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史学世家却选择投笔从戎
驰骋西域三十多年,重构丝绸之路
再通西域的班超,最后是何结局?
第一段:少年壮志 投笔从戎公元前139年,一个叫做张骞的人,从长安出发。
他领着一百多人的队伍,向西而行,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后世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由此开启。
两百多年后,东汉的一个少年人在书中读到这段历史,憧憬不已,从此将张骞视为心中的偶像。
这位东汉追星族名叫班超,他所在的班氏家族在东汉可谓是名噪一时。
班家世代为官,班超的父亲东汉史学家班彪,哥哥班固是《汉书》的作者,妹妹班昭更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后来为其兄续写《汉书》。
如此浓厚浓郁的文学氛围熏陶下,幼年的班固机敏好学,博览群书。
永平五年,哥哥班固入京做官,带着班超和他们的母亲一起迁居到了洛阳。
不管哪个时代,京城的生活成本都很高,只靠哥哥微薄的俸禄在京中难以度日。
班超找了份“兼职”,来补贴家用,就是替官府抄写文书。
每日挥毫泼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让班超感觉到乏味。
这时候的他,又想起了书中看到的张骞的故事。
“男子汉大丈夫就该效仿张骞,立功西域,封侯封爵,怎么能一直做纸上文章呢?”
班超发出这样的感慨,毅然决定投笔从戎。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班超的决定对于一个古代读书人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
不过,班超很快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投笔从戎这件事,他可不是说说而已。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奉旨征讨匈奴,班超立即表示自己愿意随军出征。
时年41岁的班超,在军中担任了假司马一职。
假司马其实就是代理司马,是个很卑微的职位,但是班超却毫无怨言,而且很快便在这一职位上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
班超由此受到了窦固的赏识,派遣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他的辉煌人生,由此开始。
再通西域,功勋卓著
班超究竟做了什么?
为何他死后西域迅速反叛?
第二段:不辱使命 再开“丝路”第一次出使西域这年,班超四十一岁。
这年东汉朝廷与匈奴交战,处于中间地带的鄯善国是双方都想要拉拢的对象。
班超率众来到鄯善国,通过口才和计策,不费一兵一卒,成功让鄯善王投诚东汉。
这次完美战绩让班超获得了再征西域的机会。
第二次出使他只带了三十多人,原本想的是,即便不成功,折损三十几个人对朝廷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三十几个人,在西域的漫天黄沙中,成就了一段传奇。
班超具备极高的军事素养,面对西域诸国,他奉行“以夷制夷”的思想,采用合纵连横方式,连通弱国抵御匈奴和龟兹等强国,然后再逐个击破。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先后平定了五十多个国家。
西域初步平定后,班超不仅没有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反而主动加强西域各国和汉朝之间的联系,让东汉和西域互通有无,再现了“丝绸之路”的盛况。
永元七年,汉和帝下诏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63岁的班超,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此后多年,班超一直置身遥远的边境地带,为东汉朝廷管理着西域诸国,兢兢业业从不懈怠。
直到永元十二年,自觉身体大不如前的班超才主动请回,回京后两年,班超病逝,葬于洛阳邙,享年71岁。
随着班超一同离去的,还有西域各国之间的和平景象。
为何班超死后西域各国就迅速反叛了呢?
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管理者的能力差距。
班超在西域时,为政宽简,吏士团结,树立了极大的个人威信,并且十分尊重西域各国的自主权利,日常管理都由各国自己裁决。而他的继任者却没有这个心胸,严苛的手段引来了各国的不满。
其次就是彼时的东汉朝堂内乱不断,汉和帝去世,幼子即位,太后临朝,各方势力角逐。
边境诸国见到这样的景象,自然滋生出了不臣之心,何况东汉的综合国力本就在一步步衰弱,即便后来有了中兴的迹象,也只是回光返照。
班超的离去,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叛乱的契机罢了。
纵观班超的一生,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没有继承父兄的事业,成为一个史学家,但他的成就足以彪炳千古!
参考资料
李元辉 班彪、班超父子的凉州情结 [J]. 甘肃日报2022-01-06
殷晴 班氏家族与汉代西域 [J]. 龟兹学研究(第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