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杜甫《垂老别》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它的发生,意味着战士们的流血牺牲,百姓们的惶惶不可终日,以及社会的不安定。
我国向来信奉和平,不会主动去挑起战争,但是与我国相邻的日本却不这样想。
在军国主义的影响之下,他们曾经野心勃勃,想要通过侵略我国来实现他们的领土扩张。
当然,最终他们还是没能得逞。1945年,日本正式投降,我国成为了二战的战胜国。
日本战败后,这些在海外作战的日本士兵自然要回到日本,按理说,他们九死一生回去,得到的应该是劫后余生的喜悦才对。
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很多日本兵在回家见到妻子之后,不仅没有想象中的喜悦,甚至竟然会选择剖腹自尽。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战败后面临的巨大现实压力在战场上活下来,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哪怕是发动战争的日本人,在战争结束后,也应当松一口气,为自己没有死在战场上而庆幸才是。
然而很多日本兵没有命丧战场,反倒自杀在了自己的家中。
这种极端的做法让人十分诧异,但是结合当时战争背景下的一些情况,又似乎能够理解。
日本经历了这么久的战争,社会环境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
在战争的破坏之下,日本经济早已经承受不住,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经济环境不好,人们的生活自然也是苦不堪言。
再加上日本又是战败国,很多人便会开始反思和质疑发动战争是否正确,对这些回国的日本士兵也会进行讨论和质问。
可以说,这些日本士兵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他们在很多人眼中甚至是罪魁祸首,是因为他们参与了战争,对其他国家进行了破坏,犯下了罪行,才会导致整个日本陷入了现如今的困境当中。
这样的想法多了,这些日本士兵的日子自然不会更好过,他们恨不得每天都躲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仿佛这样就能逃避外界的议论声。
但是现实却由不得他们这样做,在他们回来之前,家里的经济重担都是妻子一个人扛起来的。
她们不仅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在如此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维持整个家庭正常运转,盼望丈夫平安归来。
可是他们回来之后,不仅没能帮到妻子,反而与社会脱节,还面临着舆论压力。
这让他们的心中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感,感觉自己下了战场之后好像是个废人一样,帮不到家庭不说,还会拖累妻子和家人。
这样的心理落差和现实压力让很多人感到无奈和痛苦,很多人甚至因为无法接受,选择了剖腹自尽终结生命。
二、对未来失去信心或许很多人对这种情况并不理解,毕竟,活着才能改变现状,眼下所面临的困难只是一时的,只要努力改变,连战争都熬过去了,还怕熬不过这些困难吗?
其实,对于很多日本士兵来说,除了现实难题之外,他们还遇到了一个几乎是致命打击的情况,那就是,他们的妻子,已经不再将其视作自己的丈夫了。
很多人回到家里之后,发现妻子的态度与曾经相比,有了巨大的转变,她们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活着回来而高兴。
反而对自己没有在战争中壮烈牺牲,现如今作为失败的一方灰溜溜回国而感到耻辱。
甚至于有一些妻子,在战争期间,爱上了其他人,尤其是美国大兵。
他们与日本兵有很大不同,不仅外形更加高大帅气,性格也不像日本兵那样死板,而是风趣幽默,能够给她们提供情绪价值。
相比起自己那远在天边的丈夫,很多日本妻子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美国大兵,甚至很多人在日本士兵回家之后,向他们提出了离婚。
这对这些日本士兵来说,其实同样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试想一下,他们在战争中已经是个失败者了,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回到家里,希望能够躲在这个安全的地方疗愈心理创伤,没想到妻子却又给了致命一击。
这样的打击之下,很多人的确会因为承受不住精神压力,彻底丧失了对战后开启新生活的信心,而选择剖腹自尽。
三、精神上的解脱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出于无法接受战争失败,因为理想破灭了才选择自杀的。
毕竟,日本是一个信奉军国主义的国家,在这样的教育之下,日本士兵从小受到的精神灌溉就是可以为了国家和天皇牺牲一切。
这让他们把战争胜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在战争期间不惜采取一切疯狂卑劣的手段。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还是失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对这些士兵来说,跟信仰破灭没有什么两样。
失败是一种耻辱,他们或许还能撑着一口气,从其他国家回到日本,回到自己家中。
但是当看到自己的妻子亲人,感受到家里放松的氛围之后,这种“不配得感”会达到顶峰,他们会质问自己,我凭什么还活着站在这里,享受这些?
于是,很多人会承受不住这种拷问,选择采用剖腹自尽——在日本传统中被视作最为光荣的死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过于极端,也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荼毒之下,日本士兵们精神上的不正常。
胜败乃兵家常事,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都必然存在着输和赢这两种结局,更何况日本是发动侵略的一方,是他们挑起了战争,凭什么不能接受失败这一后果?
只能说,这样的情况再一次证明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
只有远离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才能减少苦难和折磨,让更多人能够生活在一个安稳、和谐的氛围之中,真正得到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