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对于古建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无论有多偏僻的地方,你总能找到几座塔寺,然后用手机一查,辽金的,宋元的,再次也是明清的,十分夸张。
平顺县 金灯寺
平遥县 双林寺
比如大同的浑源,在这座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的小县城里,藏着近500处文物,重点文物29处,包括7处国保。[思考]
浑源之名见于唐代,因地处浑河源头而得名。
区别于其他古城四方形的城池,浑源的城垣却是龟状的八边形,城内的街道弯弯曲曲,如蛇一样爬行。
“龟城蛇街”
龟和蛇放在一起,便是玄武,四象里的北方之神。
碰巧的是,五岳中的北岳恒山也在浑源境内,北岳大帝正好对上了北方之神。
北岳恒山
来到浑源,恒山肯定是要爬的,古建肯定是要看的,但是时间紧任务重,我就挑几件国保重点的唠一唠。[灵光一闪]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当大同还是北魏都城的时候,悬空寺就在恒山翠屏峰的峭壁上了。
掰手指头算算,它已经在崖壁挂了1500多年。
除了恒山本身、悬空寺应该算是最有知名度的地方了,40间殿宇楼阁如临深渊,佛道儒三教合一,也真够奇特!
登临时发现寺下岩石刻有“壮观”两个大字,据说这是驴友李白所留下的感叹。
上去之后楼梯很窄,需要排队往上爬,最高处离地面50米,一爬一个不吱声。
不得不服古人的智慧,尽管是全木结构,力学原理玩的很溜,巧夺天工。[强]
腿软归腿软,雄奇也是真的雄奇。
以前甚至都没有立柱,全靠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廊栏连为一体的榫卯结构,主打一个力学奇迹。
北岳恒山就在附近,五岳之中貌似恒山的名气最弱了。
这里其实有一段隐情,恒山本来是今河北保定的大茂山,即曲阳恒山。
曲阳北岳庙
从秦代到清初1700多年的历史中,历朝皇帝祭祀的恒山都在大茂山。
殿内有画圣吴道子的“天宫图”
浑源这座恒山是清朝改的,以前叫玄武山,清代才在这祭祀北岳,底蕴嘛自然没有那么足了。
浑源的北岳恒山
“最后一位河神之墓”
浑源县城里一位清朝大臣的墓,但这排场阵仗较于一些皇陵也不遑多让。
墓主人叫栗毓美,浑源县本地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东河总督,主持河南、山东境内黄河的治理。
要不是说干实事才是硬道理呢。
他用了各种办法使河南黄河五年无灾,百姓念其恩德为他修祠造庙,拜为“河神”。
连三年清知府,都十万雪花银了。[不看]
就别说正一品的河道总督了,这差事相当之肥,可他栗毓美一生清廉,常年奔走于河道两岸。
1840年,栗公积劳成疾病逝任上,道光皇帝听闻悲痛不已,特地为他在家乡浑源修了一座陵墓。
道光乃是史上最抠门的皇帝,是裤子打补丁、舍不得吃肉的主儿。[看]
他能舍得给栗毓美修汉白玉的陵墓,足见栗公之丰功伟绩。
道光帝
整座墓的形制规格很高、而且几百年间保存的很好。
大门两侧有两座碑亭,立有汉白玉的巨碑,刻有道光皇帝的祭文。
朱门双开,有一条宽阔的神道,两旁分列着石羊石虎石马以及文臣武将,相当有排面。
墓丘由汉白玉围砌,墓前是森森的松柏,墓内有室,室内有碑,碑上有他的好朋友,两广总督林则徐写的墓志铭。
“水陆法会里,有明王撕脸”
这是在浑源的一次意外之喜。
永安寺,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建筑,区别于小一点的圆觉寺,当地叫它“大寺”。
寺庙建于金代,后来遭了火灾,元初由永安军节度使高定和他的儿子、孙子在废墟上重建了寺庙。
木构建筑及壁画是永安寺的特色。
寺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和寺中仅存的元代建筑,传法正宗殿。
传法正宗殿
这座传法正宗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规模应该是国内之最了。[强]
殿檐下挂有木匾,上书有“传法正宗之殿”六个大字,这是元初著名书法僧人雪庵和尚绝品手书、也算是妥妥的宝贝了。
“庄严”二字是元代主持月溪所写
除了大殿本身,殿内壁画更是重量级选手。
“水陆法会”热闹非凡、八百神佛将儒释道三教汇聚一堂,堪称“中国古代宗教人物大全”。
北壁绘有画风粗犷而生动有神的十大明王。
给大家科普一下,简单理解“明王”就是佛发火后变身的样子,常见的有不动明王、孔雀明王。
给我印象最深刻是一位“撕脸”的不动尊明王,它撕开凶恶皮囊、露出一脸微笑。
我知道它想告诉我佛面相凶恶,实质慈悲的道理,但这种表达方式还是简单粗暴到震撼。[泪奔]
大殿里光线不好,如果没有讲解员的冷光手电筒照明,基本上啥也看不清。
左右侧殿里,有部分复制的壁画,还原度还算可以,可以随便拍照。
逛累了附近有浑源有名的小媳妇凉粉。
土豆做的凉粉口感韧而滑,加的辣椒油香而不辣,搁了豆腐干,蚕豆也是相当有特色。
5块钱一张的馅饼很是实惠,皮薄馅多汁水也多,猪肉大葱馅调的很香。
“八百年密檐塔,有鸟儿候风”
永安寺是“大寺”,而圆觉寺因为小日子入侵,将寺内木构建筑尽数盗抢。
只剩下一座砖塔,成了当地的“小寺”。
在永安寺内,就能望见圆觉寺的宝贝砖塔。之所以说它宝贝,是因为它是大同地区唯一的一座密檐塔。
砖塔建于金代、800多年风雨屹立不倒。
八角九层通体砖砌,每层有舞乐人像浮雕,檐角则挂有风铃,风动铃响。
歪着脖子往上看、莲花塔刹之上有只小鸟,江湖人称“候风鸟”。
它被用来观测风向,是天然的风向标。
候风鸟在史料中记载较多,但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却少之又少。
比如广州怀圣寺塔,以及大理崇圣寺千寻塔都有候风鸟,但可惜都被毁了。
大理崇圣寺三塔,中间的千寻塔顶原本有只金翅大鹏
如今细数国内保存完整,且能完好运行的侯风鸟,也就只剩下浑源的圆觉寺塔了。
“律吕!律吕!马上下雨!”
古代乐律有阳律、阴律各六,共十二律。阳六曰律,阴六曰吕,合称律吕。
“律吕神祠”这名字,以为供奉哪位搞音乐的神仙,结果是求雨系统的“公务员”。
神祠最早建于北魏,但现存建筑大多是元代重建的,也有七百多年历史。
殿内供奉水母娘娘夫妇像,四壁是近七十平方米的四海龙王行云布雨彩绘壁画。
云层之上是骑龙的龙王爷,旁边是拿着雨薄令旗的雷公风伯和雨师。
云层之下耕种四季的劳动人民,有的冒雨播种,有的挥汗夏锄,一幕幕看下来相当之生动。[跪了]
山西不缺古迹,但缺乏经费精力管理,很多文保图省事,一锁了之。[摊手]
神祠也一样,平时大门紧闭让许多游客悻悻离去,不过守门师傅就住附近,倘若遇上了,诚意唠上几句,也就有幸参观了。
限于篇幅,没写的还有浑源文庙和大云寺,这二位也是妥妥的国保。
前者始建于辽,如今存有的大成殿保留有金元时期的构造特征,蓝色琉璃瓦在阳光下异常漂亮。[机智]
后者在县城西南10公里处龙山脚下,杳无人烟,北魏时期的古寺只剩下一座大雄宝殿。
殿内四壁存留有明代的壁画,画的是描金沥粉的十大明王,身旁还画出了相应的菩萨像。
山西是历代古建保存最全乎的地方,“地上文物看山西”不是戏言。
像浑源这样的小县城,山西有很多,希望有时间再去探索探索。[思考]
张壁古堡