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达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双刃直剑。印度次大陆里的拉其普特武士部族便将坎达剑视为一种威望极高的武器。
坎达剑经常出现在宗教肖像、戏剧和描绘印度古代历史的艺术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在锡克教、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的经文和艺术中。是印度武术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武器。
坎达剑的剑身从剑柄到剑尖逐渐变宽,剑尖通常很钝。
虽然两边都很锋利,但其中一侧通常有一块加强板,这既增加了向下切割的重量,也使使用者可以将手放在加强板边缘上。
剑柄有一个大护板和一个宽手指护板,与剑柄相连。
剑柄圆而平,中间有一个突出的尖刺。尖刺可用于进攻,也可用作双手击剑时的握把。
由于剑尖不尖锐,坎达剑主要依靠剑身的宽度和重量进行劈砍,适合近战格斗。

早期的坎达剑出现在北印度法泰赫加尔和南印度卡鲁尔的仪式铜剑的考古记录中。 直剑自铁器时代的摩诃迦那帕达斯王朝(约公元前 600 年至 300 年)以来就在印度历史上使用。
梵文史诗中曾提到过,孔雀王朝等军队的士兵也曾使用过。
笈多王朝(公元 280-550 年)的一些雕像描绘了手持犍陀罗式阔剑的士兵。
在中世纪时期,有许多绘画描绘了拉其普特国王佩戴的坎达剑。
它通常由步兵和在战斗中落马的贵族使用。拉其普特战士氏族将坎达剑视为一种威望极高的武器。

据悉,大拉其普特皇帝普里特维拉贾三世(1166年5月22日—1192年12月)改进了这种设计。
他在刀刃上增加了一个脊背,以增加强度。他还把刀刃做得更宽更平,使它成为一种强大的切割武器。
这也使步兵在与敌军轻骑兵的较量中占据了优势。
拉其普特战士在战斗中用双手挥舞坎达剑,当被敌人包围且人数众多时,将其挥过头顶。他们传统上以这种方式进行光荣的最后抵抗,而不是被俘虏。

即使在今天,他们仍然在达萨拉节之际崇拜坎达剑。
阿卡利-尼汉教团的许多锡克教战士都使用过坎达剑。
在佛教中,坎达剑代表着智慧,可以打破无知的面纱。
印度教和佛教神灵经常在宗教艺术中被描绘成挥舞或手持坎达剑。
在锡克教中,坎达剑也是一种宗教象征。
坎达剑多采用印度的乌兹钢或焊接花纹钢制造,这些材料使得剑身坚固且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