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其实说白了就是供奉古代皇帝牌位的宗庙,比如清朝的太庙,供奉的就是历代清朝皇帝,供后人祭祀的地方。而配享太庙,指某位战功赫赫、功勋卓著的臣子或者是皇亲国戚,凭其生前的功勋,在死后附祀于宗庙;对于功臣而言,这是最高的待遇。
若是臣子能得配享太庙的殊荣,便会以郡王之礼下葬。
在整个大清,真正配享太庙的共有27人。
东殿中14位:除了清太祖努尔哈赤三位伯父、同母弟雅尔哈齐,大清八位铁帽子王外,还有两位功勋卓著的蒙古亲王:策棱与森格林沁。
西殿中13位,全部都是功勋卓著的臣子:
满清五大臣之一、一等大臣、弘毅公额亦都
满清开国功臣、一等达成、二等果毅公、额亦都第八子图尔格
满清开国功臣、一等雄勇公、费英东(满清五大臣之一)的儿子图赖
中和殿大学士、一等忠达公、清初将领图海
保和殿大学士、三等襄勤伯、雍正宠臣鄂尔泰
保和殿大学士、三等勤宣伯、历经三朝老臣张廷玉
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战功赫赫的兆惠将军
保和殿大学士、一等忠勇公、赠郡王、孝贤皇后亲弟弟傅恒
武英殿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
武英殿大学士、浙闽总督、赠郡王衔福康安
一等宣勇公、总督、和珅的亲弟弟和琳(后被撤出)
这12位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功勋之臣,得以名垂青史。而西殿配享太庙的所有功臣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居于首位的扬古利大将军。扬古利是13位配享太庙功臣中,唯一一位追封为王的,他死后被追封为武勋王。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看扬古利在满清初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为何能被追封为王呢?要知道哪怕是满清初期的“五大臣”都无一人追封为王,扬古利究竟何德何能?
01舒穆禄.扬古利世代居住在珲春,父亲是库尔喀部首领郎柱。扬古利出生的时候女真各部落之间互相争斗,抢夺地盘。兀惹部首领达乌为了抢夺库尔喀的地盘,所以便怂恿库尔喀牛头寨的首领鲁登设计杀死了扬古利的父亲,并且联合狼牙寨等人一起围攻库尔喀城寨,扬古利的母亲纳喇金不得不率领部下连夜突围逃走,前去投奔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
看到母亲为父亲的死嚎啕大哭,扬古利便发誓一定要为父亲报仇。
没多久扬古利得知自己的杀父仇人达乌来到了建州,扬古利便想要报仇,但是达乌身边有十几位壮汉守着,扬古利自然不能硬碰硬。于是扬古利带了三位亲信,在达乌居住的房子外守了一晚上,终于到了早上达乌一个人去厕所,扬古利趁机报了仇。
兀惹部其他人见自己的首领被杀,一时间便慌乱成一团。
扬古利趁机大喊:我只杀达乌,只要你们不与我为敌,我自然不会为难你们;但若是谁抗命,我一个不留。
说完话,扬古利便不紧不慢的将达乌的耳朵、鼻子都割了下来,并放到嘴里大快朵颐。众人看到此场景无人敢上前招惹,就这样扬古利带着剩余的兀惹部人前去见太祖。
努尔哈赤并没有怪罪扬古利不经自己同意便杀了达乌,因为努尔哈赤知道扬古利要报自己的杀父之仇。而扬古利也因此一战成名,被称之为“少年英雄”。
崭露头角的扬古利也得到太祖的信任与重视,跟随太祖左右;甚至太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扬古利,让扬古利做了自己的女婿,之后扬古利便被称为“额驸”。
自此以后扬古利便跟随太祖一起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成为努尔哈赤的左膀右臂:
早年扬古利奉太祖之命驻守在鸭绿江,因为扬古利非常善于防守,以至于明军丝毫不敢招惹
后来太祖亲自率兵征讨辉发部时,因为城池坚固,而城池的外面又是护城河,以至于建州兵无计可施,无法前进一步。扬古利便不顾及自身安危,直接趟着水过河,众人见扬古利如此,便跟随其后,很快便将城池攻下。
女真部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与野人女真
海西女真又被称为“扈伦四部”,由辉发部、哈达部、叶赫部与乌拉部四部组成
1593年,扬古利跟随太祖一起攻打朱舍里部、讷殷部等部,因为表现得异常勇猛,而得到太祖的大家称赞。
1598年,扬古利又跟随太祖一起攻打安褚拉库路,此战扬古利又立下不少战功。
1599年秋太祖亲自率领5000建州兵,出兵哈达部,扬古利也跟随太祖身边一起前往。因为哈达城的城墙实在是太过坚硬,建州兵攻打三天仍旧毫无进展,反而造成了建州兵损伤二三百人,就连太祖身边的大将额亦都都受了伤。这让太祖很是恼火,到了第四天的五更天,努尔哈赤再次下令攻打哈达城,扬古利率领500人从城池的东南角发起强攻。
因为扬古利冲锋在前,十分勇猛,直接冲上了城头,将哈达部贝勒纳林布禄活捉。
此战,扬古利出尽了风头,夺得头功,成为太祖灭掉哈达部的大功臣。
而这还只是扬古利骁勇善战一生的开始:
1607年正月,扬古利跟随“五大臣”中的扈尔汉(太祖的干儿子)、太祖嫡长子褚英、嫡次子代善、太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等人一起护送蜚悠城的部众来建州,扬古利与扈尔汉先行率领300人护送蜚悠城的部众出发,而蜚悠城前往建州需要经过乌拉部,而乌拉部的首领布占泰率领上万人挡住了建州兵的去路。
扬古利手持长矛奋勇杀敌,终于支撑到了诸位贝勒前往救援,建州兵大获全胜。
这年五月,扬古利跟随太祖的五弟、贝勒巴雅喇等人一起去征讨渥集部,在攻打赫西黑路的时候扬古利做先锋,全歼古里村男丁,将女人跟孩子都带回了建州。
这年九月,扬古利又跟随一起征讨辉发部,扬古利仍旧冲锋在前,是第一个到达辉发部城中的,并且将城池占领,帮助太祖灭了辉发部。
1610年七月,扬古利跟随太祖第七子阿巴泰一起征讨渥集部等地。扬古利见不远处的林子中有烟火,便断定林中必定有人,果然扬古利带人进入林中对战多次,俘虏很多人。
1613正月太祖再征乌拉部,扬古利跟随太祖一起出征,并且奉命攻打清河。乌拉部贝勒满泰并不好招惹,他的部队十分强悍,太祖便想让扬古利退兵,休整后再战;但是扬古利坚持不退兵,率领部众继续攻打清河,好不容易找寻到了乌拉兵的薄弱之处,最终将清河攻克。
在太祖征讨女真各部的过程中,扬古利几乎是每战必随,而且每次都是冲锋在前,立下不少战功。可以说扬古利是太祖统一整个女真部,当之无愧的功臣。不过扬古利对满清来说,功劳远不止于此。在太祖统一女真各部后,便建立后金,与明朝形成对立,在之后对战明朝的各个战役中,扬古利仍旧没让人失望。
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自称为大汗。
(以下将建州兵称之为后金军)
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当众宣读“七大恨诏书”,对明朝宣战,并且亲自率领两万人向着明朝进攻,很快便攻占了抚顺、清河等地,意在进攻沈阳、辽阳等地,但是因为担心受到叶赫部的威胁,太祖便暂时退兵。
虽然后金军撤退,但是后金对明朝的威胁越来越大。明神宗即刻下旨从各地调兵出兵辽东,并且让朝鲜与叶赫部策应一起攻打后金。
1619年正月努尔哈赤亲自率兵攻打叶赫部,并且攻占叶赫部二十多处寨子。
三月,明辽东经略杨镐率兵攻打后金,明总兵杜松率兵攻打界凡,扬古利与贝勒阿巴泰真相杀敌,打败杜松的西路军,杜松等人全部战死。次日早上,太祖下令开始攻打明军的北路军,并且下令凡是受伤的不要再上战场;但是扬古利只是简单包扎伤口后,率领士兵直接冲入明军的部队当中。
此战后金军能够反败为胜,离不开像扬古利这样骁勇善战、奋勇杀敌的大将。
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亲自率兵出兵沈阳,扬古利对战沈阳城总兵贺世贤,贺世贤见自己占了下风便想要逃走,被扬古利一箭射杀,死在了战场上。
很快后金军便攻占了沈阳城,得知沈阳城失守的消息,辽东经略袁应泰便将火炮直接搬上了辽阳的城墙,并且用五万人坚守城池,另外还有五万人作为后援。
一开始袁应泰率领三万明军对战努尔哈赤,但很快便被努尔哈赤的6万骑兵打败,不得不退守辽阳城。与此同时,扬古利率兵直接将辽阳城护城河的河水放掉,让辽阳城无护城河可用,就这样辽阳便直接暴露在了后金军的视线之下,再攻城便简单多了。
而在袁应泰坚守辽阳城时,后金军的内应则是在城内放火,导致城内大乱;而后金军则是趁此机会,攻破辽阳城。辽阳攻占后,太祖对扬古利论功行赏,此时扬古利在后金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八大贝勒”,并且被授予一等总兵官的职位。
八大贝勒指的是太祖的子侄、孙子辈,包括四大贝勒(皇太极、莽古尔泰、代善与阿敏)、四小贝勒(多尔衮、多铎、杜度与岳托)。努尔哈赤在晚年,实行八和硕贝勒议政制。
扬古利虽然是努尔哈赤的女婿,但毕竟不是努尔哈赤的子侄后代;能够在军中做到仅次于八大贝勒的位置,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位极人臣,地位极其显赫;而这都是扬古利一刀一枪自己拼杀出来的。而且此时,太祖身边的“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扈尔汉与何和礼)要么已经年迈,要么已经病逝,扬古利作为正当年的大功臣,在朝中的地位炙手可热
天命十年,扬古利奉命驻守在耀州,并且打败明将毛文龙的部队。没多久,太祖便将其晋封为三等公。不过次年,扬古利的伯乐、太祖皇帝便病逝了。
太祖病逝后,贝勒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
对于扬古利这样战功赫赫的大将而言,必然是新任大汗要争取的对象,皇太极也不例外;只要扬古利对自己忠心耿耿,绝无二心,皇太极便可安心许多。
而扬古利确实也没有皇太极失望,太祖在时他忠心与太祖,太祖病逝后他仍旧对后金忠心耿耿,对皇太极更是从无二心;而且跟随新大汗皇太极一起南征北战,成为皇太极的左膀右臂
03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亲自率兵绕到蒙古攻打明朝的京畿,并且直逼京师;扬古利跟随皇太极一起出征,在当时镇守京城的是蒙古大将满桂,而且明军还有大炮,使得不少后金军身陷火炮之中不能脱身。扬古利亲自率兵攻入战场上,不仅救出了这些被围困的士兵,而且还让后金军成功撤退。
后金军成功撤退后,扬古利跟随贝勒阿巴泰一起在通州一带,烧毁了明军一千多艘战船;
之后又攻打蓟州,但是明朝的援军很快就来了,皇太极指挥兵马攻打明朝援军的西侧,贝勒代善也率指挥四旗攻打明军的东侧,但是两红旗的兵马眼瞧着有败退的趋势。扬古利率领正黄旗兵马直接杀了过去,大败明军。
明军败退后,皇太极便赏赐了扬古利,但扬古利并没有独吞这些赏赐,而是分给了跟自己一起南征北战的将士们;也正因为扬古利如此,才得到将士们的支持,每次都能帮助扬古利一起奋勇杀敌。
天聪六年,皇太极亲自率兵攻打蒙古察哈尔部,此次扬古利并未跟随前往,而是跟贝勒阿巴泰一起留在盛京;明军趁此机会攻打盛京,诸位贝勒一起击退了明军。
在接下来的锦州之战中,明军的抵抗非常激烈,后金军六旗全部败退;扬古利见此情况,怒火中烧,便率领本旗兵马直接冲入战场中,打败了明军。
没多久扬古利跟随皇太极一起攻打明朝的边境,在宣府、大同一带抢掠。
天聪七年,皇太极就征伐明朝的事情询问诸位臣子的意见,扬古利的建议是:用兵不可搁置,每年都要出征才可;只有消耗了明朝的实力,察哈尔与朝鲜才能归附于后金。
其他的贝勒大臣也都赞同扬古利的说法,这让皇太极更加坚定了继续征讨明朝的决心。
天聪八年,扬古利凭其多年的功劳,被皇太极封为公爵。
此时的扬古利,在后金的地位仅次于贝勒(满清初期的贝勒相当于和硕亲王)。
041636年,皇太极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称帝。这年五月扬古利奉命跟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贝勒阿巴泰(太祖第七子)一起再次征讨明朝,连下京师附近二十多座城池,并且接连五十八次征战告捷。
(以下将后金军称之为清军)
在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皇太极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功臣,并且亲自为他们设宴;而且皇太极还亲自为扬古利等三位大将倒酒。
这年十二月,皇太极亲自率兵攻打朝鲜,扬古利也跟随一起。
而此次出征,那个骁勇善战、南征北战几十年的扬古利却死在了战场上,实在是令人惋惜。
1637年正月,清军渡过了汉江,并且在江岸驻扎。朝鲜的援军在汉城以下安营扎寨,皇太极便派豫亲王多铎与扬古利前去阻击;因为当时恰好是寒冬,还下着雪,所以天气灰暗,视线很不好。多铎命扬古利到山顶上督战。只是没想到扬古利刚到山顶,便被朝鲜的一位伏兵用鸟枪打中,直接倒地不起,重伤而死。
第二天,朝鲜兵退后,多铎将扬古利的尸首带回了大营。
这一年扬古利66岁,身经百战一身,居然死在了一个小伏兵的手里;这对于扬古利而言,确实有些死不瞑目。不过皇太极却给了扬古利死后哀荣,不仅让扬古利陪葬福陵,而且还将其追封为武勋王。
结语顺治帝登基后,准许其配享太庙;
康熙在巡行盛京的时候,还亲自祭奠了扬古利;
雍正帝将扬古利,追封为一等英诚公。
就这样扬古利成为13位配享太庙、供奉西殿臣子中,唯一一位追封为王的功臣。
当然,这是扬古利应得的。
对于满清而言,扬古利战功赫赫,从太祖统一女真各部开始,到后来对战明朝、对战朝鲜、蒙古各部,扬古利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虽然他在太祖时期,没有五大臣的地位高,但在五大臣相继去世后,他便成为仅次于八大贝勒的存在。
到了皇太极掌权时,扬古利凭其战功不仅封公爵,而且在满清的地位仅次于贝勒。
南征北战四十多年的时间,扬古利最终也死在了战场上,得以名垂青史。而同时,也为自己的家族争得了荣华富贵与世袭的爵位,与大清有始有终,传了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