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首都体育馆白天是花样滑冰的比赛场地,晚间是短道速滑的比赛场地,这两种比赛对于冰面的要求是不同的。
花样滑冰要求冰的厚度在4.5~5厘米之间。短道速滑的冰是3.5~4.5厘米之间。另外两个运动对于冰面温度要求也是不同的,再有花滑与短道的冰面硬度也有区别,短道速滑要求冰面更硬一些。
所以白天和晚间比赛的间歇,需要有制冰师根据赛事的要求调整冰面参数。
通常是有两台修冰车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大面积的维护。另外有很多工作人员会对细节进行修补。
而在短道进行比赛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空间给修冰车行驶,这就需要全部由人工来完成。
本届冬奥会采取的制冰方法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用二氧化碳代替了以前的制冷循环剂氟里昂。
人工修补分四步。首先是有人打扫冰面的碎冰,也就是把冰刀与冰面摩擦出来的碎冰茬儿清走。
第2步是用冰水混合物填充冰面缺损处。
上图中下方工作人员手拿的蓝桶就是冰水混合物。
第3步是用固态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干冰进行冷却。干冰在从固态变成气态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相变热,也就是从冰水混合物中带走大量的热量,这就可以使冰面快速凝结。上图中右侧工作人员手拿的红色灭火器式的设备就是干冰喷射器。
在两个人配合之后,冰面就可以迅速凝固了。然后第4步是需要有人工将冰面打磨平。如下图。
虽然有高科技的机械设备,但是短道比赛场地空间小,赛事时间间隔密集,就需要大量的人员手工修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