氏出宫归私宅,灯火呼殿声甚至比皇帝出行还要声势浩大。这吸引了众多投机者对客氏的追捧,其中以宦官魏忠贤最得客氏心意。

魏忠贤为中年净身入宫,且文化程度不高。而明代司礼监太监基本为自幼净身入宫并在内书堂接受过教育的宦官出身,这些宦官自幼生活在内廷,深得皇家的信任,在内书堂接受过的儒学教育则更加便于司礼监处理批红等事务。

魏忠贤既无皇帝的信任也无处理政事的能力,因而只能依赖于皇帝宠信的客氏来获取权力。在客氏的帮助下,魏忠贤从地位卑微的惜薪司宦官一跃成为秉笔太监,成功掌控了司礼监并得到批红大权。

万历年间,东宫并不受皇帝重视,身为皇孙的熹宗在教育上也有所耽搁,又有嘉靖与万历长期罢朝的例子在先,故而熹宗在即位后于朝政上并不热衷且喜欢玩乐,这为魏忠贤与客氏擅权提供了便利。

魏忠贤发迹后便极力打击在移宫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东林党人,并在朝中大肆提拔投靠者,导致朝堂为阉党所占据,余者则迫于形势并不敢言其罪行,魏忠贤内外勾结掌控权势,与客氏联合把控了天启年间的朝堂。

在熹宗驾崩后,客氏便从权力巅峰处跌落,黯然离宫后笞死于浣衣局,子孙受到株连。

崇祯朝吸取了客氏擅权的教训,再次开始限制乳保的权力,然而不久之后,随着明朝走向灭亡,明代的乳保制度也走向了终结。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