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暖心一幕,乘客呼吸困难说出碱字地铁员工秒懂,妙手救助

在城市的地下脉络 —— 地铁中,每天都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故事。3 月 27 日上午 9 时 10 分左右,地铁 6 号线三

在城市的地下脉络 —— 地铁中,每天都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故事。3 月 27 日上午 9 时 10 分左右,地铁 6 号线三眼桥站发生的一幕,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与专业的力量。

一名女乘客乘坐地铁 6 号线抵达三眼桥站后,弯着腰、步伐迟缓地来到客服中心岗的姚菊花面前,称身体不舒服想坐下休息。姚菊花见状,第一时间搬来椅子,搀扶女乘客坐下,并贴心询问是否需要其他帮助。得知乘客只是头晕、胸闷,想稍作休息后,姚菊花让行车值班员送来热水,并密切留意其状况。

休息片刻后,值班站长宋庆赶来。此时,乘客面色苍白、双手颤抖、呼吸困难。宋庆立即上前询问,在得知不是低血糖后,通过与虚弱乘客艰难的交流,精准判断出乘客为呼吸性碱中毒。只见他迅速找来塑料袋,罩住乘客口鼻,一边安抚乘客 “别紧张,慢慢对着袋子呼吸,把呼出的气体再吸回去”,一边引导乘客呼吸。

由于袋子较大,效果不明显,宋庆又尝试捏小袋子,可情况依旧改善不明显。他没有丝毫慌乱,果断把袋口贴近乘客嘴边。经过 10 个完整的一呼一吸周期,乘客病情开始缓解。宋庆没有松懈,继续操作,最终乘客呼吸逐渐平稳,症状显著缓解。随后,他通知站内工作人员取来口罩,帮乘客戴好。

10 分钟后,乘客状况明显好转,面色恢复红润。她满含感激地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后,离开了车站。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宋庆第一次在地铁内救助乘客。2024 年 11 月 19 日,一名乘客在站内突发疾病,晕倒在地,失去意识,呼吸和心跳骤停。紧急时刻,宋庆双膝跪地,利用站内的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对该乘客进行了长达 10 分钟的心肺复苏急救,成功挽回了乘客的生命。

宋庆表示,自己平时除了学习心脏骤停等应急急救技能外,还经常关注低血糖、异物卡喉等突发状况的处置方法,坚持常学、常练、常演。正是这份对急救知识的重视和日常积累,让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有效地伸出援手,展现出专业与担当。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也会遇到他人突发状况的时候,不妨多学习一些急救知识,说不定在关键时刻就能成为像宋庆一样的 “救命英雄”。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寒风凛冽,街上行人匆匆。在地铁 2 号线的某个站点,也发生了类似的一幕。一位老年乘客在下车时不慎摔倒,头部磕到了站台边缘,顿时血流满面,周围的人都惊慌失措。这时,一名刚下班的医生张强恰好经过,他迅速挤进人群,蹲下身子检查老人的伤势。

张强一边用随身携带的手帕按住老人的伤口止血,一边让旁人拨打急救电话。他轻声细语地安抚着老人,告诉他不要害怕,救护车很快就到。在等待的过程中,张强凭借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对老人进行了初步的伤情评估,并巧妙地用围巾做了一个简易的头部固定带,以减少头部的移动。不久,救护车赶到,张强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抬上车,并向他们详细说明了老人的情况和自己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周围的人群纷纷为张强的冷静和专业点赞,而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城市中还有很多。它们如同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这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暖心又专业的救助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