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取得了非凡的发展、辉煌的成就。明人对山水的审美思想,是将山水审美活动与人的生活意趣、生命的存在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凸显中华山水审美文化的宗旨与精髓,即精神与灵魂皆融于山水间,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山川和谐统一,这也成为明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明 王履 《华山图册》
明 徐贲 轴 纸本设色《秋林草亭图》
明 徐贲 纸本设色《峰下醉吟图》
明代山水画美学思想有其独特性,认为山水画是物我适然相遇后的神会心得,既是对象原初本真的澄明,也是画家真性的自然呈现;主张山水画创作的前提是画家直接的审美感知,画家在绘画创作中既重视山水画本身的形式美也强调抒情写意,旨在寄托自我人格与心灵。
明 王绂 绢本墨色 《隐居图》
明 王绂 卷 纸本墨笔《北京八景图》
明 王绂 纸本设色《山亭文会图》
明 王绂 纸本墨笔《湖山书屋图》
明 陈宗渊 卷 纸本水墨《洪崖山房图》
明 杜琼 纸本设色《友松图》
明 杜琼 纸本设色 《为德辉作山水图》
明代山水画画派林立、画风迭变, 有浙派、吴派、武林派、江夏派等, 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画派为气势恢弘的浙派与清丽缜密的吴派。初期以浙派为主流, 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 代表画家有戴进, 吴伟。明中期, 苏州地区的文人画蔚然而兴, 并迎合社会上附庸风雅的风气, 走上雅俗共赏之路, 形成了声势巨大的吴门画派。吴门画派始创于沈周, 形成于文徵明, 加上唐寅和仇英, 吴派逐渐取代了浙派的地位。明代末期在山水画方面最为突出的是董其昌, 董其昌主要以董源、巨然、米氏父子及黄公望、倪瓒为宗, 而运以己意, 笔墨上追求秀雅蕴藉的效果和趣味。
明 杜琼 水墨或水墨淡设色《南别墅图卷》
明 李在 纸本水墨 《归去来兮图—临清流而赋诗》
明 李在 绢本水墨《阔渚晴峰图》
明 谢缙 纸本设色《谭北草堂图》
明 戴进 绢本设色 《洞天问道图》
明 戴进 绢本设色 《溪堂诗思图》
明 戴进 立轴《仿燕文贵山水图》
明 戴进 绢本设色 《雪景山水图》
明 刘珏 绢本水墨 《夏云欲雨图》
明 沈周 纸本设色《仿大痴山水图》
明 沈周 纸本淡设色 庐山高图
明 沈周 纸本墨笔《灞桥风雪图》
明 沈周 纸本设色 《东庄图册》
明 沈周 纸本设色 《落花诗意图》
明 沈周 绢本设色《两江名胜图》
到了明清时期, 整体山水画的意境仍趋于主观。在明代末期画家董其昌简单化了古人所创的山水形象, 他将山水画风变为通过参照书法法则。明代无论是宫廷绘画还是文人绘画, 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这些艺术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哲学思想、社会风尚, 绚烂的艺术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明 沈周 纸本设色 《魏园雅集图》
明 姚绶 纸本淡设色《秋江渔隐图》
明 朱端 绢本设色 《松院闲吟图》
明 吴伟 绢本淡设色 《灞桥风雪图》
明 吴伟 纸本设色《江山渔乐图》
明 周臣 绢本设色 《雪村访友图》
明 文徵明 金笺纸本 青绿设色《兰亭修禊图》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仿米氏云山图》
明 文徵明 纸本设色
明 文徵明 绢本设色《春深高树图》
明 唐寅 绢本淡设色 《骑驴归思图》
明 唐寅 绢本淡设色
明 唐寅 绢本水墨 《落霞孤鹜图》
明 唐寅 绢本设色《杏花茅屋图》
明 唐寅 绢本设色 高山奇树图
明 唐寅 纸本墨笔 《春山伴侣图》
明 仇英 绢本设色《玉洞仙缘图》
明 仇英 绢本设色 《莲溪渔隐图》
明 仇英 绢本设色
明 沈士充 纸本浅设色《寒塘渔艇图》
明 李士达 绢本设色《仙山楼阁图》
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雨景山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