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的省份,也是一个饱受干旱困扰的省份。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山西省的降水量持续偏少,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壤干燥、农业生产受损、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据统计,山西省近40年来共发生了9次重大干旱灾害,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2010年的特大干旱,造成了全省近半数的农田受旱,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00多亿元。
今年以来,山西省的干旱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山西省气象局的数据,今年1月至4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32.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4.3%,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少。其中,太原市、晋中市、长治市、运城市等地出现了重度以上气象干旱。截至4月底,全省有25个县市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重旱10个,中旱7个,轻旱8个。
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山西省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一方面,加大了水利建设和水资源调配力度,充分利用水库、河道、井灌等水源,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另一方面,加强了科技支撑和技术指导,推广节水灌溉、抗旱作物、保墒措施等技术方法,提高抗旱能力和减灾效果。同时,还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和应急救助工作,缓解旱情影响。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山西省的干旱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由于降水量仍然不足,部分地区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旱情。因此,山西省迫切需要一场及时雨来彻底打破干旱魔咒。
好消息来了!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4,从5月9日开始,山西省将迎来一次强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达7天!预计9日至15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中到大雨,并伴有雷电活动。其中10日至12日为降水高峰期,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并可能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次降水过程将覆盖全省各地区,并对全省大部分地区形成有效降水。
这场及时雨对于缓解山西省的干旱情况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降水可以补充水分,增加土壤墒情,缓解旱情。其次,降水可以降低气温,减少蒸发,改善干燥的气候条件。再次,降水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业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最后,降水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灰尘和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
当然,这场及时雨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强降水可能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强降水可能造成城市内涝、交通拥堵、电力中断等城市问题,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在享受这场及时雨的同时,也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因祸失福。
总的来说,这场及时雨对于山西省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山西省的干旱问题,还能够为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气候条件。我们应该珍惜这场及时雨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其带来的风险。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场及时雨给山西省带来的新气象吧!
洪涝灾害和城市内涝问题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所致,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预防和治理这些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形成防洪排涝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我为您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整体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水平。
2.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流域防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逐步建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流域、区域、城市协同匹配,防洪排涝、应急管理、物资储备系统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
3.加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尤其是针对目前大城市老旧城区普遍存在的雨污混接、错接问题,排水管网老化及排水附属设施不足等的问题,应加大排水设施的建设、修复和清掏疏通工作,提升排水设施收集、排放雨水能力。另外,在条件具备的城市,可以逐步建立深层输水管道和地下雨水调蓄池,以消除强降雨引起的内涝损失。
4.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自然或人工手段,在城市各个功能区域内充分利用地表、地下、屋顶等空间进行雨水收集、渗透、存储、净化、利用和排放等过程,使得城市在遭遇暴雨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并释放雨水,从而减少雨水径流量和污染负荷,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并且有利于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微气候、提高生物多样性等。
5.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构建完善的应急联动管理机制。在城市防灾减灾、防涝减灾、治理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立法。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应加强各部门协调、综合、动态管理,建立灾害预测、监测、预警、响应、处置等全过程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灾前预案、灾中应急、灾后应对等全过程管理模式。同时,应加强民众防灾教育的普及和防灾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熟悉辖区灾害风险、掌握逃生技能,提升民众极端灾害下自救能力。
三峡大坝
6.完善防洪标准及技术体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现行排水规划设计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修改,加强专项研究,尽快修订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和城市排涝标准,加快制定暴雨内涝控制标准,开展城市水文循环模拟及城市排水管网监测控制技术研究等,以期有效应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
北斗智慧云监测系统
7.科技支撑,构建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实施城市内涝灾害隐患点、平原行泄洪区、古河道区洪涝、山区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与地震灾害危险源普查和详查,并利用现代物联网、高精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通信技术,建立健全综合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做好跨区域协调联动的预警网络体系。与此同时,综合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了包括空间、属性和动态实时数据在内的城市内涝基础平台,覆盖了洪水监测与预警、指挥调度、视频会议、城市内涝模拟等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